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2209
摘要:网购现在成为人们日常离不开的业务,但是伴生的垃圾却成了社会重大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处理立即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和焚烧,产生了二次污染,如何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本文认为应该消费者、企业、政府、科学家都要行动起来,把垃圾污染较少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网购;快递垃圾;措施
在网上买了两个玻璃天气瓶,满心欢喜地收到包裹。却不曾想到,拆包裹也是件费劲的事情。划开外部裹得严严实实的胶带,打开方方的纸盒,在一堆气泡膜,旧报纸和塑料泡沫中间,终于找到了我的宝贝,而等两个包裹全部打开时桌上的垃圾已经堆成了小山。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商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上消费,网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商家和快递行业带来了持续上升的业务量,可是呈爆炸式增长的副产品——快递包装垃圾也成了日益突显的问题。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40亿件;2015年达到206.7亿件;2016年达到312亿件。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300亿个包裹就会产生包装垃圾600多万吨,相当于60艘10万吨级的航空母舰,而全国快递业消耗的胶带连接起来就可绕地球赤道420多圈。刚刚结束的2017年“双十一”当天,仅20家B2C电商平台就产生了包裹13.8亿个。那么,这么多的快递包装都去了哪里呢?
一、实地调查与问题
带着好奇,我走访了本地的EMS公司,了解了每天收发包裹的情况。在那儿,负责人张经理告诉我们,他们一天进出流动的包裹就约有一万五千个,如果加上顺丰、申通等其他快递公司的包裹数量,将是三倍以上。他表示,快递包裹产生的垃圾利用率并不高,由于居民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意识,他们处理快递垃圾的方式多是按照生活垃圾处理。那些可回收的纸箱因为回收率低、回收价格低、分拣成本高等因素,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得到再利用,而那些塑料制品,胶带等包装材料,则被认为根本没有利用价值,直接进入垃圾场。他建议我们去垃圾填埋场看看。
第二天,我们便出发去了我市的垃圾填埋场。一路上就看到了许多运送垃圾的大车。在那儿,负责人范主任告诉我们,本市一天产生约1500吨垃圾,其中一部分来自快递包装。由于工作量巨大,所收集的垃圾不再进行分类。三分之一被送往填埋场,另外三分之二被送往焚烧发电厂。如果填埋,在土壤中实现自然降解至少需要100多年时间;如果焚烧,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免不了会污染了大气。从范主任提供的数据中我发现,近几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网购、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量也在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面对眼前来往忙碌的垃圾车,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如此严峻的包装垃圾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治理环境问题任重而道远。
二、降低快递包装对环境污染的措施
我们曾经主观地认为:只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行业标准,规范使用包装,只要企业对产品减少过度包装,只要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只要进行了垃圾分类,就可以解决问题了。但是这么多方法曾经都用过,为什么还没有什么效果呢?
经过仔细观察与调查,关于垃圾分类处理,还有很多细节我们没有考虑到。首先是关于哪些垃圾可以回收,不是每个市民对每一种垃圾都能准确地判断的,笔者调查了部分市民,大部分市民都说不能准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仅仅对塑料进行分类,就有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等,没有专业知识的市民,很难对其进行辨别,而生产者是最清楚产品的性质的,他们应该有义务告知消费者对废物的处理方法。建议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在醒目位置打上可回收或不可回收标志,这样,消费者不需要具备特别知识就能很容易地对废品进行分类处理。其次,在垃圾清运时,我观察到,环卫工不论垃圾能否回收与否,就把分别放在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容器的垃圾一股脑儿都倒进垃圾清运车里,这是对市民的分类工作的彻底否定,令人惋惜。笔者建议应该分别回收清运,确保废物有效利用。这里一个细节值得重视:清运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车子颜色,应该与存放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容器颜色一样,这样清运工不会搞错,同时也方便市民辨认、监督。
政府也应该有所行动,来激发市民回收垃圾的积极性。政府应该从鼓励与处罚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先说处罚,当然不是直接处罚,而是政府向网购消费者按照商品价值征收一定比例的包装处理费,称为清洁消费税,如5%、或者10%,当市民返回包装给发货公司時,便可退回这笔费用。此外,为了鼓励市民到本地超市、便利店、百货公司、大卖场等实体店购物,应该适当对实体店给与补贴,这部分补贴由政府承担。我想作为统计学家,可以采取平衡网购与实体店的比例,确定一个合理的网购征费比例和实体店的退费比例,做到两者适当平衡。理性的消费者是会合理改变购买习惯,有利于减少过度包装的现象,虽然可能会降低网购额,但会增加实体店的销售,从社会的角度而言,在没有减少总体消费的情况下,减少了不合理包装的使用量,也就减少垃圾产生的源头,对全社会而言这不是福音吗?
听爷爷说,他小时候,从街上买一条鱼回来,只需要一根稻草就解决问题了,而现在都使用一只厚厚的劣质塑料袋。针对不合格材料的包装,科学家应该积极行动了,应该积极研究新的可快速降解的,或者可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替代现在用的难以降解的一次性的包装材料。只要我们善于动脑,变废为宝,把天然可降解的材料用在包装上,就一定能减少垃圾包装。
如今,我们的宇宙飞船登天揽月,蛟龙入海深潜六千米。科学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办法解决困扰我们生活的难题。解决日益增长的垃圾污染,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也提醒我们,对于垃圾,我们该出手啦。
参考文献:
[1]赵守香,等.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会议论文集[C].网购中快递包装垃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北京为例,2016.9.28,151155.
作者简介:苏可涵(2000),女,汉族,江苏张家港人,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保护,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