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 魏宇航 王彬 苑锐
(1.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大学 第三临床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摘 要:目的:对比不同层面的“90后”医学生对于医患关系认识的不同,并与医生群体作对比,探讨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办法。方法:向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及毕业生、附属医院医务人员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72份,有效率94%。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可以通过多元化途径实施。
关键词:医学生;90后;医患沟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5-0048-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ost-90s" medical student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between medical students and patients. Methods: The questionnaires a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raduates, postgraduates, graduate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doctors and nurses of affiliated hospital in Jilin University. Results: 500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and 472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collected. As a consequence,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4%. Conclusion: The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the medical students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it can be implemented through diversified channels.
Keywords: medical students; post-90s;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患关系已不再是单纯的“主动-被动型”,而转变成“共同参与型”,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诊疗过程当中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因此,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低年级医学生尚未步入临床,其对医患关系的理解更多来自于社会和媒体;高年级医学生已经开始走进临床实习,对医患关系会有进一步的理解;而医生已在临床工作多年,其对医患关系的认识更多来自于临床工作中的亲身经历。目前国内文献多为泛泛探讨加强医生、医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尚缺乏专门对“90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及医务人员两个群体的对比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不同层面的医学生及医务人员两大群体开展调查。对比他们对医患关系认识的不同,探讨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办法。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为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及毕业生、附属医院医务人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向调查对象随机发放《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沟通调查问卷》,来了解不同层面的医学生及医务人员两大群体对医患沟通的看法。调查问卷共计15题,全部为客观化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及多选题。
(三)调查实施
2017年4月21日-2017年4月26日在吉林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生及毕业生、附属医院医务人员中随机发放《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沟通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2份。
(四)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有效调查对象共计472人中,男性201人,女性271人。医学生(无临床实习经验)162人,医学生(有临床实习经验)154人,医生/护士148人,医学教育工作者4人,其他4人。其中,医学生(无临床实习经验)的162人均为90后,独生子女107人(占66.05%),非独生子女55人(占33.95%)。
(二)不同调查对象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看法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对于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的形势,45.59%的人认为“比较緊张”,34.56%的人认为“一般”,11.76%的人认为“非常紧张”,6.99%的认为“比较和谐”,1.1%的人认为“非常和谐”。97.77%的人认为需要改善当前医患关系。
亚组分析得出,从医学生(无临床实习经验)、医学生(有临床实习经验)到医生/护士,认为“非常和谐”的分别占0.62%、1.88%、2.09%,认为“比较和谐”的分别占6.88%、7.55%、8.33%,认为“一般”的分别占32.5%、30.19%、43.75%,认为“比较紧张”的分别占46.25%、52.83%、37.5%,认为“非常紧张”的分别占13.75%、7.55%、8.33%。
在被问及“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否与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时,医学生(无临床经验)、医学生(有临床经验)、医生/护士中,认为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的分别占86.25%、96.23%、95.81%。
(三)调查对象对于医患沟通与医患关系的看法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79.18%的人认为,在当前医疗大背景下,可以通过有效地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且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无论哪个组别,均过半人数认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持这种观点的医学生(无临床经验)为53.13%,医学生(有临床经验)为71.1%,医生/护士为62.5%。然而如果对无临床经验的90后医学生群体进行亚组分析,即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则发现了显著性差异:非独生子女组中61.82%认为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起更重要作用的是医护人员,而在独生子女组,持这一观点的仅有47.66%,认为患者及家属起更重要作用的则上升至52.34%。
如果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找影响医患沟通的主要原因,在多选的情况下,88.1%的人选择了“缺乏医患沟通技巧”,54.65%的人选择了“临床经验不足”,33.83%的人选择了“技能水平有限”。此外,尚有许多人提到其他因素,如缺乏足够耐心、不愿意和患者交流、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临床工作重病历而轻患者、各项迎检查任务重、相关医疗政策不够完善,等等。
