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2017-05-31 13:02毕波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年23期
关键词:微课数学

毕波

摘 要 以具体课例的开发设计与课堂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一线教师如何设计与应用微课,希望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微课;数学;录屏软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60-02

1 前言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契合了当今学习片段化、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信息化设备的辅助下,自主、高效率地利用课堂上下的时间展开学习[1-2]。本文以“认识时间”一课为例,介绍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设计与应用微课。

2 前期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微课是以微信平台为支撑,以导学案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设计并制作的。设计理念是将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研究者;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启迪学生智慧,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的内容。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主要是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以及相关计算打基础的。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第一层次认识时间单位“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钟面和整时,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时间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概念,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大致會看时钟,但准确度并不高,也不怎么理解1小时为什么等于60分钟。

3)按照皮亚杰所划分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二年级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导学案设计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笔者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学课本与观看微视频以突破学习重难点的方法,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通过导学案的指导,不仅能掌握观看视频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包括两个部分。

1)学习指南。在本栏目中设置学习目标及学习建议。

①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和完成学习任务一,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认识钟面;通过微课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二,探究时、分之间的关系,能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

②学法建议。自学质疑:自学教材时用红笔标注重点及写出疑问。观看微课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利用“暂停”

“快进”“快退”按钮反复观看,直到弄清楚为止。实践交流:自学教材,观看视频,拿出钟面数一数,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可在班级微信群内提问交流解决。

2)学习任务。

任务一:自学教材,解决问题。阅读教材P90主题图,用红笔标注重点及疑问,回答问题:

①钟面上有( )个大格,( )个小格;

②钟面上1个大格有( )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 );

③5分5分地数,钟面上每个大格对应的是( )分。

任务二:登录班级微信公众号,学习微课视频。

①观看微课资源,用自己的话说出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1大格是多少时间?

②观看微课资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钟面上每个大格对应的是几分?1小时是多少分?半小时是多少分?

3 微课制作

教学课件制作 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利用PowerPoint2010

设计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视频录制 做好课件后,笔者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8.0进行录制。

1)课件播放录制:打开PowerPoint课件,在菜单栏中的“加载项”选项中单击“录制”按钮,通过已经安装了的Camtasia Studio PowerPoint插件,即可开始课件的录制。

2)教师讲解声音的录制:用Camtasia Studio打开录制好的课件播放视频,连接好外接录音话筒,根据播放进度录制声音。在微视频的讲解过程中要使用第二人称“你”,并用鼓励、赞赏的语气贯穿视频始终,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教师就在身边,无形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后期处理。

①去除多余的干扰内容,做到画面流畅、精简并且构图良好,声音清晰响亮、无噪音。

②添加片头、片尾的信息,并在片头、尾添加图片、动画等装饰元素,体现个性,营造氛围,提升观感。

③将视频转化成MP4格式。

4)视频上传。最后将制作完成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公众号中,并进行发布。

4 课堂应用

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围绕课前微课内容设计了“自学反馈我最棒”“合作探究我最牛”“交流展示我最强”和“导图总结我最行”4个步骤,这四步按照“检测自学成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展示—绘制思维导图内化知识”的模式,将课堂学习层层推进。

自学反馈我最棒 课伊始,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说课前的学习任务,将有异议、有困惑的地方进行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疑问卡中记录下来。讨论完毕后,各小组汇报小组的疑问。

合作探究我最牛 根据各学习小组反馈的疑问,将能够相互解决疑惑的小组两两组合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达到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交流展示我最强 合作学习完成后,用击鼓传花的方式确定最先交流展示的小组。他们首先反馈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交流展示完毕后随机选择另外的小组对他们进行评价。

导图总结我最行 因为本节课涉及的知识点不多,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最好范例,所以在课堂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用实物投影将各小组优秀的思维导图在全班进行展示。

5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观看微视频完成自学学习任务,课上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答疑解惑、全班成果展示,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视频学习提高信息接收效率 视频学习支持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前置性学习,能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课堂学习;微视频形象直观,能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学生从清晰形象的视频中多维度地感知到相关学习信息,提高信息接收效率。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凭借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两条隐含的学习路径,学生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思考,带着问题到课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成果分享,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学习更加个性化,自由度得到提高 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把握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

6 结束语

总之,微课具有对知识点讲解清楚明白,学生对于学不会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学习的特点,是对班级授课的有益补充。在教学中合理设计与应用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33-35.

[2]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猜你喜欢
微课数学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爱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