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斯蒂芬·金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是妇孺皆知。自80年代以来,历年的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的小说类,斯蒂芬·金的小说总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为“恐怖小说之王”。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曾搬上过银幕。斯蒂芬·金现象随其小说的畅销而兴起,甚至已经“由虚构变成了现实”。在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今天,文坛上竟会出现这种近于疯狂的斯蒂芬·金现象,的确值得深思的。本文拟以分析斯蒂芬·金热现象,解读这位极具哲学思考的恐怖小说家
斯蒂芬·金。
关键词:斯蒂芬·金;恐怖小说;神秘
美国恐怖小说作家斯蒂芬·金(Stephen King)是当今世界上读者最多、声誉最高、名气最大的恐怖小说大师,他的每部小说一经面市就立即登上畅销小说排行榜首,并不断被拍摄成电影。他用悬疑、线索、梦境、追忆、幻象和灵异引人入胜地编织了一个人和鬼魂共处的世界,读者从打开小说之始,便和书中的主人公一起踏上阴森恐怖的探索之旅。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是真正的恐怖,是关于人心的恐怖,关于人性的恐怖。他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曾搬上过银幕。据说,论原著被改编为影视剧的比率,斯蒂芬·金可以排第二,第一则是莎士比亚。的确很多人虽然没读过他的书,却为他的电影痴迷过,其中最著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最伟大的是《闪灵》,还有许许多多……尽管文学界许多自命清高者不愿意承认斯蒂芬·金,只肯把他作品畅销的原因归结为通俗。但在许多读者心中斯蒂芬·金是一个集故事创作和哲学思考与一体的優秀作家,虽然他使用了非正规的恐怖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要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应该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因为作家的写作常常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1999年,斯蒂芬·金已创作畅销图书30多部。当年的6月,他不幸遭遇车祸。身体康复后,他将自己在心中酝酿已久的非小说类作品——《抚摸恐怖——我的创作生涯》一稿续写完成并出版。该书第一次全面讲述了作家的童年、青年、大学和爱情生活以及神秘的创作经历,这对世界上无数的恐怖小说迷们认识斯蒂芬·金是有所帮助的。
一、简介
斯蒂芬·金于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一个贫困家庭。斯蒂芬·金曾经说过,“写恐怖故事的作家的潜意识更深,或许可以称为潜潜意识。”他的这种潜意识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5岁的时候,他独自在铁道边玩耍,亲眼见一个小伙伴被火车头碾成了肉酱。8岁那年,他做了一个梦:“我看见山上的一个绞刑架上挂着一具尸体。风吹来,尸体就在空中摆动。我看见那就是我的脸。后来,尸体睁开了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我。”20年后,斯蒂芬·金把这两件事写进了小说。金童年时没有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惟一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他5岁时在铁道边玩耍,眼见一个小伙伴被火车头碾成了肉酱。14岁那年,他在家中阁楼上发现了一个小箱子,里面是他父亲收藏的一些恐怖小说和科幻作品,金在阅读之余便也舞文弄墨起来。在缅因州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时还在校刊上发表了几篇习作。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1973年他时来运转,受到了出版商的垂青。他的长篇小说《凯莉》的精装本发行了13000册,后来又改编成电影。他的名字上了《纽约时报》,被誉为“现代恐怖大师”。在以后的日月里,金平均每两年出版一两部小说,作品的发行量惊人,只有《圣经》可与之相比。
金的作品,超越于传统的恐怖小说。他不靠具体的意象来获得恐怖效果,而是通过对事件气氛的营造来震慑读者。金用他那魔鬼般的手指一拨,所有紧绷的心弦都为之轰响,在一阵惊悸又一阵心跳中,带你进入颤栗的深渊。金的作品数量之多、想象力之丰富,对读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谜。其实他从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来触发灵感。看到垃圾堆的旧冰箱里有只死鸟,他会想象人们发现冰箱里冻死一个孩子时的惊人效果;看到超级市场里一位顾客在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设想一个人若是切割自己的肢体可以忍耐到什么程度,从而写出一个现代鲁滨逊在荒岛上靠吃自己的肢体充饥的恐怖故事。他小说的魅力不在于描写恐怖,而是用悬念和暗示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以至于他自己毫不夸张地这样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他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对爱伦·坡等恐怖小说的先驱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受到现代恐怖电影及电视的启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最主要的是他善于把离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镇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给都市的平庸生活带来刺激,从而与人们世纪末的焦虑形成心灵上的共鸣。生活中谁没有恐惧感?谁不怕死神光临?有的心理学家认为,越是读斯蒂芬·金的小说,越是在精神上经历恐怖的幻觉或场面,便越能激发出与生俱来的恐惧感。这种理论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但是金的小说的确反映了人们被恐惧和死亡所缠绕的焦虑心理,而且更把市井平民写成与恐怖的恶魔搏斗的英雄,使平庸之辈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虚幻的满足,因此尤其受到追求刺激和幻想的年轻人的青睐。加上80年代后科幻小说盛极而衰,金的恐怖小说生逢其时,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大量的读者。此外他的每部小说都是好莱坞拍电影的抢手货,也成为驰名世界的捷径。
尽管对斯蒂芬·金作品的价值向来存有一些非议,甚至有作家对其不屑一顾,但广大读者对他作品的追捧和厚爱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2003年,斯蒂芬·金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
斯蒂芬·金的写作技巧与独特的风格是惊人的。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在读他的《黑暗的另一半》时,就像你躺在一张吊床上,吊床两头被不断拉伸,直到吊床的绳子突然断了,吊床落地,小说的故事也到此结束。金的恐怖故事种类很多,有鬼怪的、分尸的、复仇的等等,从有形到无形的,其创作无所不包。读他的小说时,你会感到恐怖从字里行间渗出来,你抬起头,它会从窗外望进来;你闭上眼,会突然感到下面的椅子在晃动,好像要散架,会不会有什么锋利的刀刃在地板下面等着你?
