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摘 要:中等强度的瑜伽运动以“消耗”为主,身体能量在静态的运动过程中随着时间被消耗,基本耗竭之后,追求能量转换,达到有氧状态。这一过程需要精力集中心无杂念,因此,对大学生自身的负性情绪产生抑制,随着能量转换及过程中的意志增强,自信心也随之增加,使正性情绪得到促进。
关键词:瑜伽运动;中等强度;大学生;情绪
普通心理学将情绪定义为,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还包含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已经作为处理健康和心理问题的常用策略,加强正性情绪作为促进健康重要手段已被许多研究证实。针对处在性格养成阶段,情绪变化较为强烈,又容易受情绪影响的大学生群体,如何有效激发正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产生是情绪研究的主要目的。
瑜伽起源于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瑜伽发源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麓地带,彼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炼身心时,无意中发现了动植物中具有天然的休养生息之法,其或生、或死、或睡眠、或清醒,均有着独特的自然法则,患病时能不经任何治疗而自然痊愈。于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据动物的姿势观察、模仿并亲自体验,创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锻炼系统,让世世代代的人从中获益。
瑜伽流传至今大致分为古典瑜伽和现代瑜伽,古典瑜伽流派分类明显,每一个流派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古典瑜伽中最著名的也是我们熟识的即为哈他瑜伽,而其衍生出的阿斯汤加、流瑜伽、阴瑜伽等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阿斯汤加瑜伽以简易的拜日式作为热身基础,拜日式是一连串的体式组合,在不断的前屈后弯,及平衡、力量稳定之后辅以多个力量平衡体式。其给练习者的感受是呼吸急促,肌肉酸胀,大量流汗,达到了中等及高强度的练习感受,适合初学及初学之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人员练习。流瑜伽,顾名思义,由其连绵不绝的动作连接而著名。由于动作连贯而成,一般在练习刚开始时会感觉体力较为充沛,坚持完成动作比较容易,随着时间的累加,则体力下降,大量流汗,呼吸会变得短促,辅以较长时间的耗时,此时的练习则达到了中等强度消耗,心率一般达到130次/分。
现代瑜伽中,普遍被学生们喜爱接受的是高温瑜伽和近两年兴起的空中瑜伽。高温瑜伽是在使瑜伽教室的室内温度达到42摄氏度,让练习者在高温及体式练习下大量出汗,达到健身减肥,美容养颜的功效。其动作根据学员喜好而变,现在多采用流瑜伽形式。空中瑜伽对场地有特殊要求。其是在教室内悬挂绑带,绑带垂下,练习者依靠绑带把自己悬吊起来做动作。由于绑带柔软,练习者需要首先控制好身体,且空中除了绑带之外别无依靠,因此对练习者的身体控制,力量,平衡、柔韧素质均有发展,强度中等。由于高溫瑜伽和空中瑜伽受场地条件影响较大,虽然很受年轻人欢迎,但在高校开设此课程还有一定难度。
古典瑜伽更注重通过自身的动作体式,呼吸,精神的练习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较少借助外部器械,因此,在练习的强度和难度上普遍高于现代瑜伽。高校课程中开设的瑜伽,多以古典瑜伽为主,难度和强度均能达到中等水平。
瑜伽运动的特点是动静结合,结合体式、呼吸、冥想使练习者达到身心合一,达到锻炼身体调节心境的作用。瑜伽体式的练习可以增长肌肉力量,提高身体柔韧性,增强平衡稳定能力,使关节活动度在合理范围内增大。瑜伽体式通过调整人体的姿势,重塑和改善人体肌肉和骨骼的走向。瑜伽体式的每个动作均配合呼吸完成,使得运动部位在练习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气体交换和血液滋养,畅通微循环,排除毒素。腹式呼吸状态下,肌肉有节奏地收缩,使胸压和腹压不断改变,在增压和减压的过程中内脏得到按摩。这些基于生物学方面的意义,促进了个体自身感受的渐趋变好,是瑜伽运动的优势所在。
瑜伽运动的低、中、高强度区分明显。低强度瑜伽是以柔韧型体式及短时间持续为主;中强度以力量型体式及力量性平衡,较长时间持续为主;高强度是中强度的加强版。中等强度瑜伽运动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对身体的“耗竭”和“重建”。用力量型体式,长时间持续的状态下,促使身体原有的能量及身体累计的压力和毒素迅速消耗,并在持续引导之下进入有氧供能阶段,这个过程中,练习者为保持体式的完成,需全力以赴,完全集中注意力,结合呼吸,使身体紧张而心灵平静,是对自身负性情绪的抑制。由于中等强度的瑜伽运动,已经是对一般身体状态的大学生的身体极限的挑战,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次对自身的了解及对自己情绪的认识,一呼一吸间选择坚持做完体式还是中途放弃。
通过询问,调查及反馈等手段了解到练习完中等强度瑜伽之后,学生的烦躁,焦虑情绪普遍得到缓解。因为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无法分心思想让自己困扰的事物。并且,在练习的过程中,多次面对坚持与放弃的选择,多次选择坚持之后,对个体的自我感受更加积极和自信,也就更容易面对带来困扰的难题。正性情绪提升同时负性情绪降低。因此,中等强度的瑜伽运动对大学生的情绪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崇玉萍,陈香仙,薛才宽.Hatha瑜伽对颈型颈椎病康复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2):7175.
[2]施明雅.论瑜伽练习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功效[J].科教导刊,2014(6):193194.
[3]保文莉,等.瑜伽运动对高校大学生抑郁症干预效果的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3):169172.
[4]张雷.试论瑜伽运动对大学女生失眠症的治疗[J].运动人体科学,2013(3),28:1921.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JYC02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