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院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2017-05-30 09:43周双丽
高教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书院文化建设

周双丽

摘 要:通过比较海内外高水平大学书院制度中校园文化建设、师生关系、学生自我管理等经验做法,探索书院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机制、跨院系协作机制、学生组织自我建设机制、师生关系建设,落实书院学习社区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书院;文化建设;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1-0145-03

Abstract: By compa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udents' self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college system in high level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us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ystem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elf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student organization and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learning community.

Keywords: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student management

一、中西传统书院文化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化,部分高校积极探索书院建设来试图改革越来越学科化、专业化、科层化的大学组织制度,借此为师生间的沟通相处、润物无声的传道学习提供一种共同学习生活的时空与制度基础,从而超越简单的学科知识,更具人文关怀与传承。

(一)住宿制学院模式的借鉴

住宿制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制度作為西方高等教育中一种重要的组织模式,是指大学除了专业的系科设置之外,还设有多个具有不同程度独立性的学院或书院。这些学院或书院主要是指将学术活动集中到一个由师生组成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的共同体,西方大学的住宿学院除了优良、完善的住宿生活与服务配套设施外,一般设有院长和教导长等行政领导,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从各专业学院选聘的一批学者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咨询和生活指导。住宿学院还有包括学生会在内的各类学生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按独立程度住宿学院可分为 “独立学院”和“非独立学院”两种。“独立学院”负责全部或部分的教学及招生程序,有独立财政来源。英国牛津大学、劍桥大学都是独立学院的代表性大学。“非独立学院”并不提供教学功能,但提供住宿设施及社交团体的功能,财政全部或部分依靠大学拨款。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都采取这种方式。香港中文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也是如此。住宿学院以住宿的物理场所为载体,以学院师生情谊为纽带,构建亲密的校友网络,构建了住宿生活和学习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住宿学院的不同文化传承、各具特色的组织管理,加强互动交流,为学生全方位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性格养成、学术兴趣、价值取向等产生影响,塑造学生品行和素质,也无形中培养了学院学生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深入全面地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二)传统书院文化的启示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影响较大的一种教育机构与教育形式,传统书院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也对当前高校书院管理特别是师生关系、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启示。特别是吸收借鉴传统书院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优点来弥补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古代书院不仅是教学机构,也是研究学术、传承文化、实施教化的重要基地,书院在讲学自由、学术开放、因材施教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它多实行开放讲学,且重视生徒自学,提倡独立研讨,课程设置灵活,允许发挥专长,成绩考核多重平时学业表现,以及人品与气节的修养。另外在书院教学中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体现突出,古代书院多有“从游”的传统,师生通过从游密切联系,教师不仅从学业上,同时也从生活上、人格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道义价值常常会透过教育关系,借师生互动,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意识中,从而浑化为学生德性人格的核心部分。

(三)当前我国高校书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在内地高校中虽然目前通行的仍是按院、系、班级安排学生的住宿、学习和活动,但也有一些高校则在汲取西方住宿制书院与传承中国古代书院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如何结合本土化需求,努力推进住宿学院(书院)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以此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观念的改变。复旦大学2005年成立复旦学院,先后成立了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希德等书院,新生第一年不分专业在复旦学院学习,接受复旦学院的全方位指导,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修读计划,接受关怀教育,包括全校性的素养拓展训练、学业方法指导和大学生活导航,之后进入专业院系学习。从2012年开始学校进一步深化书院制改革,在全校本科教育中全面推行住宿书院制度。西安交通大学将“书院”写入大学章程,提出,学校根据本科生培养需要,以学生住宿社区为载体设置书院,作为开展本科生课外教育、实施学生事务管理以及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机构。学校在书院建构了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通过辅导员(书院专职教师)、学业导师、班主任组成的学生管理队伍,设置较完善和规范的党团以及社团,以书院为单位开展党团活动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引导以及行为养成教育等方面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汕头大学则借鉴境外优秀大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从2008年开始试行打乱专业、年级住宿的基础上,在内地高校中率先成立第一家本科四年全程住宿学院——至诚书院,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混住的生活模式,着力打造学习社区的生活模式。

类似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在上海大学、福州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中也在进行。其核心都在于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营造生机与活力的生活环境、学术气氛,促进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促进师生、生生之间更多的非正式交流,共同助推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高校书院建设现状与制约瓶颈

(一)书院建设的目标与重点

尽管当前我国高校在书院建设方面努力的路径各有侧重,但总体可以概括为这样的趋势:以宿舍为载体进行书院建设,推进本科生教育制度改革、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工作,这种改革在间接继承了我国古代书院的某些特点(比如聚集性、养成性),同时又吸纳了西方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与香港、中国台湾部分高校内书院实施的通识教育培养方式,主要以中国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社区环境建设为先导,营造温馨的育人空间,以通识训练和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致力于学习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这种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为出发点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也体现出的是一种大学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建构。书院的改革从深层次反映出大学的社会边界,学生需要承接的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学习自我管理与培育人文精神,这也是配合通识教育的改革脉络(知识、课程、教师、学生,培养目标,管理制度的一个环节)。就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方面,如果说纵向的学术性系科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那么创新横向的住宿学院则主要负责在课程之外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同时由于书院设立的初衷主要是为了为通识教育提供体制的保障,让学生充分接受,尽量避免来自院系的专业窠臼,书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与通识教育相呼应的,书院培养建设的重点就是发展或培养学生品格培养、行为养成,倡扬古典文化优秀传统,涵养学生道德情操、文化修养。