斯蒂芬·金现象随其小说的畅销而兴起,甚至已经“由虚构变成了现实”。波士顿的一个女孩子,模仿《凯莉》中的情节,在厨房里用刀叉杀死了她的母亲;在巴尔的摩,一位妇女边等车边读金的小说,忽被一流氓调戏,她立即按小说里的描写如法炮制,从兜里掏出水果刀向他猛扑过去,使他一命呜呼;在佛罗里达州,一个有同性恋癖好的医生死在家中,血肉模糊,墙上用血写成了“谋杀”二字。金得知后大为恼火,认为对凶手应该审判两次:一次判他谋杀罪,一次判他剽窃罪,因为凶手杀人留字的方式是从金的小说《闪灵》里学来的。
斯蒂芬·金写了这么多恐怖小说,照理说应该是个胆大包天的硬汉了,其实恰恰相反。他胆小如鼠,并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灯就睡不着,“总是害怕自己惊醒过来,感到有一只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脚脖子”。他的写字台上放着一个读者寄给他的礼物:一个大玻璃圆球罩着一个张着血盆大嘴的响尾蛇头,每天上午他面对这件礼物写作1500字。他还没有发疯,至少现在还没有。他是否心理变态或精神失常,心理学家日后自有分晓。不过,在科学技术充分发达的今天,文坛上竟会出现这种近于疯狂的斯蒂芬·金现象,的确是值得深思的。
二、主要作品
在斯蒂芬·金30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写了200多部短篇小说和40部书,短篇小說《黑衣人》“The Man in the Black Suit”曾获得欧·亨利奖。他的著作被翻译成33种语言,发行到35个国家,总印数超过3亿册。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超过70部电影和电视节目取材自他的作品,因而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例如《魔女嘉莉》“Carrie”、《闪灵》“The Shining”、《热泪伤痕》“Dolores Claiborne”、《危情十日》“Misery”、《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 shank Redemption”、《绿色奇迹》“The Green Mile”。这些闪光的名字,建起了属于斯蒂芬·金的电影王国,而他,正如他的名字那样,是这个王国的国王。
1973年的处女作《魔女嘉莉》(Carrie)中主角嘉莉是一个晚熟、孤僻的女孩,母亲的宗教狂热使她备受邻居与同学的歧视和嘲笑,然而谁也不知道她是一个拥有魔力的孩子。初潮使得嘉莉受到严重惊吓,母亲认定邪恶降临,强迫她认罪,嘉莉的压抑与悲愤在学校舞会上彻底爆发。为了捉弄他,同学与老师特地邀请鼓励她站到舞会皇后的舞台上,却被一盆猪血临头洒下。嘉莉忍无可忍终于魔性大发,将舞会化作火海,所有向那些嘲弄过她的人开始了无情报复。在斯蒂芬·金的故事里,常以受到社会与家庭不公对待的孩子为主人公,这完全来自其本人的经历。金三岁时父母离异,由母亲抚养成人,而收入仅是母亲在一家智障收容所的工作所得。故此,金贫困凄惨的童年在他日后的创作中屡屡出现,也可见他本人在少年时代对外部世界是怀着一种惊恐与怨恨的心态。
《肖申克的救赎》是斯蒂芬·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杰出代表作,据他自己介绍,这部书讲述的“分别是关于一个很特别的越狱犯、一个老人和一个男孩被困在一种相互寄生的关系中、四个乡下小孩的发现之旅,以及年轻女人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生下小孩的恐怖故事。”
对于这本书,斯蒂芬·金自称“我花在上面的精力比任何一本书都多。”“也许一生再也不会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书了。”该书一经推出,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且创下4篇小说有3篇被改编成电影的记录。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七项提名,被称为电影史上最完美影片、好莱坞最有气势的十大巨片之一。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段充满绝望与沉重的救赎之旅来自臭名远扬的鲨堡监狱,来自惊悚小说大师史蒂芬·金的原著,来自哲理导演达拉邦特的倾力之作。《肖申克的救赎》带来的是恒久不变的真挚友情、百折不挠的灵魂铸炼和生生不息的命运之火。希望不需要热情,热情的希望只是灵魂深处一次不经意的冲动。在监狱里,当生命的过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高涨的热情都只能无可奈何地向失望举起双手,宿命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只有内心清澈的人才能看清人生的荒谬,否则,人只有在面对冤枉时委屈和无奈、在面对压制时愤怒和狂暴、在困境下腐烂,甚或在平常的环境中寂寞和绝望。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才可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和以往那些讲述阴暗晦涩牢狱生活的监狱片有所不同的是,《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讲述友情、困顿、希望与梦想的电影,剧中的男主角冷静的心态、不屈的斗志、足智多谋的设计、锲而不舍的精神非常令人感动。这部电影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便是自始至终都能给予人们希望。