(四)调查对象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价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99.63%的人认为沟通能力在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在评价自身医患沟通能力时,可见随着临床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提升,自身沟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更有98.14%的人表示愿意提高自己的醫患沟通能力,96.65%的人表示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提高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
(五)探寻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表示参加过医患沟通相关培训的人比较少。医学生(无临床经验)的占4.38%,医学生(有临床经验)的占16.98%,医生/护士占39.58%。虽然随着年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培训,但接受过培训的人尚不足40%,可见需要在此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来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探寻提高医学生/医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多选题,统计结果表明,有80.37%选择了“临床实习”,71.11%选择了“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67.41%选择了在“案例分享”,40%选择了“专题讲座”,38.52%选择了“专业课程”,3.33%选择了“其他”。
三、讨论
医患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属于医患关系中的非技术层面范畴,是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疾病的诊疗过程当中,医患双方本应是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协作关系,然而从2012年起,恶性伤医事件连续频发,医生的职业环境不断恶化,使得医患沟通在诊疗过程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沟通不到位不仅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效果,还可能会因此引发医疗纠纷。中国医师协会就曾通过调查发现,80%的医疗纠纷归咎于医生的服务态度和语言沟通,而真正由于医生技术原因导致的则不到20%[1]。因此,在医患关系日益严峻的当下,如何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引导、培养医学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医学生性格类型、担任学生干部与否、家庭氛围及经济水平等均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2]。目前,我国医学专业大学生已基本为“90后”群体,这一代人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换位思考和相互理解的意识,遇到问题时不爱从自身角度找原因,具有睿智而轻狂、成熟而盲目、理性而躁动的显著特征[3]。而经济迅猛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外部环境更是导致他们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少。因此,这样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医学生很难做到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
通过调查发现,与已经有临床实习经验的医学生及医生/护士相比,目前尚未步入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认为当前医患关系更为严峻。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且缺乏医患沟通类专门课程及培训,使得他们对于当前医患关系的体会更多来源于社会及媒体,可能对于当前医患关系存在过于恐慌的情绪。而已有临床实习经验的医学生、医生及护士则随着临床深入,认识逐渐加强,对于当前我国医患关系的认识也变得更加理性化。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对当代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关系的正确引导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二)通过多样化途径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医患沟通能力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就曾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与同情应该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4]。在国外,大多数医学院校从入学开始就会对医学生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大模块,且对于医患沟通的教学活动建立,评估体系是规范化的、独立的[5]。相比之下,我国医患沟通培训体系则相对薄弱。
本次调查发现,医学生对于医患沟通在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且愿意通过一定的途径提升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更多的人期盼通过临床实习、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案例分享等这些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来实现。因此,作为“第一课堂”,医学院校可以尝试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如PBL(problem-based learning)、CBL(case-based learning)、TBL(team-based learning)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进入课堂[6],也可以将人文知识融合在医学专业课中(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在学生工作领域,我们需要做好多元化的“第二课堂”,可以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并多组织一些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走进医院开展分导诊、病房陪护等活动,走进社区开展健康咨询、义诊等活动,让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了解病人的疾苦与愿望,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为后期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今天的医学生就是明天的医生,做好“第一课堂”的教学和多元化“第二课堂”相结合,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真正让做到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疾病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生活上的关怀、精神上的安慰,从而搭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形成“医患共同体”,共同对抗疾病,守护健康。
参考文献:
[1]裴益,徐仲华,乐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策略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4,27(9):85-86.
[2]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8.
[3]宋兢兢,曹斯妤,何柳青,等,95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2):85-86.
[4]徐静,向茜.浅谈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现状及可能原因[J].高教学刊,2016(1):58-59.
[5]陈莹,秦明照,王云.医患沟通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1):1185-1186.
[6]陈国栋,刘江华,王梦瑶,等.医学生医患沟通教学改革的探索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38(3A):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