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团化办学模式规模扩张,内涵提升迫在眉睫。以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为抓手,以校企合作深度展开为契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师资素质提升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集团化办学的教学教育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优化;集团化办学
作者简介:陈跃芬,女,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9-0045-0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二年,中等专业学校如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行攻坚与转型发展,实施并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当前很多地方中等专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2012年,原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第二期职业院校校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战略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就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观点,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多元主体的联盟,借助规模效应,资源优化、品牌效应和对口效应,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集约化、集团实力的提升,使得集团各方利益共赢,共同发展。对职业教育沿革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以集团化的形式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结构优化和功能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形成统一的职业教育服务市场的一种机制和组织形式。
那么,如何有效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而有利于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思路?除了政策与资源的保障与整合之外,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与职教集团化办学结构相吻合并能与专业调整保持动态适应的,“与未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吻合的,既能够满足职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又能够满足成人职业教育培训需要,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效能高效的师资队伍,尤其重要。”[1]
近年来,在溧阳市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牵头下,依托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溧阳职教集团,涵盖机械、电子、化工、建筑、农林、学前教育、烹饪和电梯等专业领域。集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优质就业为导向;以校际合作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整合教育资源为重点,实行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办学体制,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致力提升溧阳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集团化办学,高度重视为成员单位搭建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平台,努力实现校企、校政、校校、校行和国际合作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提升区域职业教育综合实力、促进职业教育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方面都是一种有益尝试,从而促进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台。”[2]但是,认真审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师资队伍,与集团化办学的初衷,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师资队伍与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地方经济对各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相适应,尤其是面临学校规模扩张,内涵发展以及软实力提升等要求不相适应。”[3]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1.从年龄结构来看。目前,集团化办学里,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大批年轻人从事职业教育,有的新教师怀揣理想走上岗位,但真正接触职业教育后,有经验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因此,集团化办学后,师资队伍这种新化现象,直接影响了集团化办学的高位发展。
2.从师资队伍结构来看。集团化办学里,由于传统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不均衡,尤其缺少专业带头人和职教专家,一部分兼职教师还是有名无实,真正的行业专家来校上课难以有规范有计划地落实,兼职教师难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非正式接觸,同时,兼职教师也很少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修改和调整等教学活动,对教学计划的整体把握不如专职教师。另外,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更是凤毛麟角。这种师资队伍结构有悖于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和方向,有碍于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3.从教师专业素养来看。职业学校的师资来源,有一部分是从地方中小学调动过来的,虽然具有中高级教师职称,但很少甚至不具备具有职业教育专业技术素养,转岗任教的教师大有人在。这些教师,因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职业教育的园地里,往往难以胜任专业革新的变化,难以应对各种各样职业教育的竞赛与专业选拔,专业知识与技能渐渐与时代脱节,甚至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制度亟待完善
集团化办学是与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吻合的,与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匹配的,与市场就业岗位更新相适应的,故师资水平的发展,也随之提高。然而,集团化办学以后,专业众多,“且面临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的必要性与必然性,师资队伍的适应与提高就迫在眉睫。”[4]目前,师资队伍的规范管理与专业提升制度还不够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青年教师培养、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虽有一些制度保障,由于没有科学的考评依据,也是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实。
(三)教师培训结构有待优化
知识与技能的更新,是集团化办学后师资队伍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一次性学习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要,终身教育的兴起,集团化办学的规模,已经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就目前而言,教师的培训依旧停留在部分教师层面,培训内容与培训考评均存在一定的宽泛性,难以真正打造高素质强技能的师资队伍。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背景下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思考
那么,如何改变上述状态,以便更好地促进集团化办学,以笔者所在江苏省溧阳职教集团(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溧阳天目湖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它遵循“梯队式培养、重点式培养、提升式培养”的原则,以工作室、专业团队建设为核心,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五级阶梯”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效能高校的集团化师资队伍;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同时,与学校专业结构相吻合并能与专业调整保持动态适应的,与未来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吻合的教师队伍。为实现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创建,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实现又好又快的集团化高位发展。
