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7-05-30 01:16:36孙小刚张世免
科技风 2017年17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孙小刚 张世免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校园招聘成为了企业招聘人才、大学生寻找工作的重要途径,本论文从学校、学生、家长等三个方面分析在校园中招聘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争取发挥校园招聘应有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校园招聘;无领导小组讨论;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方面的问题日渐突显,校园招聘作为校企双方供需问题的直接体现方式和改善途径,应该充分突显其优势和作用,然而除了企业方面,从学校,学生,家长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校园招聘的作用。

一、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方面

1.缺乏为企业专场校园招聘提供适宜的场地安排

由于各企业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薪酬福利、职业晋升通道、工作环境等条件不一样,外加校区专业因素,毕业生兴趣期望不同,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专场校园招聘青睐程度参差不齐。具有竞争性招聘条件的企业,应届毕业生参与宣讲会热情高涨,在划分的宣讲会场地上常常满座甚至把场地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般性招聘条件的企业宣讲会,应届毕业生参与度较低。大部分参与企业校园宣讲会的人数与场地安排相符合,但对于一些热门的企业宣讲会,场地显得捉襟见肘,大教室的场地安排依旧不能满足应届毕业生座位的需求。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测评方式,所谓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通过把松散群体组织起来一起讨论特定问题的形式, 通过对群体的行为进行观察、定性描述、定量分析,判断被评价者个性特征的评价方法。无领导小组讨论与一般的面试场地不同,其要求环境要安静、宽敞、明亮,环境中的面试官与求职者的距离应该满足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不宜过宽,也不宜过靠近。很多高校目前缺乏支持性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场地环境,在阶梯教室及图书馆报告厅中,大部分为固定的桌椅,不能重新进行调整组合。企业将就场地环境进行无领导小组讨论,直接影响测评效果,不利于企业人才的选拔。

2.缺乏线下对企业专场招聘日程的公示

许多校园网站上开设了招生与就业网页,所有的校内企业宣讲会及校外招聘信息只在网上公布。宣传消息比较单一,不利于毕业生多方面获取就业信息,导致了宣讲会参加人数不多,企业专场校园招聘关注度较低的情况。有的毕业生通过笔试后,对于第二天的面试时间地点安排的临时变更比较模糊,学校未能及时在这方面更新,给毕业生造成了一些小困扰。

3.缺乏与知名企业合作的主动性

虽然来本校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数量不少,但未能把一些知名的企业吸引过来。知名企业能明显调动毕业生參加校园招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就业率,提升学校形象,推动招生工作更顺利进行。

(二)学生方面

1.不了解自我,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活在脱离教师严格监管,紧凑的时间安排下,部分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对自我放松。未能清楚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对职业兴趣概念模糊,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在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中盲目海投简历,对自己喜欢什么,从事什么行业与职位一知半解。有的毕业生盲目随从,扎堆于人气高的企业专场校园招聘,投热门的职位,却未能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与职业规划明智投递简历,从而造成签约成功率低的现象。

2.就业意识不强烈

每逢企业专场校园招聘开始之际,部分应届大学生生仍未能从学生到“毕业生”身份上转变过来,依然停留在安逸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中,不少毕业生抱有及时享乐的心态,并不着急找工作,对“找工作,就业”的意识淡薄。不少应届毕业生缺乏对自我的了解与定位,对未来职业方向模糊,没有明确的行业、职业方向,未能及时关注就业信息。

3.态度不够端正

校园招聘作为其中一种应聘渠道之一,不少毕业生并不重视这种在“家门口”的校园招聘,有的毕业生仅仅把校园招聘当做是找工作的一个练兵场。有的抱着认真找工作的心态,有的则抱着比较心态,多参加不同企业宣讲会从中选出自己比较满意的企业而进行简历投递,有的则抱着学习的心态,借着宣讲会了解不同的行业。有的毕业生在企业宣讲会上只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剩下的内容心不在焉。因此玩手机,与周围的同学聊天打发时间而没有认真听宣讲会。在笔试面试过程中比较随意,面试时迟到,衣着不整洁,在面试中让面试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三)家长方面

1.观念守旧,尚未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观念守旧,狭隘对国企、外资企业情有独钟,认为只有这些“高大上”的行业及职业,才是自己子女职业上的追求。不少家长存在攀比心理,在与其他家长子女的对比中,更希望自己子女从事的职业高端大气上档次而给自己脸面添光。有的家长则对子女期望过大,因此忽略子女的职业兴趣,硬性要求子女考公务员、教师等社会赞誉度高的职业。有的家长对子女职业兴趣、行动上不予以支持,主观上打压子女职业兴趣。

