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加大,国际金融领域内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迅猛。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出现了许多的新情况、新挑战。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欧元区陷入政治经济困局;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市场化、“一路一带”战略的部署、亚投行的设立,人民币正式纳入SDR储备货币等,都可视为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新格局构建的重要举措。本文根据《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针对国际货币、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体系以及全球外汇市场操作等模块,讨论了《国际金融》课程的设计。
【关键词】国际金融;开放经济;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822.0;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33-02
金融领域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与“前沿阵地”,国际金融课程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今世界复杂的货币金融现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工具。目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变化。在新兴经济体逐步开放市场的同时,欧美一些国家“逆全球化”风潮加剧,国际金融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中国的角色,也从过去的以欧美国家为主导国际秩序的参与者,转变为新秩序规则的维护者、全球变革的推动者。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变化也为国内国际金融课程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和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和金融发展趋势,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既要介绍国际金融知识和理论,也需积极探索国际金融前沿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模拟实验等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及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诉求的国际金融创新人才。
一、国际金融课程特点与目标
国际金融实际上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来研究一个开放型经济体的经济状况、经济决策及其对外全部金融关系的学科。授课内容包括授诸如国际收支、汇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国际储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体系、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等宏观金融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宏观理论性的特点。同时国际金融是一门涉及面广、实时更新、综合性强的学科,含外汇即期交易、远期交易、掉期交易及外汇风险防范等微观实务内容。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从宏观层面理解一国的经济金融政策和金融体制改革,观察和分析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向,而且可以从微观层面透彻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金融现象,掌握一般的国际金融业务操作程序,如外汇交易实践操作、外汇风险管理、贸易融资业务等。
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知识滞后于金融市场变化
我国的国际金融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目前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教学知识远远滞后于金融市场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国际金融理论也实践中不断的在自我修正和完善。而当下各大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上大多是大同小异,较少涉及到国际金融的新发展与前沿热点问题。教材是学生获取课程知识最主要的渠道,多数的教师都是根据教材进行讲授,教师若在理论教学上不能及时地根据金融市场的实际状况更新教学内容,则可能会出现“照本宣科”“理论与实践背离”,使国际金融课程的实践性流于形式。
(二)教师主导型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由于本课程涉及理论知识较多,在授课环节中,主要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相关的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实际上,教师如何选择讨论问题,什么时候实施案例教学,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若是教师无法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阐释,以学生目前的知识储备,很难系统的把握所学内容。而理论知识老旧,案例枯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便不高,无法达到理想的授课效果。此外,教师授课过程中缺少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点放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研究问题的工具和方法的传授。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国际金融虽然是理论与实务结合的课程,但现今大部分高校的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模式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外汇交易及外汇风险管理模块一般以案例分析和习题的方式教授,部分高校在国际金融课程之后开设了外汇交易实务的选修课。受限于我国的外汇管理制度,除5家银行开设了外汇买卖平台外,我国并没有全国统一性的外汇交易平台,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较少且仿真度不高,因此很多学生无法通过模拟交易的实践环节体会到外汇交易的操作流程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三、国际金融课程改革方向
国际金融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十分重要。但国际金融同时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心时事、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获取、分析数据的能力及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感
本课程在授课之初就与学生分享了财经类的优秀报刊网站,如经济学人、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凤凰财经、新浪财经等网站及微博、微信公众号,要求学生关注,并且每周课前拿出5分钟让学生读报与本课程相关的新闻,加以评论,计入平时成绩考核。通过此举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际金融动态,养成主动获取金融信息的意识,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授课均采用PPT与板书结合的方式,同时根据授课内容,辅以图片、视频、讨论等其他形式。如在讲解外汇知识时,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货币,同时向学生展示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港元、新加坡元等真实的货币,使学生对货币有形象认识和直观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讲到汇率报价时,通过浏览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等网站查看人民币汇率行情,让学生根据实时行情,扮演银行和客户,进行买入价和卖出价的询价与报价。在讲解汇率的影响因素时,讲完理论知识后,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分成学习小组,分工研究美元、卢布、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汇率暴跌的原因,在下节讨论课上用PPT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所选的货币的基本情况、汇率暴跌的主要原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在讲解外汇交易的知识时,可带学生进入金融模拟交易实训室,让学生进行2天外汇模拟交易,通过实训认识7*24小时无间断外汇市场的魅力,感受瞬息万变的外汇行情,理解外汇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同时,可让学生观看“97年亞洲金融风暴”的视频,加深对外汇风险的认识及外汇市场管控的必要性理解。涉及到国际收支的内容时,可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国家数据统计局的网站查看我国历年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要求学生导出近几年的数据,对比我国国际收支的变化,并且分析其原因。
(二)进行重点案例专题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能力
正如前文所言,《国际金融》课程中有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从实际问题入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如何选取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就成为了一堂课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作者认为案例需要选取历史上的典型案例及最新的时事案例,特别是教师应搜集同类型的案例,作为补充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如前文所述,在讲解汇率变动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时,可参照美元、卢布、日元、欧元、英镑等货币汇率暴的案例,了解不同因素,如经济周期、货币政策、投机、政局稳定及国内政策形式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在讲解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时,可引入1992年英镑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金融危机、1998-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等案例,让学生了解热钱的危害、理解我国限制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深层考虑,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资本市场的开放与本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追踪国际金融热点,保持本课程的开放性与鲜活性
综合性和开放性是国际金融课程的一大特点,因此课程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当今世界金融发展中的热点核心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全球视角来思考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等现实难题。然而许多时事并未及时收录到教材中,所以需要教师在有较强的理论素养的同时,熟悉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帮助学生对最新的热点问题有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如在美国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国退出欧盟这种逆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倡导的“一路一带”战略的部署、亚投行的设立是否还有其市场?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这类型的问题不属于任何一章节却涉及本课程多数内容,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及知识面有较高的要求。再如APEC会议、G20峰会讨论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国际储备货币问题、汇率制度问题和各国在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问题。一方面需要考虑近年来的货币超发带来的美元危机和欧元区缺少退出机制带来的债务危机,另一方面也应结合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市场化、人民币正式纳入SDR储备货币等积极因素,思考如何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和治理结构的改革,改善国际主权债务重组体系,监督和管理跨境资本的流动。只有让学生结合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国际金融这门看似无用枯燥的理论课程,保持无穷的活力与开放性。
参考文献:
[1]骆祚炎.课堂讨论与案例教学的选题原则及其运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体会[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2):58-59.
[2]丁志杰,田园.国际金融理论反思与创新[J].中国金融,2016(10):61-63.
[3]德赛.国际金融案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陈涔(1988.08—),女,湖南邵阳人,湖南外貿职业学院,中级经济师,格拉斯哥大学亚当斯密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互联网金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