(一)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设一支专职、兼职动态发展的师资队伍
集团化办学,师资队伍的专业丰富性与技术要求下,师资素质和能力是相对缺乏的。因此,在师资队伍组建上,应该严格规范教师的培养和招聘机制,以保证集团化办学的师资队伍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之上,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良性的基础条件。
1.专家聘任。积极创造条件,向专家队伍聘任师资。聘请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素养的校外学者、专家,来实现新上、紧缺、应用性强专业的师资结构优化与和谐发展。
2.企业聘任。学校可以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兼职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5]这样既弥补了学校创业教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也实现了创业教师个性、能力、学识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
3.国外聘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与境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现实,不少学校已有成功经验。聘请国外专家进行定时教学,可推动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
4.内部培养。市场变化,直接影响学校办学模式。一些过时乃至萎缩的专业,导致一部分师资出现岗位不对接现象。对这一部分师资或安排到高校进修,或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或到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积累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二)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溧阳职教集团梯队式教师队伍的形成,根据各类型教师培养的需要,实行“教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
1.“新星计划”。以常州市、溧阳市四类优秀教师评选为依据,规划实施期间内,通过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选拔,进行名师引领、师徒结对、青蓝工程等措施,培养40名以上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以及良好教学基本功和发展潜力,深受学生欢迎,教学质量优秀的青年教师。
2.“名师计划”。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的需要和专业特点,江苏省特级教师、领军人才在等人才培养要求,重点选拔培育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潜力的教师。聘请有关高校名师或专家担任导师,对培育对象的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能力等进行重点培养。培养一系列省级名师,精品教师。
3.“骨干引领计划”。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通过对35~45岁的骨干教师在职教或者企业名师的引领下组建“专业教学团队”、“企业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等专兼职师资团队,形成校级优秀教师团队25~30个,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4.“集团师资库建设计划”。依据整合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集团资源,从各类企业、高等院校等队伍中遴选、聘请企业人员、专家学者、优秀教师等,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组建集团师资库。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师资库动态更新与调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集团化办学的教学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完善机制,保障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师资队伍的良性发展
1.统筹规划,确立目标。学校制订优秀教师培养规划,学校、处室、专业部实施计划,培养管理优秀教师及后备人选。根据学校需要,对照条件,采取部门选派与个人自愿申报相结合的办法,然后由领导小组统筹规划,保证重点,确认各类优秀教师培养的人选。
2.政策保障,搭建舞台。全体教师,对照需要达成目标的条件,积极申报,制订限期达标的方案,并按照方案,积极主动的实施。学校校级层面,制订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及完善激励机制、培养竞争机制、考核机制,形成分层培养、分类考核,实行中期自我对照及时修正,学年度,领导小组组织考核,督促检查达成情况,一个培养周期,实行目标达成考核,注重过程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动态管理。明确培养对象的责任与任务,积极创设有利于优秀教师成长的环境与平台,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广开渠道,提供平台。(1)根据需要优先选送培养对象出国培训,参加国家 、省、市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2)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派到高校、教研机构、大型企业等进修或培训,并应有所得有所获,在自身岗位上发挥作用;(3)开展定期讨论或专题培训,师徒结对,开研究课、示范课,优先参加各类优秀课评比等活动,使培养对象发挥作用,并展示自身的风采、特长;(4)优先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培养对象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产学研能力。
4.团队打造,名师引领。学校将为特色、特长、特技教师建立专门工作室,承担培养培训教师、培养辅导特长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大赛的探索研究,主持课题研究、课程改革,参与产品研发改造,探索理实一体、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同时,加强教研组建设,强化教研组的教研功能,充分发挥其教学基层组织的功能作用。
5.政策激励,创新机制。(1)岗位聘任、干部选拔,优秀教师优先考虑;(2)根据学校发展需要,为优秀教师、特长教师成立“教师专门工作室”;(3)对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积极实施理实一体、项目课程教学,并能编写出有关学习材料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每学年进行一次评比;(4)确定为优秀老师培养对象的人员,出国培训、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他各类培训优先安排;(5)依托名师工作室,着力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总之,整合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是集團化办学的原则。以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为抓手,以校企合作深度展开为契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师资素质提升计划[6],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集团化办学的教学教育质量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阳征保,肖淑葵.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的再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6(9):116-118.
[2] 黄新文,曾莲英.高职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四个维度及其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58-60.
[3] 杨淑娥.提高高职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的思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3(2):130-131.
[4] 张文安.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创新模式[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11):41-42.
[5] 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等教育管理,2009(1):85-92.
[6] 刘芳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58-59.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