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燕
摘 要:现如今我国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着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特别是现如今我国国际买方市场异常庞大,很多企业都采用了商业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企业所存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导致很多坏账与呆账出现。资信调查国外企业并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识别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对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再对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如何加强对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出口业务 国际结算 信用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7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5(b)-071-02
现如今欧债危机程度不断深化,全球经济复苏也不断放缓,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市场与贸易长期凋敝。我国处于经济全球化中,出口企业形势严峻,如人工成本与原材料增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等,进出口企业市场需求不断下滑,严重影响了我国国内经济。我国外贸企业只有较少比例建有信用管理制度,且其中大部分都不纯粹是内资背景,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对涉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因为我国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海外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比例不断提高,导致我国中小企业损失惨重,扩大销路与利润增长又增添企业负担,企业不得不花费精力催缴应收账款,盈利能力降低影响外贸出口企业健康发展。在此情境下,加强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很有必要。
1 信用風险管理分析
风险是可能出现预期不好的状况,风险的发生会导致企业亏损。商业信用是企业筹资、投资以及商品流通诸环节存在的信用活动。风险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成分,信用政策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在财务因素与差异化销售策略基础上,如果债务人拒绝或者不能在规定期限内将债务偿还而造成损失的风险。在国际结算中,很多国外客户存在信用状况不良会导致在应收账款中存在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有很多表现形式,例如拖欠、破产或者赖账。信用风险管理是企业制定信用政策形成管理组织制度对企业所有部门工作行为加以指导与协调,以对贸易结算时存在的信用风险进行控制的工作,它包括调查客户资信状况、制定信用政策、选择结算方法、监管安全收汇以及管理客户拖欠行为。信用风险很难管理,防范企业信用风险也较为困难,对于潜在风险若能积极防范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此外,企业要健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形成跟踪客户动态的风险管理程序,若客户财务指标弱化或者经营状况不良,能及时采取措施降低失信概率,防止国外进口方信用风险加大、海外银行信用风险加大以及国家政治风险加大这三种表现形式的出口业务信用风险扩大情形出现。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的形成有以下几点因素。
就宏观层面来看,第一是宏观环境,国际经济形式变化、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国际市场动荡、利率与汇率调整等,都会导致信用风险变化。第二是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即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整,这会影响到国家经济投资规模、外汇流动、行业发展以及进出口双方贸易决策。第三是国际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失衡,即两国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差距。第四是司法约束力不足,国际社会对信用欺诈问题没有有效惩治方式,也缺乏监管与约束机制。第五是我国整体信用风险管理环境问题。即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信用中介服务发展滞后、信用数据市场开放度低,无法有效获取外国企业信息,很容易出现契约纠纷。
就微观层面来看,信用不对称会导致信用风险,表现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两种,分别发生在进出口签订合同先后。其引发信用风险的因素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客户因素,即企业经营不善、相同商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方认为违约更有好处便拒绝支付贷款、部分企业道德缺失与诈骗行为。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因素,即片面追求销售增长而不重视对方资信状况、风险意识淡薄并缺乏专业信用管理人才、资信调查力度不够、信用制度管理水平较低等。
2 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流程
2.1 信用风险识别
所谓信用风险识别,即根据指标或人为分析方式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这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识别国际结算信用风险有三个步骤。(1)调查进口方、承运人与结算银行的资信状况,观察对方是否有足够偿债资金以及合同与信用证条款上的风险;(2)对信用风险排序与分类,估计其概率与风险原因。(3)将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失并向有关部门报告处理。
国际结算信用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管理者要注意风险的变化,对信用风险产生关键点加以识别,对风险的预警控制提供信息支持。各种结算方式信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首先是汇付方式,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不仅操作简单灵活,而且成本较低,应用广泛,然而出口方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由于银行只提供结算服务而不对进口方必须付款提供保障,双方在合同协议中采用货到付款形式,出口方会面临很大风险。
