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科成
【摘要】:矿山资源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柱,然而,随之而来的耕地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废弃矿山地的类型与特点,深入剖析了废弃矿山地的危害,并对废弃矿山地植被快速恢复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技术。通过上述内容的研究,为科学合理的加快推进废弃矿山植被快速恢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废弃矿山地,危害,植被恢复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出现了过度消耗的局面,同时也带来了矿山周边植被严重破坏、周边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等问题,不仅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还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废弃矿山的治理和植被快速恢复成为我国整治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之一。
1 废弃矿山地的类型与特点
1.1采矿作业面废弃地
矿山被开采后,形成了较大面积的塌陷区和采空区,这一类型主要是露天矿山。土壤表面的植被群落被破坏殆尽,并出现了大量的废弃坑、陡崖、以及边坡。此类型废弃矿山地特点通常表现为土壤酸碱性高、物理结构改变、大量的重金属沉积,以及排水不良等。
1.2废土石堆废弃地
采礦的过程中会造成表土和矿石剥离,出现大量的岩石碎块与矿石堆。此类型废弃矿山地往往土壤比重小,土壤中的N、P、K等矿质元素含量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少,同时土壤水分的蒸发量较大,导致土壤内养分失衡,常会出现山体滑坡等问题。
1.3尾矿废弃地
此类型废弃矿山地是指选出精矿石后,剩余矿石逐步堆积而形成的废弃地。尾矿废弃地通常会产生大量含有酸碱性的有毒物质,以及重金属含量较高的剩余物,往往会沿着河流和通过大气途径进行扩散,造成周边的水资源、空气、土壤资源被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1.4矿产企业基础设施废弃地
此类型废弃地通常是在开采矿山的过程中,作为交通道路和基础设施用地后而产生的。因为矿山开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运输车超重运送,对土壤进行碾压,导致土壤出现板结,地质结构遭到破坏。
2废弃矿山地的危害
2.1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加剧我国人多地少的问题,同时导致矿产废弃地周围的地下水位严重降低,引发表层土缺少水分,大面积的土地土壤养分流失,造成土壤的承载能力降低,出现土地贫瘠化、植被破坏殆尽,水土流失问题加重,土壤侵蚀速度加快,土壤沙化和荒漠化问题严重。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所带来的土壤问题严重,涉及面积较广,关键是废弃矿山地周围的土壤污染机制、迁移规律和治理方法与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异,与其他土壤污染有所不同,因而在制定废弃矿山地的土壤修复方法方面需要具备自身特有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2.2对水资源的影响
采矿过程中会出现矿区的大面积塌陷、裂缝,以及矿井疏干排水,通常会造成矿山开采地区一些地方的储存水的结构出现改变,从而地下水位逐渐降低,最终地下井干枯,出现许多疏干漏斗。矿山的开采导致植被大量破坏,植物的缺失会使得土壤水分涵养能力降低,地表径流的下渗减弱。此外,对矿产的地下开采过程,会不断改变地下水的水流方向,更为严重的时候,会使得河溪出现断流。河流是水运输的主要通道,而矿区内的废水一般都会排放到河溪内。地表径流的变化,导致水资源枯竭,兴修的水利设施的主要作用也失去功效,这会严重制约着农作物的种植。
2.3对大气的影响
矿产资源在开采过程时,大部分的粉尘会进入到周边的空气当中。通过风力作用,会导致排出的大量废石和尾矿产生粉尘,空气被暗中污染。这些废气和粉尘不但会引起环境的严重污染,还会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除此之外,对土壤的影响严重,带来土壤板结问题,并且制约着植物自身所进行的光合作用,大面积的破坏农田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2.4破坏生物多样性
植被的消失、废弃物的排放、土壤的污染与破坏,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生物的多样性。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经过采矿后,森林面积和草地面积大量的消失。植被的消失带来了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同时,废弃矿山地土壤表层稀薄,微生物的活动能力降低,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极为缓慢,恢复最少需要50-100年。因此,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生物多样性损失是极为严重的。
