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春 刘燕 王莉
摘要对2000—2010年延安市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的生产总值及其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业是延安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延安农业总体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延安比较适宜发展林果业;要使渔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开发先进的养殖技术;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产业链,发展品牌产业、绿色产业,加大对林业和渔业的重视度,克服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更好地促进延安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农业;生产总值;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1-0232-04
AbstractThe gross value of production and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planting,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and fishery production during 2000—2010 in Yanan Reg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planting industry was a pillar industry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Yanan Region with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problems; Yanan City was suitable to develop horticulture; it was better to develop the advanced breeding technology to make fishing to get good development; the degre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ization in Yanan City was not enough,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hould be optimized further in future to form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develop the brand industry.Meanwhil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Yanan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should be promoted with overcoming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Agriculture;Gross domestic product;Development status;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農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稳健地发展农业才能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农业包含农、林、牧、渔4个产业,要使农业能够良性发展,不仅要挖掘该地区的优势产业,还要协调农业各个产业的综合发展,利用先进的技术与方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优势;对农民进行科学培训与技术指导,改善农业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1-4]。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沟壑,是陕西省北边的中心城市,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1-2]。笔者通过研究2000—2010年延安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延安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农业经济状况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延安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
延安市位于陕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介于107°41′~110°31′ E,35°21′~37°31′ N,平均海拔1 000 m,年均无霜期180 d,年均气温9.2 ℃,年均降水量500 mm,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日照时数2 300~2 700 h,具有发展农业的天然优势。延安市地域辽阔,全市面积37 037 km2,总人口220.00万,其中,农业人口160.67万,农业劳动力98.00万,农业在延安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延安市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的良好条件,天然次生林1.674×105 hm2,木材蓄积量3.08×106 m2。
延安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是陕北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20世纪90年代,在“依托资源、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延安在农业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技术等,主要发展烤烟、苹果、羊、薯类四大类主导产业,使得四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张,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3]。延安适生作物品种多,适宜发展谷子、荞麦、黄豆、绿豆、红豆等杂粮,还盛产烤烟、蔬菜、花生、瓜类、薯类等作物[4]。
2资源来源与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陕西省2000—2010年统计年鉴,获取了近11年的农业生产总值以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总值。采用Excel统计分析法分析各个产业近11年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延安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农业各个产业生产总值
3.1.1种植业。种植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础产业,包括夏粮、秋粮、油料作物以及各种经济作物的生产收入状况[5-6]。目前政府越来越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切实解决农民种植问题,提高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给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各级政府也制定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一些措施,有效提高了粮食的产出率,提升了种植效益,促进了粮食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延安属于陕北区域,位于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和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区域,经济欠发达,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保证生态和粮食安全是该地区的首要问题。
由图1可知,农业生产总值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平缓,增长幅度不大,整体在20亿~30亿元。由于当时延安区域开发项目较少,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比较落后,农业整体发展也较迟缓。延安种植业经济发展在前期较缓慢,2005—2010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说明延安种植业得到了良好的开发。这是因为延安市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拥有得天独厚的黄土高原地貌和气候资源优势[6],适宜发展种植业,具有发展陕北杂粮的优势,可以发展绿色产品和健康产品,打造更好的优良品种。
延安种植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延安市农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由图1可知,2000—2004年延安种植业发展较缓慢,处于平稳状态,说明延安区域存在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薄弱的局面,这是由于延安地处山地,沟壑纵横,且延安北边发展过程中存在开发难度较大、技术含量不高、无良好人力资源优势、政府重视度较低、未对其进行良好的开发与治理等问题。
