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丁
[本刊讯]由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的龚能团队与蒲慕明合作,通过设计一种新的视觉一本体位置偶联训练方法,发现经过训练的恒河猴可以自发地表现出镜像自我识别的能力。成果以“经过镜前视觉一本体位置偶联训练的恒河猴自发表现出镜像自我识别能力”为题,在线发表于2017年2月13目的Proceedings of the ntional Acdemy of scienceS。
自我意识作为人类最重要的高等认知功能之一,其神经机制并不清楚,其中一个主要的限制就是缺乏动物模型。能够识别镜中的自我被认为是验证自我意识的有效手段,镜前的“标记测试”,即在被试者不知情的条件下在其脸上涂上颜料标记,看被试者会不会在镜子前触摸和检查脸上的标记,被认为是经典的检测方法,并用于人类和多种动物。之前公认只有人类和少数类人猿可通过镜像测试,所以自我意識被认为只在这些高等灵长类动物中才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争议就是动物不能通过镜像“标记测试”,到底是因为动物不具备自我意识相关的认知能力,还是该方法本身不足以揭示这种能力。
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该团队已发现经过视觉一感觉偶联训练后的恒河猴表现出镜像自我识别的行为。然而,该训练方案是直接在恒河猴脸部进行训练,通过较高功率的激光在猴脸部产生热感诱导猴子去触摸脸上的光点。对于该结果的争议在于猴子触摸脸上标记的行为是一种被训练出来的条件化行为,不代表自发的镜像自我识别。因此,研究者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即只教恒河猴怎样使用镜子当工具去找寻身边的物体或光点,而不在实验猴的脸部以及身体上进行任何训练。具体训练方案为在恒河猴头部两侧放置方形纸板,将激光点照射到纸板上,训练恒河猴根据镜子影像来触摸头部两侧的光点。当被训练的3只恒河猴都能很精准地利用镜子影像触摸到纸板上的光点后,研究者再将光点移到猴子脸上,3只猴子都能很准确地触摸脸上的光点,进而自发地通过了镜前“标记测试”,并表现出典型的照镜子行为,即利用镜子检查自己身体上本来看不到的部位。
此工作进一步证明了恒河猴确实具备镜像自我识别的能力,视觉一本体位置偶联训练方法可进一步结合脑电和核磁成像等手段,用来研究恒河猴自我意识的神经基础。更重要的是,该研究反映了公认的镜像“标记测试”用于检测动物是否具备自我意识的局限性,即动物不能通过镜像“标记测试”并不能说明动物不具备该能力,自我意识相关的高等认知功能可能存在于更多更低等的物种,需要更合适的实验手段来揭示,为自我意识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