3废弃矿山地的植被恢复
3.1土地整理与改良
土地整理主要是为了保证和加强坡地的稳定性,减少坡体问题的出现,弃渣面做好相关的分级分类,要构建能够保持水土的较长破面。对开采岩质破面,要根据情况耳钉,尽量以做到没有浮石、危险石为目的,不要对开山造成二次破坏。土地整理和改良的过程中,要按照植被恢复施工作业的原则,做好在施工时的机械施工作业、材料的运输,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的运输道的保留。土地整理与改良,要考虑到适宜本地的植物树种选择,客土改良与抗旱节水造林技术相结合,能够大大地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同时还可以减少重复作业,减少施工成本。
3.2坡面植被恢复技术
3.2.1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
生态植被毯坡面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运用人工加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防护毯,对坡面进行保护和恢复植被的办法。此项技术操作相对较为简便,植被在后期的恢复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生态植被毯主要是把稻草和麦秸等作为主要的材料。在载体层内加入灌木和草本的种子、保水试剂、营养用土,这种办法多用于坡度小于1:1.5的坡面,坡面较为稳定,不会受到坡长的影响,一般在尾矿库和排土场的侧坡。
3.2.2岩面垂直绿化技术
岩面垂直绿化技术主要是借助岩石边坡的凹面地形和坡脚,把强度较高的砂浆砌石和砌砖构建成槽穴状的承载物,随后把灌木草本和藤本种植到坑内。这项技术通常适用于坡度较高的坡面,一般都在75°以上,却不会受到坡长的制约。
3.2.3生态灌浆坡面植被恢复技术
生态灌浆技术主要是引进建筑行业里的工程技术来运用到生态植被恢复领域的技术。适应地区主要是石质堆渣等地表物质,表现为块状形态,之间的空隙较大,在废弃矿区地上缺少适宜植被生长的土壤,从而为植被恢复提供恢复技术的方法,此方法坡度不可低于1:1.5。生态灌浆是把生物有机质、肥料、粘合剂、保水剂,以及壤土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搅拌,之后对废弃矿山地灌浆,不断振动和扎实,使得变为充实。既可以起到防渗作用,还能够为植被恢复提供有利的土壤条件。
3.2.4植生基材喷附植被恢复技术
植生基材喷附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是利用专用的喷射机,把植物生长基质材料和植物的灌木和草本种子等混合起来,遵循先前的设计厚度喷射进入起到防护作用的坡面。有机质、保水剂、粘合剂、土壤的改良试剂、植物种子等,做成主要的基质材料,实际情况要参照施工现场的土壤条件而定,进行再次分配,利用高压把植物生长基质弄到需要的区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3.3边坡植被恢复技术
当边坡坡度低于30°的弃渣区和排土场,通常采用整地和改良土壤,配合植被恢复来对周边的环境进行修复,而边坡坡度低于30°的采石迹地,利用客土法;当边坡坡度介于30°和45°之间时,通常采用爆破的方法进行造林,或者改造为阶梯状进行造林,还可以利用生物袋的方法恢复植被;当边坡坡度介于45°和60°之间时,通常利用水泥网格方法来修复,注意在进行削坡过程中,要确保边坡的稳定;当边坡坡度介于60°和80°之间时的采石场周边的陡峭岩壁,通常用爆破开穴—穴内填土—苗木栽植的方法。還可以在崖壁上配置种植的槽板,内部放入营养土,主要栽植乔木、灌木和藤本等容器苗。此外,把草本的种子播种到周边,形成起到防护作用的植被带;当边坡快接近垂直时,一般用藤本类植物形成绿化带,可选的树种主要有爬山虎、薜荔、络石、葛藤等,而当创面的高度大于15米,要把藤本植物的攀援和垂直绿化的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罗亚平, 李明顺, 李金城等. 广西锰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与治理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3: 356-359.
[2]王英辉, 陈学军. 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J]. 金属矿山, 2007(6): 4-7, 12.
[3]金靖博, 陆月皎, 孙德军. 恢复生态学及其在林区矿山植被修复中的应用[J].林业勘察设计, 2008(2): 44-45.
[4]孙志伟.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对策建议[J].资源与产业,2008, 10(1): 22-24.
[5]胡振琪, 凌海明. 金属矿山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及实例研究[J]. 金属矿山, 2003(6):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