3.1.2林业。林业发展也是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果业是延安起步最早、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成效最为显著的农业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财政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新型技术支持如“大改形、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等四大技术推广力度,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林业包括果业、核桃业等相关产业,成为林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从而促进林业经济发展[7]。
由图2可知,2000—2003年延安林业经济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在3.0亿元左右,但2004—2010年农业经济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原因是人们对天然林的砍伐,大量进行毁林开荒,进而林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2005—2007年下降幅度较大,这3年整体水平保持平缓状态,2008—2010年林业经济又出现了快速增长,这是因为延安政府实行“退田还林、封山绿化”的政策[8],同时延安区域也加大技术开发与投资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延安山地多,适合发展林果业,种植优良品种,运用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种植,从而提高林业经济发展,使延安林业经济具有一定回升[9-11]。
2000—2004年延安林业经济生产值较高,2008—2010年处于不断回升阶段。延安地处山地,平原较少,具有发展林业良好的自然条件,比较适宜发展林果业、核桃业等林业产业,在林业经济中,如“洛川苹果”“宝塔区山地苹果”已形成了品牌产业[7, 12],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更好地发展品牌产业,提高其竞争能力,防止受到其他外部市场的冲击,更好地带动相关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2005—2007年林业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本保持平稳状态,这是由于此时期人们对林业进行了大量破坏,使得林业经济发展滞后,发展前景不够乐观。林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对延安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延安本身适于发展林业,只有对林业进行良好的开发,提升林业的发展空间,才能不断地促进林业经济发展[13-14]。
安徽农业科学2017年3.1.3渔业。渔业也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延安处于黄土高原区域,水资源较少,适合发展渔业的区域也较少,通常是人工养殖,因此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渔业经济收入较少,但其也是延安市农业经济至关重要的一部分[15-16]。要提高对渔业发展的重视,可利用先进的技术克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改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减少生产成本,才能更好地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由图3可知,延安区域渔业经济整体保持波动式上升状态,但2000—2003年渔业经济增长幅度较小,发展较平缓,因为这几年对渔业的养殖量较少,未受到政府的重视,因此渔业发展较缓慢。2004—2010年渔业经济整体发展迅速,是因为政府加大了技术投入,提高了重视程度,也由于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从而使延安区域也能从中受益,解决了延安区域缺少水资源的问题,能够缓解渔业发展遇到的相关压力,进一步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2000—2003年渔业经济发展较缓慢,2004—2010年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说明渔业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地发展渔业,提高人工养殖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收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使延安农业经济协调发展。
延安市渔业经济近10年的生产总值在0.10亿~0.35亿元,生产总值较少,说明延安在发展渔业经济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是因为延安属于半干旱地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水资源较缺乏,无良好的渔业发展条件,同时也因政府对渔业发展的重视度较低,无良好的人工养殖技术,因此渔业发展发展较缓慢。
3.1.4牧业。牧业是延安市的一项传统产业,广大农民都有养畜的习惯和基本技术。近几年,延安实行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加快草场建设为基础,以标准化养殖和舍饲养畜为主要途径,优化区域布局,加快规模化建设步伐,促进牧业经济有序高效的发展[17]。同时,将种草纳入农业种植制度,除在退耕地种植一部分护生态的草种外,也扩大在缓坡地农田种植优质牧草的规模,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培育优良品种,加快了草产业的开发和利用。以人工种草、以标准化养猪、养鸡和舍饲养羊为主的草畜业形成良好的产业链,使其形成循环经济,使牧业能走上全新的发展道路。
由图4可知,2000—2004年牧业发展较平缓,增长幅度较缓慢,2005—2010年增长速度加快,基本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10年达20亿元,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使牧业得到了良好发展,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延安市把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战场,全面加强领导,出臺优惠政策,使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牧业呈加快发展势头,牧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在农业经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牧业是延安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2000—2010年牧业经济发展呈持续上升状态,说明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是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决定的。
3.2农业各产业生产值占总产值比重通过分析农、林、牧、渔各个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得出2000—2010年各个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值(图5)。
(1)种植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最大,保持在75%左右,2000—2004年发展较缓慢,增长幅度不高,这是由于当时种植技术比较落后,未开发优良品种,农民对于科学种植的意识不高,政府没有对此产业进行良好的开发与引导,使其未得到充分发展。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政府正确的引导和一些惠民政策的实施,2005—2010年农业经济持续上升,种植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约占80%,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充分说明延安是一个农业区域,要对农业进行良好的发展与支持,通过人民和政府共同做好农业发展工作,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2)牧业所占比重次之,保持在20%左右,牧业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状态,这是由于政府重视度较低,没有进行良好的种植业技术开发,增长速度较缓慢,没有建立良好的牧业生产机制,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要更好地贯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进一步促进牧业经济战略与对策的调整,优化产业体制,协调延安各个区域牧业的发展,促进牧业经济发展。
(3)林业所占比重在延安农业主要产业中排第3位,所占比例约为10%,2001—2003年保持较平稳状态,2004—2010年轻微下降,这由于环境遭到破坏,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大量放牧等,使得自然环境遭到破环,需要相应的恢复期,因此延安林业经济发展较缓慢。延安区域应更好贯彻执行“退耕还林、退田还林”政策,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林业,促进林业持续良好的发展。
