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05-30 10:48:04李农
求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和平命运共同体

李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明确中国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思考,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是,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时有表现,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跨国犯罪、环境污染、网络安全问题、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气候变化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些国家充分利用全球化实现了经济增长;而有些国家却因为全球化越来越贫穷。面对纷繁复杂、危机四伏的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人类社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正在成为世界共识。面对各种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人民真诚的政治呼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一重大命题,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提出了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高度契合,与联合国的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由于这一方案反映了世界大多数人的愿望,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郑重载入联合国决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洞察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演变大趋势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发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以单边主义、零和思维处理国与国关系,只能造成世界的动荡和不安。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只能造成贫富悬殊、强弱分明。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提供了确定的稳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更美好的未来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放眼世界,关注的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只有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才能实施开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张要把本国目前的发展与未来长期的发展相联系,走共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它强调要顺应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相互交融的趋势,推动人类走向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和普惠发展,确立共享美好未来的同心圆,构建多样化的现代化道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思考人类未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

1.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人类只有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才能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才能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创造灿烂文明。面对深刻变化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通力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社会发展进步。应该尊重各国人民的意愿,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保障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平等权利,逐步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和秩序,使之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应该鼓励和支持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各国主权平等,国际关系以法制和多边主义为基础,世界上的事务由各国协商解决。

为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积极的开创精神,不断采取新举措,推出新理念,展示新风貌,在坚持传统外交大政方针同时,与时共进,开创外交的新思想和新道路,昭示中国作为新兴大国的外交特色,树立负责任大國的光辉形象。“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习近平同志以平实而又深刻的语言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中国将以实现世界和平与繁荣的方式,求得自身的安全与发展,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

2.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首先,要倡导新安全观,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通过对话沟通协调利益分歧,通过加强国家间合作增强相互信任,从而维护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实现普遍安全的目标。其次,要不断深化多边安全合作,加强同各国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的对话磋商,推进在打击跨国犯罪、防止核扩散、反恐、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再次,要推动建立集体安全体制,积极参与和促进全球问题治理的国际机制建设,强化联合国在集体安全机制中的核心地位,尤其要发挥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重要作用,通过行之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国家间的合作,解决各国面临的共同安全问题。

3.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为了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世界各国应当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抛弃过去那种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别国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交汇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相同,应对危机挑战的利益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相同。在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保护主义、内顾倾向抬头的时候,多边贸易体制会受到冲击。因此,世界各国在考虑自身利益,做好自己的事的同时,应当考虑各国关切,不能损害其他国家利益。要努力加强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各国普惠共赢共同发展。

4.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一论断明确了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的方向和路径。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个性、特色、民族之别。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和珍惜。各种文明只有在交流和相互借鉴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丰富与完善。要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本着平等、民主的精神,推动各种文明和平共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以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当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世界。冷战结束后的实践证明,那些在文化上以自我为中心、贬低排斥其他文明的做法和主张,那些在国际关系中以意识形态划线、宣扬文明冲突的做法和主张,不符合时代潮流,只能使不同国家、民族、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走入歧途。只有坚持开放包容精神,承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才能使人类社会延绵发展,走向美好的明天。

5.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全人类的共有家园,毁坏了这一家园我们将无处存身。国际社会应该高度重视资源相对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提倡创新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该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以及当前人均排放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生动论述展现出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决心。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在《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在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方面,中国政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中国同时积极敦促发达国家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同发展中国家一道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作者系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党校副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和平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博弈·和平
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 16:42:36
命运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3:18:03
期盼和平
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 1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