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公益慈善行业的领军人,徐永光见证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从无到有的三十年。1988年,他辞去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职务,以10万元注册资金成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创办“希望工程”,使之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公益品牌之一。
如今,徐永光的身份是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2017年8月10日,徐永光的新书《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发布会。
徐永光表示,商业向左已成为全世界的潮流。互联网时代,当商业扩张领地时,和公益出现了碰撞,商业的力量、投资、人才等等优势都来了,但是公益还很迟钝,还在抱残守缺,还坚持免费、非赢利,这样就真的干不过商业。此时,还不如去转变自己,把商业模式引进来或者和商业合作。
徐永光的新书一出,在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如同一块巨石投进看似平静的湖水。
如果一定要对徐永光先生的新書做一个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商业已经向左,公益却迟迟没有向右。按照这个逻辑,书名本来应该是《商业向左 公益向右》,但是,真正的新书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对公益的期待。
抱残守缺!
徐永光在采访中称——
“对公益部门来说,目前慈善资源大部分都流向了政府相关的机构,这些机构得到了最多的慈善资源,转型也很难,三个利益相关者绑在一起,有政府背景的基金会、企业捐款、做的项目跟政府相关。企业捐款给这些基金会,实际上也是搞好政商关系的一个渠道。这三方形成了利益铁三角。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向社会披露资金流向,公开透明。”
那么,这个是问题的症结吗?
看看接下来的徐永光的理解,也许才是关键——
“现在公益组织还太封闭,募捐在圈里杀熟,对公众的引导和教育做得很差,过去公众对公益的参与也受到了挫败。2015年,全球著名的调查公司盖洛普在140个国家向145000人提问:上个月你做过下列事情吗?(1)给慈善组织捐款了吗?(2)为某个机构组织做了志愿者吗?(3)帮助陌生人了吗?2016年9月19日公布了调查报告,中国在140个国家中排名末位。”
徐永光真正的一语中的在这里——
“慈善文化的重建,这是未来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