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翔 张晓红 游彬 罗国清
摘要
设计了一款针对WiFi信号的环境能量采集系统,工作频率范围从2.4 GHz到2.485 GHz。该系统采用了4倍压整流电路,并设计了从天线到整流电路的宽带匹配电路,提升了能量采集的效率。设计的宽带匹配电路在WiFi工作频率范围内,S11均小于-10 dB。整流电路可将采集信号增加4倍,能有效提高RFDC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路达到了设计要求,在-10 dBm的输入功率下,达到了40%的RFDC转换效率,并使超级电容在30 min内采集到了257 mV的电压。关键词环境能量采集;整流电路;阻抗匹配;射频直流转换效率
中图分类号P46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61124
资助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Y201121456)
作者简介
徐力翔,男,硕士生,研究方向為无线能量采集。479959241@qq.com
张晓红(通信作者),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无线能量采集.xhzhang@hdu.edu.cn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杭州,310018
0 引言
近年来,智能家居、智能医疗保健、环境监测等领域中低功耗的电子器件需求大量增加,这些器件的能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传统上使用可更换的电池来作为电子器件的能量来源,但在某些难以触及或危险的领域,更换电池变得不切实际,所以近年来发展火热的新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成了这些低功耗电子器件的不二选择。但这些新能源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夜晚或者没有太阳的日子里,太阳能装置就无法工作。与传统的新能源相比,无处不在的环境射频能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1)来源广泛:环境射频能量可以从周围无处不在的无线发射器获得,包括移动电话、手持无线电设备、移动基站、电视/无线广播台、无线路由器等;2)能量稳定:例如电视广播信号,能量采集系统可以进行一整天的采集而不必担心信号中断消失[1]。所以,利用这些“免费”并且取之不竭的环境射频能量,是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课题,大量射频能量采集的构想被提了出来。文献[2]提出了一个双频段的射频能量采集系统:在10 dBm的输入功率下,工作在2.1 GHz能得到1.9 V的输出电压和24%的最大效率;工作在2.45 GHz能得到1.7 V的输出电压和19%的最大效率。文献[3]提出的射频能量采集系统在20 dBm的输入功率下,能达到最高68%的效率。但以上这些设计要求的输入信号功率较高,不适合WiFi信号的采集。
WiFi是目前最常用的无线系统,且经过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发展,WiFi网络已无处不在[4].近几年,对周围WiFi信号采集的研究已成为周围能量采集的热点之一[57]。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周围WiFi信号的能量采集系统,可有效采集周围WiFi能量。
1 基本原理
周围无线能量采集系统主要由天线、匹配网络和整流电路等组成,其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天线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周围环境中的射频能量;整流电路的作用是将射频能量转换为直流能量输出;匹配网络用来将整流电路的输入阻抗匹配到天线的输出阻抗,以达到最大功率传输的目的。
说,射频输入能量很小,必须选择零偏置二极管以保证最大的转换效率。本文选择了SMS7630这款肖特基二极管来作为整流器件,它具有极短的反向恢复时间,可以高速切换开关状态,且为零偏置的二极管。
能量采集系统RFDC转换效率如式(1)和(2)所示:
1.2 匹配网络设计
WiFi信号总共有14个信道,通常采用IEEE 802.11 b/g/n标准,频率范围为2.4~2.485 GHz,共83.5 MHz.由于整流电路由二极管构成,在整个WiFi频带内,整流电路阻抗会随频率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如图3所示。对于射频系统来说,天线阻抗为50 Ω,需要在整个83.5 MHz的WiFi频带内将50 Ω阻抗与整流电路阻抗进行匹配。
为了实现宽带匹配,采用如图4所示的宽带匹配网络进行匹配,采用ADS软件进行了匹配电路的仿真设计.表1所示为本文设计的匹配电路尺寸,图5所示为匹配电路仿真结果。由图5可见:2.443 GHz时达到了最佳匹配,S11为-29.248 dB;在整个WiFi工作频段,匹配电路S11均小于-10 dB,保证了至少有90%的射频能量能够顺利传输到整流电路中。在该结构中,电容的取值并不会影响电路的匹配,只会影响到充放电的快慢,而各微带线的尺寸及位置和电感值,则对匹配有较大影响。
2 测试结果及分析
根据仿真结果,本文采用介电常数为6.15,板厚为25 mil的RO3206高频板设计实现了周围WiFi能量采集电路,如图6a所示。匹配电路测试结果如图6b所示,在整个WiFi频段内,S11均小于-10 dB,最佳匹配点是2.467 5 GHz,S11为-24.579 dB。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达到了设计要求。
由于射频能量采集系统大多数被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上,而传感器具有一个工作时间占空比[6],这就要求当传感器进入睡眠状态时,射频能量采集系统能将能量储存起来,等到传感器工作时,再为传感器供电。本系统采用的储能器件是超级电容。与普通电池相比,无论是充放电速度,还是可充放电的次数,超级电容都要更胜一筹。此外,也可以使用一些专用的充电泵IC和升压IC来进行能量管理,但成本更高,电路也更为复杂。
将图2中的DC+和DC-分别接到超级电容的两端,然后使用Agilent E8267D矢量信号发生器作为射频源,输入频率为2.465 GHz,不同功率的连续波,为容值0.5 F的超级电容充电30 min,如图7所示,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此外,本系统也测试了把无线路由器作为射频源的性能。要从无线路由器接收WiFi信号,首先需要一款合适的天线。天线的增益、带宽、方向性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天线输入到匹配网络中的能量。本文选择了一款增益为10 dBi的全向天线。将天线连接到能量采集系统后放置到路由器旁,进行如图8的测试,同样为超级电容充电30 min,VC值如表3所示.
3 结束语
本文设计了一款针对WiFi信号的周围能量采集系统,包括倍压整流电路及匹配电路,并进行了加工测试,制作了一块3 cm×3 cm大小的能量采集模块,分别用矢量信号发生器和路由器对系统性能进行了测试,30 min内0.5 F的超级电容最多分别能采集到257 mV和31.6 mV,可有效地采集周围WiFi信号并转换为直流功率。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Nishimoto H,Kawahara Y,Asami T.Prototype implementation of ambient RF energy 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J].IEEE Sensors,2010,43(2):12821287
[2] Khansalee E,Zhao Y,Leelarasmee E,et al.A dualband rectifier for RF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s[C]∥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Electronics,Computer,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4:14
[3] Zbitou J,Latrach M,Toutain S.Hybrid rectenna and monolithic integrated zerobias microwave rectifier[J].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2006,54(1):147152
[4] Cheng Y C,Chawathe Y,Lamarca A,et al.Accuracy characterization for metropolitanscale WiFi local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Systems,Applications,and Services,2005:233245
[5] Olgun U,Chen C C,Volakis J L.Design of an efficient ambient WiFi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J].IET Microwaves,Antennas & Propagation,2012,6(11):12001206
[6] Alneyadi F,Alkaabi M,Alketbi S,et al.2.4 GHz WLAN RF energy harvester for passive indoor sensor nodes[C]∥IEE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ICSE),2014:471474
[7] Kadir E A,Hu A P,BiglariAbhari M,et al.Indoor WiFi energy harvester with multiple antenna for lowpower wireless applications[C]∥IEEE 2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SIE),2014:526530
[8] 余義斌,余江,王贵,等.传感器节点环境能量的收集方法[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7(6):9396
YU Yibin,YU Jiang,WANG Gui,et al.Methods of scavenging ambient energy for sensor node[J].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2007,27(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