《闪灵》是斯蒂芬·金的另一个代表作。“如进入禁忌的区域,便会有邪恶的事物临头”,是他作品的通则,这部小说自然也不例外。所谓“闪灵”,是指一种超感预知的特异能力。小男孩丹尼具有“闪灵”,他带着不祥的梦兆,随父亲杰克和母亲温迪来到科罗拉多州深山中的远望饭店,充当大雪封山的漫长冬季的饭店守护人。杰克在地下室的旧纸堆中发现了关于饭店秘史的剪报簿,沉迷其中。空寂阴森的大楼使一家人越来越感到不安,一些莫测事件开始发生:被灭虫弹杀死的黄蜂成群复活,剪成狗、狮子等形状的树篱动物蠢蠢欲动,无人的房间响起脚步声。丹尼的噩梦仍在继续,梦中他被狂暴的幽灵追杀,一串令人心惊肉跳的符号REDRUM反复闪现。温迪决定全家离开,而已无法自制的杰克毁坏了所有对外的联络和交通工具。噩梦终于成真,丹尼预感到的可怕事件切入了现实,他受到阴魂不散的自杀者和凶相毕露的树篱动物的致命威胁,并发现REDRUM就是经过两次镜面反射的MURDER(谋杀)。邪灵苏醒,被其侵入的杰克陷入迷狂,看到了重叠出现的饭店各个时代的场景并置身其中,参加于30年前举行的盛大假面舞会。杰克成了邪灵的“假面”,他变成了它,疯狂挥舞着木槌追杀妻儿,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之后,失控的锅炉爆炸了,饭店和附著于它的邪灵分崩离析,丹尼母子则在同样具有“闪灵”而赶来援救的黑人厨师的帮助下逃出。
斯蒂芬·金那种跳跃的写作思维、在现实与梦幻之间频繁切换的叙事方式,明显受到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影响,这使他的作品可以比较顺利地转化为电影语言。这部小说曾于1980年拍成影片,充分展示了各种“恐怖美学”元素,阴森的音乐和令人颤栗的镜头语言结合得相当出色,是这一类型影片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最有艺术气息的恐怖片”。
虽然小说中的不少场景和意象给人印象深刻,如反复出现的红色符号REDRUM,身披白雪无声跳跃的树篱狮子,杰克幽灵般的追杀场景,但斯蒂芬·金主要不是靠恐怖场面本身来吸引读者。他小说的魅力在于恐怖气氛的营造,用悬念、暗示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引导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黑暗、压抑、紧张和恐惧。金善于捕捉人类心灵中原始而深层的恐惧感,把它们一点点挖掘出来并且放大在读者面前。闪灵、邪灵等题材固然诡秘离奇,但小说扣人心弦力量并非尽出于此。事实上,金小说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日常生活,细腻地表现人物的现实困境,然后逐步将现实世界和超现实世界巧妙地缝合与重叠起来。
《闪灵》这部小说,描写的是超现实力量给家庭带来的悲剧,但也可以解读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悲剧。杰克是个有暴力倾向的神经质作家,曾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伤害过丹尼,并因酗酒和殴打学生而失去了大学教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温迪和丹尼也因此总有不安全感。由此切入,金自然而然地将这种笼罩一切的不安全感转化为超自然的恐怖气氛。
三、结语
综观斯蒂芬·金的所有作品,我们应当能体会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作者对生活有着惊人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无论是生活中的阴暗面,生活中潜藏的危险因素,还是生活中的温和一面,都被他观察得细致入微,并以真实的笔调再现出来。不论他的故事框架式如何的奇幻,故事发生的场景和落脚点都是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挖掘平凡生活中的神秘之处,可以说是斯蒂芬·金作品的最大特色。
作者简介
李瑞灵,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四六级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师大外国语学院大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