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洪亮 解冰茹
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结果与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相关性,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6年2月,取患者114例,在入院时、第1周-2周、90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恶化者、无变化者、好转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不稳定斑块比重、斑块阳性比重差异显著,健侧MCA流速、ICAex流速与NIHSS的第2周与入院时差值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脑卒中预后预测工具。
关键词:脑卒中;颈部血管超声;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743;R445.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1-0270.2017.02.02
Abstract: Objective: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results and stroke impair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neck vascular ultrasound value. Methods: February 2015-February 2016, from 114 patients,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the 1-2 weeks, 90 days for the detection of carotid artery ultrasound. Results: Worsening, no change, improvement in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unstable plaque propor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laque positive proportion, contralateral MCA velocities, ICAex flow velocity and NIHSS of the 2 weeks and hospitalized time value is associat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can be as a tool to predict the prognosis of stroke.
Key Words: Stroke; Cervical Vascular Ultrasou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我国卒中年发病率120/10万-180/10万,且仍逐年上升。约70%的卒中存活者伴有认识、精神、运动功能障碍,防治卒中功能障碍是卒中管理的重要目标。卒中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机制较复杂,急性期中枢神经功能损伤、后期脑灌注不足、缺血再灌注损伤等是主要病机[1]。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发生进展的重要病因之一,评估卒中患者颈部血管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本次研究试分析颈部血管超声结果与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相关性,评价颈部血管超声应用价值。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未合并颅内动脉瘤;②卒中急性发作,发病时间在3日以内。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创伤失血;②颈动脉介入治疗史;③合并恶性肿瘤;④心源性急性脑梗死;⑤卒中发病前1周接受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⑥无法获得随访。共获得患者114例,其中男70例、女44例,年龄44-87岁、平均(68.4±10.2)岁。均为缺血性脑卒中。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待生命体征平稳后,立即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探头频率5-12MHz。仰卧位,暴露颈部,头偏向检查仪器对侧。将探头放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探查到搏动出,确认颈动脉,开始进行超声检测。评价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聚焦斑块,测量斑块大小、数量、分布,评估斑块活动性。在距离颈动脉分叉处近端1.5cm处,定位测量内-中膜厚度。最后采用频谱技术,测量颈动脉颅外段管腔狭窄率、血流流速等指标。在发病后14日、90日,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以WPS xls数据表录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多组间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卒中后2周,患者好转30例、无变化44例、恶化30例。恶化者颈动脉重度狭窄率高于好转者,恶化者不稳定斑块比重、斑块阳性比重高于无变化者、好转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健侧大脑动脉(MCA)流速入院时、第1周、第2周、90日水平分别为(56±18)、(71±16)、(73±17)、(67±12)cm/s,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流速分别为(85±21)、(100±21)、(105±21)、(96±18)cm/s,NIHSS評分分别为(29±7)、(16±3)、(13±4)、(7±3)分。健侧MCA(r=0.571)、ICAex(r=0.532)流速与NIHSS第2周与入院时差值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较复杂,除心源性脑梗死外,多数与颈部动脉斑块形成脱落有关,栓子主要来源于颈部[2]。本次研究也证实,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有关,总体而言颈动脉越狭窄,不稳定斑块,内膜增厚,斑块阳性者预后更差,恶化风险更高。主要原因为:①颈动脉病变较严重者,病情往往更重,合并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风险更高,一旦发生斑块脱落梗死,梗死的面积更大,通过分析斑块的位置,结合颅脑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梗死区域;②颈动脉病变更严重者,脑灌注往往更少,恢复难度更大,即使给予扩血管或活血化瘀类药物,脑灌注仍更低,同时还可能出现再梗死[3]。研究中健侧MCA(r=0.571)、ICAex(r=0.532)流速与NIHSS第2周与入院时差值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灌注的恢复对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诊断颈动脉病变并不困难,通过在动脉管腔内做纵横断面扫查,可测量斑块表面纤维帽至血管壁外膜前缘垂直距离,判断是否为斑块形成,进而准确的定位斑块的位置,通过判断是否光滑、有无增厚隆起、回声情况可进行分型。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超声可作为脑卒中预后预测工具。可指导临床治疗,确认梗死部位,评估再梗死风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预防再梗死,恢复颅内灌注。
参考文献:
[1]屈洪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J].中华全科医学,[1]2014,12(7):1015-1016.
[2]王慧梅,李淮玉.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特征及其与缺血[1]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2,9[1](5):270-275.
[3]刘国荣,王大力,张文丽等.颈动脉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3]卒中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3]2012,14(10):1067-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