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口

2017-05-31 22:41平静
语文教学之友 2017年5期
关键词:切口细节题目

摘要:找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口,有助于帮助学生聚焦教学目标和深刻理解文本内容。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有特定内涵的题目、有值得探究的细节、有值得拓展的结尾入手,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口,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切口;题目;细节;结尾

如果将每一节课的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单元,那么如何找准进入这个独立“单元”的切口,就至关重要。一节课45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东拉西扯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往往很容易就“轻松”耗费了,但是若能找到一个聚焦课堂教学目标的切口,将教学的主要精力贯穿其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这方面来,那么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为提高。教师应该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口呢?我想,正如“庖丁解牛”一样,语文教师应该在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层次、脉络和内容等“经络”的基础上进行挖掘、确定。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口。

一、以有特定内涵的题目为切口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很多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对文本最好的揭示与解读。从阅读心理和学习规律来看,不少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会去看文章的题目,并且会下意识地去想: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这个题目与文章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等等。可以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题目与文本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中进行教学设计和引导,引发学生主动关注和挖掘,那么就能很好地聚焦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深入地解读文本内涵。

当然,不是所有文本的题目都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口。笔者认为,能够作为课堂教学切口的题目应该具备这样的特征:有特定的内涵,与文本要揭示的内涵息息相关,或者与之相反,这样的题目能够引发学生的关注或质疑。如在教学鲁迅《祝福》这篇小说时,我就抓住“祝福”这个与文本关系密切、有特定内涵的题目,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切口,引导学生沿着作者设定的题目来进行阅读和理解。

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关注热情和质疑力度,我没有简单地要求学生结合文本理解“祝福”这个题目的内涵,而是作了这样的设计和引导:同学们,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祝福》这篇小说了,老师有一点不能理解,我们都知道,小说往往有以主人公作为题目的命名规则,比如大家学过的同样是鲁迅先生写的《孔乙己》。那么这篇小说主要是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可以说祥林嫂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分量最重,那么請大家想想为什么小说题目却是“祝福”,而不是“祥林嫂”呢?退一步说,“祝福”作为题目也不错,那么换成“祥林嫂”会不会更好?大家结合文本,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命名,其意图是什么呢?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蓦然发现原来小说题目命名也是很讲究的,作者这样的考虑肯定有特定的意图,于是顺着这样的思考去解读文本、挖掘“祝福”在小说中的内涵就顺理成章了,这也就使得整个课堂教学主线分明、目标聚焦,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有值得探究的细节为切口

在文本中,精彩的细节往往是作者的传神之笔、匠心所在,其中往往蕴含着作者要传达的写作意图。不少精彩的细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对这些细节的精准把握和解读,将大大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也有利于引导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钥匙”。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接受心理来看,学生读到那种生动、精彩、传神的细节,往往会击节赞叹,想要“知其然”,更想“知其所以然”。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抓住这些细节来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从而帮助学生在领会作者写作匠心的同时,加强对文本内涵的把握,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当然,不是所有细节都适合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口,一些细节虽然也很精彩,但是由于其牵涉的面比较小、内涵比较浅,可能就不适合作为课堂整体教学的切口。笔者认为适合成为课堂教学切口的细节,应该有着这样的特点:与文本内涵息息相关,有值得探究和解读的意蕴,与文本中其他内容联系紧密,可以从这个细节自由发散。例如,在《祝福》教学过程中,我就抓住“祥林嫂的工钱”这个看似随意、实际上至关重要的细节,作为课堂探究教学的切口,来引导学生去挖掘“祥林嫂工钱”背后呈现的阶级关系和“四大枷锁”。

为了让学生对这个细节从浅显认知走向深刻认知,我没有直接要求学生回答与“祥林嫂的工钱”有关的细节内容,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具体细节,去帮助祥林嫂算一算出入账,主要是这么几个问题:祥林嫂到鲁四老爷家打了两次工,每月多少工钱,这个工钱按照祥林嫂所做的事情合不合理?两次分别结了多少钱?两次结的工钱分别花到什么地方去了?这些工钱的去向说明了什么?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发现,原来作者看似随意的细节中蕴含着祥林嫂悲剧的秘密所在,祥林嫂工钱之低、受地主剥削之深(比男人做的事情还多,但一个月工钱抵不上半道菜),祥林嫂受夫家的剥削之深(第一次工钱全部被婆婆领走),祥林嫂受神权欺骗之苦(第二次所有工钱都捐了门槛,依然没有得到解脱)等等,这样从细节中生发出来的意蕴就很深刻了,学生借此理解文本、探究文章主旨也就有了抓手和切入点。

三、以有值得拓展的结尾为切口

在这里,结尾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文本的结尾,也就是一篇文章的最后段落和语句;另一层含义是文本中叙述内容的结尾,不一定是文章的最后段落,而是整个文本表达的最终结果。无论是哪一层,只要是可以进一步拓展解读的就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口。从学生特定年龄段的学习心理来看,学生往往不满足于简单的、抽象的结尾,而是渴望知道结尾背后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以这种值得拓展的结尾为切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尾?这样的结尾代表着什么?

当然,不是所有结尾都可以直接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口,有的结尾还需要进行提炼,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拓展、发散思维。比如,在《祝福》一文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文本的结尾除了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之外,并没有什么值得拓展的地方,但是作为整个小说情节的结尾,其实很简单:祥林嫂死了,这个结尾却有值得拓展的地方。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祥林嫂死了”这个故事情节的结果,引导学生去拓展思考:祥林嫂死了,她直接的死因是什么?那么造成她死亡的主要凶手、帮凶以及深层次的根源有哪些?通过这样的拓展引导,学生带着侦破“疑案”的兴趣进行思考,对整个文本中的人物关系、脉络结构、深层内涵都会以穷根究底的精神去探究了。

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教无定法”,但如果语文教师能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口,往往就会事半功倍,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同时,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口也是提升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平静(1983— ),女,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切口细节题目
睑缘切口与传统切口重睑术Meta分析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隆胸切口哪种好?有图有真相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时尚细节
口内直切口法丰颌术体会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