其次是托付方式,这种方式基于商业信用,比银行信用较低,出口商承担风险较大。如进口方以当地货物价格下跌为借口降低货物价格、在单据上找瑕疵要出口方降低货物价格、要求修改付款条件或延期付款、进口方经营不善而无法偿付等。
再次是信用证方式,这种结算方式基于银行信用,出口方承担风险相对上述两种较低,然而这种结算方式很特殊,信用证只管单证表面相符而不管货物查看,结算过程又复杂繁乱,出口方仍然会面临无力拒付或开证行拒付的风险。因为信用证结算贷款环节较多,包括双方订立合同、进口方申请开证、开证行开证、通知行收到信用证后告诉受益人、议付行议付、索偿、偿付、开证人付款赎单等,由于环节较多,很容易出现不法分子伪造信用证情况,导致银行或对方拒付而无法结账。
最后是银行保函,它基于银行信用,消除双方不信任、避开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来促使交易完成,保函本身特点致使其对具体情况不清楚,对保函申请人与担保人容易产生较大风险。
2.2 信用风险评估
所谓信用风险评估,即通过选定模型统计分析例数数据,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借助将发生的损失数额来确定进口方信用等级。信用风险评估理论可以分为传统与现代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商业环境指数、专家判断方法以及信用风险要素,后者主要有基于统计学法、基于期权理论法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算法三种。国际结算业务信用风险主要有BERI法、要素分析法、特征分析法、基于统计学原理的信用风险方法以及专家判断法等。
2.3 信用风险监测
所谓信用风险监测,即风险所在环境会随着已识别风险的性质而出现改变,若环境条件出现变化,风险会更加严重。风险监测即观察关键风险指标与不可量化风险因素并采取必要控制措施,分析识别已发生的问题,保证风险在恶化前及时解决。处理国际业务专业人员常会根据完善可靠消息来对风险状态予以识别,加强跟踪反馈,以减少损失。
2.4 信用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具有以下几点方法,其一是风险规避,即放弃或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其二是风险降低,即采取控制措施适当减低风险与损失,将风险控制在自身接受范围内。其三是风险转移,即将风险转移给另一家企业,最大限度避免损失,转移风险需要考虑双方目的、双方接受能力以及潜在风险与成本,购买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最主要方式。其四是风险保留,如果采取其他策略需要更高的成本代價且没有其他选择时可以采用该方式。另外,在控制信用风险时需要贯彻以下原则,即控制信用风险要把握企业变化与发展趋势以保证风险评估准确性;要进行全面信用风险信息调查且关注细节;对信息全过程与全方位进行管理。
3 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1)从具体操作方面来看。第一,要按照业务特点来选择适当的结算方法,要加强贷款结算方式管理,严格按照企业能力与业务需求来确定出结算方式。根据客户资信状况来选择结算方式,如果客户自信度低,可以采用安全性高的信用证结算方式;如果客户首次交易或收汇风险较大,可以采用附加投保出口信用险。要按照企业财务能力来选择结算方式,如果出口方营运资本充足且进口方信用好,可采用汇付与托付;如果出口方流动资本不足且进口方信用状况不良,应采用信用证等。此外,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也可以综合应用多种结算方法,如此可以将优点综合利用且避免缺点。第二,企业也可以投保出口信用险,它能规避付款交单、承兑交单以及赊销项下贸易结算方式所存在的风险,对出口方安全收汇提供保障,为企业灵活采用贸易结算方式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便利。第三,在贸易结算过程中,企业也最好采用结算专业术语,防止较大问题发生。第四,企业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要从国际经济形势、结算、国际贸易、计算机、语言等方面进行培训。
(2)从组织体系构建方面来看。国家政府要及时调研企业现实动态,掌握出口企业国际结算业务信用风险情况,制定适应外贸企业发展的制度政策。金融机构等参与贸易机构要基于保障自身安全,为外贸企业提供融资与咨询帮助,降低外贸企业经营风险与产生的信用风险。外贸企业要加强资信调查,采取对自身有利的结算方式,形成健全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有效识别、评估、监察与控制风险。企业员工要加强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培训,能及时发现与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风险。除此之外,国家要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发展资信调查企业与追收欠款企业,要多渠道获取各国相关消息为企业出口业务提供保障。
(3)从制度制定方面来看。第一,要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外贸出口企业要完善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健全资信调查机制,包括客户累计信用分析、客户档案管理、批准赊销业务以及信用评级制度等。第二,制定风险监控制度,要针对国际结算方式产生风险建立风险监控体制,通过数据平台来收集全球贸易外汇等信息。对于客户交易的全过程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特别是对应收账款管理与坏账清收处理,以提高信用管理信息化水平。第三,要制定销售信用政策,要根据客户企业的信用程度来实行不同的付款交货政策。
4 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影响而面临信用风险问题。我国国际贸易企业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做好资信调查工作,灵活采用结算方式,对拖欠行为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制度建设与人才建设,以保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立龙.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结算的风险及防范[J].财务与金融, 2011(4).
[2] 郑素静.我国出口主要结算方式的适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经贸,2013(12).
[3] 李海波.商业银行出口信用证业务处理效率实证与对策分析——以中国工商银行单证中心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11).
[4] 徐婷.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国际贸易结算多元化策略研究[J].企业导报,2013(2).
[5] 王晓君.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13(6).
[6] 吴风博.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2).
[7] 蒋晓影.进出口业务中主要的国际结算方式风险及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5(8).
[8] 罗玥.凭提单复印件付款结算方式对出口商的风险分析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