(4)渔业所占比重最小,生產总值也最小,是由延安自然资源状况决定。延安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水资源缺乏,其地域条件决定其不适于发展渔业,渔业发展大多数为人工养殖,需提高养殖技术、养殖水平与科学意识。渔业所占比例极少,需提高对渔业的重视度,促进渔业良好持续的发展,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延安区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但存在技术含量总体较低、缺乏竞争力、发展基础薄弱、农民对科学种植意识较差的问题,在以后发展中应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做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9-11],发展与生产力相适应农业,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1)种植业是延安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但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延安市农业发展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牧业排第2位,林业次之,渔业所占比重最小。只有使各个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扩大经济效益,主要发展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和各个产业协调起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充分提高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综合发展实力,促进整个农业协调有序的发展。
(2)延安比较适宜发展林果业。延安林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人类前期大量乱砍乱伐,没有使林业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延安林果业发展竞争力不强,受到其他外部市场的冲击,从而阻碍林业经济的发展。
(3)要使渔业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开发先进的养殖技术。延安渔业经济占农业经济的比重仅为0.1%左右,说明延安在发展渔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这是因为延安地处山地,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少,对于渔业发展没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只有克服延安区域在发展渔业经济中的弊端,才能使渔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4)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政府重视程度不高,没有使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没有让更多的农民大众了解到更多的科技知识,没有进行科学种植,这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4.2发展对策
(1)延安区域支柱产业为种植业,农民对科学种植的意识薄弱,掌握信息化知识程度低,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根据农民需求,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领导,加强协调,加大投入,更好地做到内容、机制、方法的创新,扎实推进专业农民技术培训工作。
(2)牧业所占比重排第2位,要制定良好的战略与对策发展牧业,优化产业体制,实行土地轮番耕作,优化土地利用率,发展与当地地形和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牧业,实现对草蓄业的良好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牧业经济的发展。
(3)林业是延安农业经济发展的第三大产业,根据延安的地形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林业,要在“退耕还林、退田还林的”政策下更好地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好林业恢复相关工作,提高林业生产。
(4)渔业是农业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延安不具有发展渔业的优势,但可在人工养殖和科学养殖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意识,进一步促进渔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延安农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5)当前发展农业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意识,使用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单产品产量,进而提高农业产值,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切实做到改善民生。
(6)加大农业龙头产业发展,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和健康产品,加大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它肩负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目前延安市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与基地或农户的利益联结较松散,企业产品基本停留在粗加工上,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提高农产品质量,切实使农产品走向市场,做好品牌产业,提高农产品生产总值、农民生活水平。政府要加大投资并提高重视度,加大鼓励政策,鼓励农民种植优质、高产量产品,更好地发展龙头产业。
(7)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政府要加强对农业的关注度,做好农业发展的服务工作,使农业得到良好发展,加强农业市场化程度,促进产业链发展。应加强科技人员对农产品市场化状况研究与预测,必须加大对其研究,科学分析市场给广大农民带来的优势,并进行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关服务。要更好地把握市场导向,解决农民的农业问题,引进更多、更优良、更有效益的农产品种子,进行培育生产,继续引进和发展一批新的农业专业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给农民提供及时的指导,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推进科技进村入户,让农民了解更多的科技知识,进行有效科学的种植,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进.延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选择研究[J].农机化研究, 2012,34(11):20-23.
[2] 李翔.延安市可持续农业发展重点及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3:5-6.
[3] 颜毓洁,薛艳飞.基于SWOT分析的延安市现代农业集群式发展战略选择[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4):5259-5261.
[4] 劉双安,赵惠芳.陕北小杂粮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 2010(5):11-12.
[5] 曹彤,江源,宋阳,等.陕北种植业土地利用与农业投入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J].资源科学, 2005,27(4):56-62.
[6] 王东升,杜砚如,鲍建梅.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8):11-14.
[7] 杨丽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困难策略探讨[J].吉林农业,2012(9):4.
[8] 刘蓉.当代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6:17-18.
[9] 车德彬.浅析我国农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2):85.
[10] 陈良,胡明平.关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商业研究,2000(8):5-7.
[11] 刘燕妮,黄茜.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对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C]//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软科学研究会,2013:13-14.
[12] 潘盈盈.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分析[J].现代商业,2009(36):77,76.
[13] 李光辉, 王庆锋.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185-1186.
[14] 刘英基,李静.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性障碍及对策[J].浙江金融,2009(12):19-20.
[15] CRAMER G L,JENSEN C W,SOUTHGATE D D JR.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agribusiness[M].New York:John Wiley Sons,Inc.,1997:58-59.
[16] LIN J Y.Rural reforms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1):34-51.
[17] 王绍凤.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系统要素合理配置的建议[J].农机化研究,2010(2):23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