2.过早地为下一代规划人生

作为子女长辈的权威,过度自信的优越感,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忽略子女的内在感受;不少强权的家长就自身在成长方面的遗憾,趁此机会转移到子女身上,过度地期望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能让子女完成,借此满足自我虚荣。在经济条件的支持、独生政策的影响下,为了子女在成长的道路上更为顺畅,不少家长从小就为自己的子女规划好了未来的人生轨迹,包括就业上的安排等。一旦子女的言行与早已设定好的规划出现偏差,便会在心理上产生恐慌,即可打压子女的兴趣、言行。有的家长把子女当成是补充自己遗憾或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同时,过度的溺爱限制了子女在心理上的成长,使得大学生仍惯性接受被安排的习惯,缺乏了对自我的思考。

二、完善校园招聘的对策

(一)学校方面

1.做好调查总结工作,灵活为企业提供适宜的校园招聘场地环境

在校园招聘工作中,就业办公室人员应偶尔抽查校园招聘学生参与度情况,或者及时收集每一场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中毕业生参与度情况信息,及时汇总。由于近几年来与本校合作进行校园招聘的企业比较稳定,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签约率、毕业生关注度等各方面因素推断出一些备受毕业生青睐的企业,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大更好的校园招聘场地。

“第一印象”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作用不可小觑。在一个比较小的教室召开宣讲会的企业,毕业生会因“小”而推测企业规模的小,薪酬福利水平低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从而影响校园招聘的质量,这对企业、毕业生而言都是比较偏颇的误差。因此,学校应该为一些毕业生关注度高的企业提供环境宽敞舒适,设备齐全的场地支持企业专场校园招聘。在企业面试场地安排中,开放小型会议室,设置专门固定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办公室,或在校园招聘期间安排座位能移动的教室,支持座位摆放的重新排列。

2.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及时更新线下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信息

除了在线上公布校园招聘日程的总体安排,还应该就今明两天企业专场校园招聘行程安排进行重点强调。应设置专用的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信息宣传栏,派人员定期及时更新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信息,引导毕业生关注校园招聘企业。设置专门的校园招聘信息小黑板,放置在主教学楼较为显眼的地方。就业办公室应设专人及时与校园招聘企业保持联系,对于企业在场地上的安排、变动第一时间了解,并及时向毕业生公布,做到高效、及时、准确。

3.主动与企业联系合作,吸引知名企业进驻校园招聘

一方面,打造本校特色专业,与此同时,加大对本校师资力量,教学工作的管理投入程度,加强学风建设,逐渐提升学校教学实力,用实力说话,加强对本校特色专业的宣传,由此吸引知名企业主动进驻校园招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与同区域大学共同举办招聘总结分享会,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沟通,相互学习,吸取经验教训;再者,主动与知名企业联系,为知名企业提供优惠的校园聘条件吸引其进驻。例如提供更大更好的场地,良好的媒体设施,专人的技术跟踪,免费的企业宣传等。

(二)学生方面

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期间,通过自我剖析,他人评价、职业兴趣测试等辅助工具,全方位评价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劣势。通过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设计,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以便在毕业求职时有的放矢,为未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分方法很多,可以多与家长、老师沟通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方向,多听取他们的见解,适当吸收相关建议;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社会经历,领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可以博览群书,理性思考,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大学生认真独立思考,避免盲从,杜绝攀比跟风。

2.增强就业意识

大学期间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广泛阅读,增强文化素质,掌握知识技能,有意识地关注社会就业动态,培养就业意识。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社会人”的准备。在校园招聘期间,适当关注企业宣讲会,挑选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企业投递简历,并为应聘工作投入最大的精力。

3.端正求职态度

即使对企业专场校园招聘宣讲会内容不太感兴趣但也不能因此而干扰会场秩序。按时出席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同时,注重个人形象的塑造,在求职过程该穿正装的场合需要穿正装,向企业展示一个准职业人的形象。

(三)家长方面

1.改变落后观念,平等看待不同的职业

职业不分贵贱。只有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平等观,才能避免在职业选择上出现的误区。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对于过度美化的职业或者过度丑化的职业,应持怀疑态度,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与此同时,多查阅收集资料,更正自己在职业偏好上的理解。只有在观念上得以改变,才能给子女更为广阔的职业选择空间。

2.尊重子女选择

子女不是家长性格兴趣的延续,因此,子女的兴趣爱好或许与家长风格迥异,家长应理性看待。不要过早为子女规划一切,应在成长的道理上對于子女沟通,了解真实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下,更注重子女在心理上的成熟与成长,适时让子女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在行动上,支持子女的兴趣,为其提供适当的物质条件与精神鼓励,鼓励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瑞灵.人才测评在高校毕业生招聘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96.

[2]李丁.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0(7):130.

[3]霍志平.校园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11):2122.

[4]黄晓娟.校园招聘中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有效运用探讨[J].校园招聘,2010,(15):167169.

[5]韩春燕.有效进行校园招聘的思考[J].高效管理,2012:281.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工程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校教字(2015)25号)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究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11:47
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与对策探讨
职业·下旬(2016年10期)2016-12-02 22:00:08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05:39
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30:58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及对策建议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42:13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36:49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