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进展

2017-05-30 20:25范曙光贺艳华周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20期
关键词:综述

范曙光 贺艳华 周国华

摘要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为评述对象,借助Citespace Ⅴ软件分析了2000年以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领域,分别从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划分、机制探讨、影响效应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综合述评,并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综述;国内研究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20-0207-05

AbstractTook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as a review object,the research hotspots about China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luster since 2000 were analyzed from the division of mode,mechanism, effect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other aspect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 by the Citespace V software,and research methods of industrial cluster agriculture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Research review;Domestic research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产业集群”的概念延伸发展而来的,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产业集群的经典研究最早见于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在19世纪末提出的产业区理论。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2]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的概念,并把它提高到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高度。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并以彼此共同性和互补性相联结。我国较早从事产业集群研究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王辑慈。王缉慈[3]教授认为,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联系在一起。借鉴产业集群的定义,笔者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以农业生产或农业关联企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活动为基本载体,以网络连接为组织方式,涵盖众多具有互补性的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管理部门等行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农业合作形式。

2000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相继制定出台如“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推进“三农”建设发展的政策。并且,随着国内对“产业集群”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在农业产业集群方面的研究进入新阶段,学术界相关研究文献也迅速增加。黄海平等[4]、李春海等[5]、张晗等[6]、李二玲等[7]围绕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研究、指标测度研究、动力机制研究、影响效应研究、实现路径研究、实践模式研究等进行了综合述评。为了更系统地把握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脉络,笔者在吸纳已有综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主要以2000年以来我国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为评述对象,借助Citespace Ⅴ 软件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领域,分别从农业产业集群的模式划分、机制探讨、影响效应以及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综合述评,并对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

1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向会娟等[8]强调了农业活动的共性和互补性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成因;张丽等[9]指出了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地域空间集聚现象;尹成杰[10]强调了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發展过程中的作用。综合相关学者的已有观点,可以归纳出农业产业集群内涵的核心思想,即首先认为农业产业集群是以农产品生产或农业关联企业加工等涉农活动为基本载体;其次,都认同网络连接是农业产业集群结合的有效方式;再次,指出农业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地域空间尺度下,涵盖众多具有互补性的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以及农业管理部门等行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农业合作形式。

农业产业集群具有自身一般性的特征,同时各地的产业集群又由于本地的具体情况而各具特色。一般来讲,农业产业集群具有地域性、外在发展依赖性、竞争不对称性、较强的社会公共性和较长的产业价值链等特征[8,11-12]。通过与工业产业集群、虚拟产业集群等其他形式的产业集群的比较,可以发现,农业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有:受自然条件约束大,地域特征明显;垂直性专业化分工特征,主要分为产前、产中、产后的专业化分工和侧面相关服务支撑体系;产业间协作性强,集群涉及第一、二、三产业。同时,国内也有些学者对具体区域的农业产业集群特点进行研究。王昀[13]在对江苏南通的农业产业集群进行案例实证分析后,指出南通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有产业集聚的区域范围较大、特色明显、生产和销售的规模较大、龙头企业的核心推动力突出、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等6个特点。

2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1数据来源

该研究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的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作为数据源,对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等相关方面的论文进行综述研究。进入数据库检索界面,选择文献类型为“期刊”,设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2017”年,研究领域限制在地理学、经济学、区域研究、社会学、农学等。以“农业产业集群”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得到397条记录,在筛选文献的过程中剔除简讯、书评、会议介绍、校正类与研究对象等非原著性论文,以“Refworks”格式导出带有包括作者、题目、关键词、摘要和参考文献等信息的文献记录,共390条有效记录,并保存为Citespace Ⅴ可识别的格式。

2.2分析方法

该研究运用分析软件Citespace Ⅴ 是美籍华裔学者陈超美博士开发的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主要对科学文献的引文、关键词等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进而以图谱的形式展现。通过分析Citespace Ⅴ 绘制的知识图谱,能够看出一个学科或知识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现状、动向以及演进历程[14]。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描述,对研究领域内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15]。该研究主要借助Citespace Ⅴ 软件,利用其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来探讨城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热点领域。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Citespace V 分别对上述农业产业集群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设置时间切片Slice=2,聚类词源为Title、Keywords,节点类型为关键词(Keywords),词频为前20的文献,生成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节点半径越大表示其出现频次越高。

