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7-05-30 00:35乐国斌
中国商论 2017年18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校企实训

乐国斌

摘 要:作为一门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城市,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和服务地方性大打折扣。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可以让地方本科院校跨越地域限制,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姻,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充分体会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针对校企合作培养可能存在的困难,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在师资、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确保校企合作的成功和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商务英语 地方本科院校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c)-179-03

1 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概述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ESP(专门用途英语)专业于2006年被教育部批准试办,并于2012年正式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2012]9号)。作为一门ESP专业,商务英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高年级课程应结合实际商务操作对所学的商务英语知识加以巩固[1]。地方本科院校师资理论水平偏弱、生源基础较弱,故地方本科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应脚踏实地,以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2]。此宗旨突出“应用型”,目的就是要培养服务地方和对口行业的技术人才。鉴于此,学校可以联合对口行业的相关企业开拓新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各得其所。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开拓校外实习基地,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实操的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实习基地提前选拔优秀的技术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基于高校和商贸企业的深度合作平台,借助于真实或模拟的外贸业务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商务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的商务英语理论知识和外贸业务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实现工学有机结合。

根据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大致可分为4类[3]。第一,企业入校。企业将其部分生产线建在高校内,协助高校在校内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第二,高校入企。高校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走出象牙塔,进入企业定岗实习或者见习。校企合作培养大多采取阶段式教学模式(校内基础理论课程+企业实习实训),企业实习实训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常态。第三,校企互动。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参与制定学校的教学计划,并派遣自身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而高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理论培训,借此方式高校与企业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双赢。第四,“订单式”培养(又称作“人才定做”或“冠名培养”)。高校根据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与高校通力合作,在学校、企业两个地点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上述4种校企合作模式各具优势,学校往往会根据自身的办学宗旨、教学情况和生源基础采用适合自己的模式。例如,高职院校可能会偏向于企业入校模式和订单式培养,而地方本科院校则可能优先考虑校企互动模式和高校入企模式。

2 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选定合适的培养模式后,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实施最终还得落实于师资、课程、教学方式等方面。现以湖南省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院为例,对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加以探讨。

就师资而言,学院强调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旨在建成一支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强能力、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兼备深厚专业知识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团队。争取在五年内,本专业高级职教师称占50%左右,其中教授1~2人,占10%以上,副教授4~5人,占4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人,占20%以上。商务英语专业教师100%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学习,70%以上是“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参加企业交流的经常化和赴企业进修学习交流的制度化。此外,积极培养和争取引进学术带头人,形成1个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优秀科研团队。

就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而言,学院按照“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目标,以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手段,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推进“2+1+1”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最新的商贸行业发展趋势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把对口行业和企业方面的新内容纳入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使教学内容充分反映商贸行业和旅游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新要求。把四年的本科学习改为“2+1+1”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基础理论课程+1年专业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1年企业实习实训,围绕厚英语基础、宽外贸口径的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改革。

就教学方式而言,高校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高级应用型商务人才为核心进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式改革,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知识应用能力。立足于“外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这一人才能力框架,教学内容兼顾理论与实训,在理论教学中强调小组学习,始终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模拟训练等多种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还原商务情境,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紧密衔接。教学手段多样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微课慕课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打造师生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学习环境,全方位给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较于部属重点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往往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师资理论水平偏弱、生源基础较弱,而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批的ESP(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更加注重实操能力,故地方本科院校在实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容易遭遇困難,而且这些困难通常直接关系到校企合作的成败和可持续性实施。

3.1 校内现有师资的转向和进修

新型专业需要新型教师,而现有师资多为语言类专业教师,担任商务英语类课程的教学客观上存在困难。如何帮助现有师资转向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对于校企合作而言至关重要。当然引进商务专业教师也是一种选择。鉴于商务专业教师的英语基础通常不如语言类教师厚实,而且商务英语专业的基础是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促进现有师资转向商务英语专业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是最适合的师资解决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情况,按照“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原则制定并实施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工程计划”。

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深造,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位与职称。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提高学位;鼓励教师通过进修提高理论研修,每年选派1~3名本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师分到国内外商务英语专业较强的院校或研究所进修,不断提升其科研与业务水平;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职称,在最终形成的师资队伍中,本专业高级职称教师占50%,其中教授1~2人,占10%~20%,副教授5人,占50%左右。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水平,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以拓宽本校本专业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

加强“双师”型师资的培养。每年选派2~3名相关教师到相关行业的商贸企业挂职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走进来和走出去”的互动协作模式,一方面形成校外相关商贸企业、旅游会展机构的骨干专家到院校兼职授课的机制,另一方面院校教师和相关企业、机构合作研究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技能。

3.2 “订单式”毕业生的职业风险

“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说最能体现校企优势互补。根据企业的需求,高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而企业提前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企业可以提前锁定所需的定制人才,而高校则不用担心毕业生的就业。目前的专业评估中一项重要的指标就是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解决高校招生就业方面的担忧。

那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不是最佳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呢?并非如此,这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大隐患就是毕业生的技能往往太偏面,一旦离开预定的工作环境和轨道就难以发挥其商务英语技能,不能算是合格的“专才”,更谈不上“通才”。假若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而被裁员,“订单式”毕业生再就业可能面临巨大困难。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在校内基础理论课程的开设上必须严格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标准执行,不能一味偏向企业的“定制”意图。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厚基础、宽口径”主要体现在英语语言能力上,这也是本专业的发展基石。学院目前按照“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四年的本科学习改为“2+1+1”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基础理论课程+1年专业课程及专业方向课程+1年企业实习实训,厚英语基础、宽商贸口径,旨在兼顾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商务操作技能。“厚基础、宽口径”主要落实在前两年的校内基础理论课程上。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如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课程都是专业核心课程不可动摇。此外,语言分析能力方面的课程,如语法、语言学、词汇学、英美文学等,同样受到重视,被列为专业必修课程。上述英语专业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厚实的英语基础,为毕业生铺好“通才”之路。

3.3 课程考核模式的完整性(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校企合作培养大多采取阶段式教学模式(校内基础理论课程+企业实习实训),企业实习实训成为教学模式的一种常态。如此一来,课程考核模式也应该及时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由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无法适应企业实习实训课程,高校应适时引入形成性评价模式。实习实训教师(导师)可以根据实际操作任务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将它作为实习实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导师)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应即时、动态地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形成一个“明确目标——发现差距——采取行动以缩小差距——达成阶段性目标”的螺旋式循环学习过程,最终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4]。如果实习实训课程有对应的校内理论课程,实习实训教师(导师)应协同理论课程的最终评价对实习实训课程予以考核。

4 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展望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位于较为偏远的地区,而当地的经济水平往往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和服务地方性大打折扣。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地方本科院校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联姻,让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充分体会商务英语专业的应用性和实用性。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的实习实训课程中灵活运用校内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的层面上,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蓝图和愿景在于以校内的英语基础理论课程打好学生的“通才”基础,以商贸企业的实习实训帮助学生通向“专才”的高峰。在企业的层面上,校企合作培养机制一方面可以精准地补充自身的劳动力资源和人才库,另一方面可以持续地从高校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给养,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玲俐.构建主义视角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6).

[2] 怀化学院教务处.人才培养方案[M].怀化学院,2016.

[3] 谢华.校企合作机制下商务英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5).

[4] 谭伯勋.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探析[J].廣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4).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校企实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