(二)书院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书院建设中还存在内涵建设不足的问题,如何跨院系构建新型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如何与专业院系保持良性互动,适应新形势下对学生“全人”教育;如何在书院内通过有效的师生沟通,共同构建学习社区;如何传承有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核的书院文化,增强学生认同感,更有效地将建设目标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如何激发协同创新能力,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与课外培养体系构建相结合?这些都需要教育管理者共同思考。其中师生关系是高校管理的基础,书院建设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书院更好地协调学生事务管理与专业院系的关系,促使二者良性互动,这也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当前我国高校专业系科的概念依然还是强势地位,这种现状使得我国的大学生对班级和院系有着较强的归属感。推动书院建设,以学生住宿社区为管理平台来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除了要结合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需要,围绕青年人成长出发,不断改善书院生活环境和服务设施,完善服务体系,创造学生生活与社会交往的优良环境,更重要是“软件建设”,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学生事務管理和学术事务指导,在书院内建立起公共交流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咨询、指导和服务。这就需要逐步完善书院学生事务管理队伍以及与书院相关的学生管理组织。同时要理顺书院与专业院系的治理结构,强化院系对于书院工作的重视,并有效依托专业院系,大力开展学习辅导、素质拓展和文化活动,拓展师生互動的空间,实现书院的育人功能。

三、启示与思考

尽管发轫于西方的住宿制书院建设模式在与中国高校具体实践的融合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总体而言,书院制的推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一方面在于其建设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特别是自主管理与价值观的塑造,同时通过社区化的学习引导,密切师生关系,都是现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亟需的。

(一)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需求,是住宿学院制的出发点

当前国内高校推行的住宿制书院多采取的是住宿学院与学术性系科矩阵式结构管理模式,学生作为个体即隶属于住宿学院,同时也隶属于学术性系科,学生接受的也是住宿学院和学术性系科形成矩阵式协同管理机制,两者相辅相成。这是由于管理架构上,与西方住宿制书院存在较大差别的是,我国高校中住楼多为辅导员,专业教师一般不会住在园区,而且书院多不承担课程开设。纵向的学术性系科由于传统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的影响除聚焦于专心于知识传授和知识创新,也承担着重要的属地化学生管理的任务;横向的住宿学院则专注于学生课外教育辅导与学生自主管理。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生隶属于住宿学院,学术性系科通过知识传授对学生成长产生影响,住宿学院则在课外发挥全环境育人功能。两种机构共同作用以达成目标在于以学生宿舍为管理平台促进学生发展。除了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空间,还为学生创造出跨学科交流的平台,学生也可以透过师生共膳、参加读书写作会、通识教育的导修课、名人讲座、体育竞赛、与书院院长茶叙畅谈哲理等,不断拓展潜能,促进全面发展。

(二)重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机制

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过程的基本关系,是实现知识传播、人格影响、以及价值观养成的重要依托。当前高校在推进住宿制书院改革过程中,导师制度是常见的做法。牛津大学所创立的导师制是基于传统的精英人才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师在每学期中,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每一门课程都是如此。导师制出发点就是通过导师深入学生的住宿环境,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使学生在学业理解、生活自理、课外活动等方方面面都能得到书院教师的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各方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当前高校中推行的书院导师制,则更多地是通过多种渠道密切师生关系。一是开设具有跨学科的通识课程,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二是以专题项目方式有由导师作为主持,引导学生参与兴趣、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交流;三是作为心灵辅导与职业生涯指导角色开展师生交往,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健康发展。

(三)学生“四自”管理的深化是书院制改革的落脚点

虽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国内高校还不能做到按照学生个人意愿安排宿舍,学生也主要是被动地由学校分配进入住宿学院,但中西方书院制的核心理念都是学生要更好地学会管理自己,而这种管理主要是学生通过组织各种组织、团队,调动各方积极性,而实现的自我管理,书院老師更多是起到“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作用。另一方面,就现实而言,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学生诉求,有时难以及时掌握信息并有效反馈意见。书院则通过设立学生综合管理中心、配备辅导员助理、发挥学长作用、学生组织社团等多种方法,积极倡导学生自我管理,有效构建学生自主管理体系,既立足学生自身需求,为其提供了新的自下而上的学生管理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校的事务与活动的决策中来,从而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书院建设也要积极寻求社会的支持,这也增加了学生与社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四)“新型学习型社区”得以有效构建

首先,目前内地高校在推行书院制改革的过程中,往往都在大力推动旨在建立起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的通识教育,并将其作为实现书院制度建设的有效载体。虽然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大学综合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并非局限于书院内部,但其提倡的理念与具体实践,切实为书院新型学习型社区的构建开辟的思路,垫定了基础。其次,在书院建设的过程中,从学生自身最切实的需求出发,改造住宿环境,增加文化设施,将学生宿舍變成专业课程之外第二课堂的教育场所,本身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与研究的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促使师生在课堂之外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沟通,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再者,书院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局限在课堂里,更拓展到社会环境中,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研讨课、学习团体、文化活动、参与社会体验活动、专项社会调研活动等,助推学术及文化活动,全面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书院制度作为一个大学制度,与一个国家的教育思想与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因此实行书院制度必须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体制、管理体制相呼应,只有立足学校现行管理体制,结合师生实际、校园文化环境,在比较和扬弃,实践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探寻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陈谷嘉,邓洪波.中国书院史资料[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489.

[2]沈翎.我国高校书院制与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教育学术月刊,2011(04).

[3]顾冠华,沈广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452.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书院文化建设
朵云书院黄岩店
白鹿洞书院记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书院讲习一例
向书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