2.3分析结果

在上述参数设置的基础上,运行Citespace,进一步地生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图1),关键词出现频率的大小以节点表示,节点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具有联系。

从图1可以看出,围绕“农业产业集群”进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①基于“演化机理”“影响因素”“动力机制”等视角,研究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②从“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③从“农业产业结构”“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化”等方面,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效应;④基于“竞争力”“发展战略”等角度,研究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⑤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我国学者较多地使用了定性分析方法,如钻石模型、SWOT分析、GEM模型等。

3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的重点内容与方法述评

知识图谱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热点领域分析的重要参考依据,但为避免动态网络分析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工具分析的片面性[16],该研究在使用Citespace V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传统文献梳理方法,从模式划分、机制探讨、影响效应、发展路径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研究进行了述评。

3.1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关注越来越多,发表了大量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学术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如,王艳荣等[17]在研究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时,将资源禀赋、外部环境、产业环境、竞合互动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资源禀赋、外部环境、产业环境、竞合互动这4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胡平波[18]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的内部结构优化、外联结构优化及纵向结构优化是集群发展的文化动力。黄海平等[19]以新疆棉花和番茄两大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了西部地区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四力”动力机制,即由农业资源禀赋差异、特色农业集聚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以及政府引导与扶持所产生的诱因吸引力、稳固力、牵引力及推动力。综合来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业资源禀赋,即优良的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是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基本条件和重要物质基础,并将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归纳为内源与外因两大方面,内源动力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的学习效应、规模经济和根植性,外因动力主要来自于政府作用和外部市场条件[5,20-21]。总而言之,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既存在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的一般特征,如规模经济、外部效应等;也存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性自身特征,如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是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

3.2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

国内相关学者依据我国各地区的具体实践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划分出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现有的各种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类实际上是出于不同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的需要,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的分类,选取的分类标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按照农业产业集群的成因,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划分为以下5种:区位优势型、科技型、市场依托型、外资带动型、改制企业经过繁衍和集聚型[22-23]。根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可划分为以下4种类型:中小企业聚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依托型和品牌联结型[24]。按照集群发展的阶段和专业化分工则可以大致分为5种:同心多元化型、纵向一体化型、市场中心型、龙头互补带动型和“公司+农户型”[25]。按照农业产业集群主體不同进行的分类,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有基础推动型,企业带动型以及市场导向型3种成长模式[6]。以上概括了农业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但并不足以囊括所有的模式,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条件,也必然会有不同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26]。

3.3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效应研究

我国农业人口规模巨大,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三农”问题突出。近几年,我国制定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产业扶贫策略,使得我国学者更加关注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涉及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集群与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等几个方面。关于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主要涉及: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而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业产业集群的经济社会效应。

3.3.1

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业产业化。目前我国农业结构主要存在农业技术落后、粮经比例不合理、品质规格和卫生标准都达不到国际标准、各地没有实现区域性优势和专业化分工等问题[27]。在农村地区培育产业集群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8]。曹邦英等[29]研究认为,将农业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2种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刘建鹏等[30]认为,农业产业集群可以促进生产结构的优化,在集群经济下,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当地农民种苗或牲畜幼仔、资金等生产资料,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农户从经济利益方面考虑,也愿意进行某种农作物的种植或家畜的养殖,从而可以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

3.3.2农业产业集群与新农村建设。从农业产业集群的特点、功能来看,大多数学者认同农业产业集群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通过农业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29,31]。黄海平等[4]认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使得集群内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强,这样促进了集群内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一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业企业之中,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王艳荣等[32]认为,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更多的农业加工企业围绕种植业而集聚,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有利于种植业和加工生产效率的提高与品牌知名度的扩大,提升了产量与产值[32]。

3.3.3

农业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现实需求与重要目标。城乡一体化的实质是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并强调城市和乡村两大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双向互动[33]。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能够起到推动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推动城乡之间互动与融合、推进农村工业化、加速城镇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作用,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重要意义[34-35]。因此,应该基于农业产业集群以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36]。

