许世冬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5-01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
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学科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尤其是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显然,提倡合作学习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正由于如此,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把合作学习作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有的一堂课就组织了2~3次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合作学习”学生并没进入实质的合作,除叽叽喳喳的声音之外,学生的活动杂乱无章,没有人组织,没有人记录,学生的汇报停留在个人的认识水平,并没有代表集体的智慧……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与体会。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法个别访谈
三、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分析
在前期我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课堂观察、个别访谈等发现
(1)有40%的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感感到无所谓。
(2)几乎80%的班级都是按照座位来分学习小组的。
(3)有近50%时候小组合作学习是没有明确分工的。
(4)有30%的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经常发表自己的观点
(5)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一般只参加部分小组讨论
(6)在对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1、未合理组建小组
现实中我们发现,学生合作学习时一般都是前后两桌4人为一小组。开始讨论时,小组成员间相互叽叽喳喳一通,几分钟后,教师喊停,马上停下来,学生汇报时,就是我怎么样,怎么样等等。明显看出,教师没有合理地组建小组。实践表明,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人为宜,以就近为宜,即前后两桌。开始时较低年级可采取同位合作,2人一组。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建组原则,多个小组由好中差学生组成,并注意顾及其兴趣爱好,学习习惯、能力、性别、高矮等因素。这样组建的小组便于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利用形成和谐的合作探究氛围,学生能达到优势互补,集思广益。还要采取民主推选的方式选拔好一个组长,同时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应做细致明确的分工,如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操作员、组织员、推选汇报员、辩论员等。
2、小组合作内容布置不到位
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知识是不需要教师精讲的,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相互合作,互帮互学,教师只要适时给学生一些点拨,帮助学生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听过一节“轴对称图形”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练习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了一道具有开放性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学生发挥想象,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这个合作题目我们细想一下,是很能体现数学学习的合作学习的。然而教师布置后,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彩纸上剪出一些轴对称图形,基本上是独立完成,小组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在汇报时,教师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作品,没有进行知识有总结和挖掘。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不是个引导者而是个仲裁者,教师只是在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这是典型的应付式、被动式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3、小组合作主题不集中,流于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中表现的比较突些出。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的外在形式,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目的、动机和学习的过程。这种状况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往往根据对合作学习的肤浅理解,在教学中采取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在表面上看与合作学习没有区别,也是按照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和步骤来进行的,但实际上与合作学习要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相差很远。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很多数学老师只是从形式上认识和掌握了合作学习,并没有更深地去理解和应用合作学习,肤浅地将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混为一谈,认为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只要教师出示合作题目,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学生只要进行了小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我们更多的从课堂上看到很多教师为了体现他的教学理念比较新,经常让学生展开讨论。
4、不注意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在合作学习中,我们教师主要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尊重他人”、“遵守纪律”等良好习惯。
四、建议及对策
1、合理组织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小组的组织要灵活。教师根据学习的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学生编成若干学习小组。根据农村中学班生数较多、差生面较大等特点,通常由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其中一个为数学优秀生,三个数学中等生,两个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提高”进行辅导,中等生之间的也进行互助,优、中等生共同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进行辅导。合理和谐的合作小组,才能做到让学生都动手做一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并非所有数学教学内容都适合作为合作学习内容。
太难或太简单的数学内容都不适合合作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内容的设计精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程度。确定合作学习内容的科学原则是:对数学中等生与学困生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适合合作小组学习,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从而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开放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中亲身参与、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数学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师善于调控是小组合作的保证.
这是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们体会到,必须十分关注学生的活动,才能有效地调控学习过程。用一句非常形象的广告词来说,就是“一切尽在掌握中”。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并不是放任自流、自由发展,学生的合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活动离不开有效的调控,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学生有效合作的保证。通常我们用这些方式进行调控:在参与中调控、在询问中调控、在巡视中调控、在测试中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