3.4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研究

近几年,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日益迅猛,各地根据自身地域情况,制定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集群,如蔬菜农业集群、花卉产业集群、茶叶产业集群等。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对快速发展下的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审视与反思,指出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大多数的农业产业集群规模小,产业链条短,分工水平低,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也比较低,难以有效形成合力,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很难打造出共同的区位品牌。另外,法律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和质量标准,从业人员中高素质人数较少也制约了农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37-38]。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新形势下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国家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提高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要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形成全方位的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利用互联网金融和民间金融拓宽集群中小企业融资渠道[39]。绿色农业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把标准化、产业化贯穿在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条中。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是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产业的空间集聚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组织形式,其内涵是绿色农业和产业集群的有效统一。因此,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有效路径[40]。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养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型城镇建设的有效路径。在今后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延长农业产业链,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深厚的经济基础;推动农业产业集群整合,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广阔的要素基础;健全支持性作业体系,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更加多元的网络基础[38]。此外,发展农业产业集群也要注意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集群内部之间等方面的关系。

3.5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在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时,较多地使用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钻石模型分析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用以分析产业竞争力的模型。波特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源于6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政府,机遇。我国学者在进行具体农业产业集群案例研究时,较多地选择了钻石模型法进行分析。如,基于钻石模型,刘俊浩等[41]对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李菁等[42]对甘肃陇南花椒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刘刚[43]对天津市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基于资源禀赋的集约化种植产业集群模式、基于产业关聯的加工产业集群模式和基于资源共享的物流园区运销产业集群模式共同组成的适宜各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集群模式体系等政策建议。除运用钻石模型分析法之外,也有学者运用其他定性分析方法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如,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李姣娥等[44]在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后,构建SWOT矩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基于GEM模型,许烜等[45]从基础、企业、市场和政府3个方面实证分析了湖南粮油加工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出湖南粮油加工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略高出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了促进湖南粮油加工农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计量方法的应用,我国学者在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时也相应地引入了定量方法。如,通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经过专家打分确定该体系指标权重,李丰玉等[46]得到提高休闲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为通过产业自我发展和创新提高经营户个体竞争力,同时辅以政府有效整合资源禀赋要素,共同努力形成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良性循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重要-表现程度分析法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张晗等[6]对辽宁本溪山区农村中草药产业集群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在保护地区自然环境下,建立本地区专业化市场,促进中草药走向国际。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史焱文等[47]分析了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4研究述评及展望

4.1研究述评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方式,对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领域成果丰富,通过对前文几个方面研究内容进行梳理,发现其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趋势,为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方法以及实证的系统总结提供了基础,尤其是对农业产业集群内涵的解读、形成机制的分析、发展模式的归纳、影响效应的探讨、发展路径的创新、研究方法的探索等方面。

已有相关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为:在研究深度方面,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类型等定性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多,对分类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较少,虽然也建立了一些有关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的分类标准,但效果有待进一步检验。关于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探究更多地停留在影响因素分析层面,对其运行机理的理论升华还不够。发展策略上,一般性的建议较多,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较少。在研究方法方面,更多地是运用模型分析法,虽然定量化的研究有所增加,但由于农业产业数据收集较为困难,使得运用数理模型对具体农业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偏弱,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受到限制,降低了其实践指导价值。在研究角度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形成机制等宏观方面的研究,从微观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尚不多见[48]。

4.2研究展望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过程涉及农业生产、产业升级、空间区域发展等多方面知识,因此,在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研究时,应当注意构建复合理论体系框架,将产业演进理论与区域发展理论相耦合,互相借鉴补充,实现产业升级带动区域发展、区域发展强化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展。

农业生产活动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农业产业集群具有较明显的农业性自身特征,如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这就导致了一些数据资料,如生产资料、地理数据等,难以获得和统计。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引入遥感、GIS等信息软件技术,为数据资料的获取提供较为精准和可靠的来源。采用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扩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领域,提升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规模性、集聚性,解决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实现研究方法上传统与现代、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

农业产业集群活动涉及政府、企业与农业生产者3方行为主体,在规划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时,要注意协调政府、企业、农业生产者3种角色间的利益。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最广大的人民,尤其是农业生产者收益,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从微观农业生产者的角度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社会效应进行论证。

宏观政策对微观生产要素的流动具有引导作用,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宏观政策动向,响应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重大战略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新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与城乡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国家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继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精准扶贫”“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同时,应当拓展农业产业集群研究视角,要注重以城乡统筹的视角进行规划,发挥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将农业产业竞争力、品牌战略、创新机制等方面的发展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国家政策结合起来,探索农业产业集群的微观社会效应,助推精准扶贫的实施,真正让农民享受到切实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刘生龙,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PORTER M E.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Cambrideg:Free Press,1998.

[3]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 黄海平,龚新蜀,黄宝连.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J].西北人口,2009,30(5):18-22.

[5]李春海,张文,彭牧青.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及其导向:组织创新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1(3):49-58.

[6] 张晗,吕杰.农业产业集群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2):85-91.

[7] 李二玲,史焱文,李小建.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农业创新体系结构分析:以河南省鄢陵县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11):113-119.

[8] 向会娟,曹明宏,潘泽江.农业产业集群: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J].农村经济,2005(3):47-49.

[9] 张丽,韦光,左停.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政府的发展干预:京郊平谷区大桃产业集群的个案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2-16.

[10] 尹成杰.新阶段农业产業集群发展及其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6(3):4-7,79.

[11] 吴晓斌.农业产业集群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12] 陆萍,陈晓慧.农业产业集群概念辨析、演化特点与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4):575-579.

[13] 王昀.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题中应有之义(摘)[J].上海农村经济,2006(6):116-1118.

[14] 芦彩梅,徐天强.国际产业集群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8):157-160.

[15] 余菜花.产业集聚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6):62-67.

[16] 贺艳华,李民,宾津佑,等.近10年来中国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7,36(2):219-230.

[17] 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形成机制的结构验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1,31(9):77-85.

[18] 胡平波.江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生态机理[J].经济地理,2011,31(9):1534-1538.

[19] 黄海平,黄宝连.农业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2(1):102-106.

[20] 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S1):205-208.

[21] 周新德.先天禀赋、动力机制和农业产业集群发展[J].农村经济,2008(7):62-64.

[22] 宋一淼.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5.

[23] 李继红,宋一淼.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之探讨[J].农村经济,2007(4):41-43.

[24] 李文秀.农业产业集群的治理与升级[J].农业经济,2005(11):58-59.

[25] 王建国.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

[26] 任青丝.我国农业产业集群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7):33-34.

[27] 高峰,杨国强,王学真.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及启示:基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7(8):67-69.

[28] 蔡吉跃.农业产业集群助推现代农业的实践、效应与启示[J].经济地理,2008(5):837-840.

[29] 曹邦英,涂文明.基于优势农业集群、循环经济的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6(4):52-55.

[30] 刘建鹏,高峰,王学真.农业产业集群:农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6-19.

[31]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32] 王艳荣,刘业政.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贡献率的测度与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5):3197-3202.

[33] 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等.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地理研究,2017,36(2):241-252.

[34] 赵立新,关善勇.特色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30-32.

[35] 林小燕.集群视角下的城乡统筹发展: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2010(4):24-26.

[36] 韩峰.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县域城乡一体化机理与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37] 杭冬婷.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826-11827,11829.

[38] 邱晖,杜忠连.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5(9):9-11,38.

[39] 韦晓菡.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广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探讨[J].学术论坛,2016,39(3):58-61.

[40] 周新德.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与效应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3(6):141-144.

[41] 刘俊浩,李加明.基于“钻石”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要素分析: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J].农村经济,2008(1):47-49.

[42] 李菁,揭筱纹.基于钻石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模式体系研究:以甘肃陇南花椒产业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121-126.

[43] 刘刚.都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6):146-151.

[44] 李姣娥,冯艳,孔庆雯,等.云南花卉产业发展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东南园艺,2016(1):27-30.

[45] 许烜,刘纯阳.湖南粮油加工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基于GEM模型的實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2):120-124.

[46] 李丰玉,董子铭.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484-486.

[47] 史焱文,李二玲,李小建,等.基于SNA的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分析: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鄢陵花木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8):114-122.

[48] 李静.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及社会效应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综述
认知需要研究综述
氢能有轨电车应用综述
综述的写作格式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深度学习认知计算综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Progress of DNA-based Method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