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韩晓华 李立 瞿勇强 甘建骏
摘 要:血迹是命案现场特别是机械性损伤致死的现场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痕迹物证,血迹的分布和形态对現场分析起着关键性作用,与现场勘验、法医物证检验及法医病理检验的情况相结合,便能为犯罪现场重建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在我国,虽然血迹形态分析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但理论性和系统性研究相对滞后。因此,建立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目的就是要创建血迹分析的实验平台,创新对不同承载客体上血迹的发现、显现和提取的方法,计算分析血迹形态模拟的实验数据,研究血迹的形态变化和形成机制,更好地综合利用血迹形态分析现场的理论,为教学、研究和办案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血迹形态分析结果在法庭科学证据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血迹形态分析;模拟实验;犯罪现场重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39-02
一、血迹形态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现场血迹形态分析(Bloodstain Pattern Analysis)简称“BPA”。国外的血迹形态分析学科从建立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国际血迹分析协会(IABPA)于1983成立,到2004年,已经有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国、丹麦、芬兰、挪威、中国台湾等世界各地的750多个城市加入了国际血迹分析协会组织。近年来,血迹形态分析学科发展迅速,而且非常普及,国际上如美国专门设置有“血迹形态分析师”这一单列的技术序列,包括法医在内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都必须接受系统的规范化技术培训及考核后才能从事该项工作。更重要的是,科学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血迹形态分析理论不仅在现场分析与重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在诉讼活动中,血迹形态分析的结论已经作为法定证据形式被法庭认可和采信。
(二)国内研究发展现状
我国血迹形态分析学科的发展较为缓慢,一方面,缺少专门的组织机构和学术团体,没有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学科体系,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关于血迹形态分析的论文主要以案例报道和个案分析为主,缺乏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中对血迹形成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具体的实验数据支撑。对血迹形态的称谓也缺少统一的标准,有影响力和指导意义的专著则更为稀缺。造成血迹形态分析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重视度不相匹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无论是公安院校还是地方院校的公安技术相关专业,血迹形态分析还没有建设成为一门正式的必修课程,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更缺少专门的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可供教学、研究和办案使用。相关条件的缺失,导致在实际的工作和教学中,难以培养实际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科的应用和发展的需求。
二、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
血迹是命案现场特别是机械性损伤致死的现场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痕迹物证,在相关案件的法医学检测中,血液是最有价值也是最常遇到的生物学检材。一方面,对犯罪现场中血液的个体识别和鉴定,能为明确犯罪嫌疑人及受害者身份、寻找案件之间的关联性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血迹蕴含丰富的现场信息,能客观地反映出与案件相关的行为类型、顺序、方式及过程,真实地还原犯罪行为动作特点。通过建立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系统分析研究血迹的位置、方向、数量、范围、形态、分布等,为案件提供行为人的行为类型和出血机制的判断依据①。将血迹形态分析与现场情况、法医物证学及法医病理学的结果综合,便能为犯罪现场重建提供依据,在确定案件性质、认定杀人凶器、寻找嫌疑人移动方向,分析作案过程、揭露现场伪装、寻找原始现场、刻画犯罪嫌疑人、肯定和否定嫌疑对象方面等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在前期对血迹形态分析学科的发展现状的认识基础上,紧密围绕学科特点,结合犯罪现场实际,探索建设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标准和相关技术指标以及系统设置,构建成可供教学和科研使用的较为专业的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是很有必要的。
三、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建立的构想
(一)功能定位
1. 利用实验室完成现场血迹形态模拟的基础条件,规划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条件。一方面为研究不同承载客体上血迹的发现、显现和提取方法创造环境,完成血迹形态模拟实验及数据分析;另一方面为客观观察研究血迹的形态变化和分析形成机制提供条件,更好地应用、利用和发展血迹形态分析理论。
2. 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是建立在已有的“法医物证实验室”“法医人类学实验室”“法医病理实验室”“模拟犯罪现场勘查实验室”“案情分析室”等相关实验室基础上的专业实验室,是学科交叉渗透和专业课程整合的新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兼具教学、研究、演示、模拟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平台。
(二)预期目标
1. 启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用、深化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思考、判断、分析能力,逐步形成缜密的侦查思维和强烈的证据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促进我国血迹形态分析工作向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提升血迹形态分析结果在法庭科学证据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建设路径构想
目前国内外均未建立统一的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建设标准,缺少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因此我们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需要首先确定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组成及实验室构建的技术指标,并摸索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建筑要求、结构要求和建筑装饰要求,包括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照明、温湿度控制、给排水、安全等系统设置要求,并在研究摸索过程中不断完善。
1. 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组成
设置试剂存放室、准备室、案件模拟室、常规分析室和库房等实验室空间。
2. 血迹形态分析实验室的建筑要求
(1)照明电、强电、弱电齐备,满足照相、摄像影像采集需求以及特种光源等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
(2)满足特殊空间的温湿度控制需求。
(3)专门的给水和排水系统,满足现场清洁的需要。
3. 建筑装饰要求
(1)案件模拟室的天花板、地板和四周墙壁的铺设一方面要便于清洁和消毒;另一方面,设置可灵活更换的不同材质的地板和墙面,便于模拟各类型的血迹承载客体。
(2)实验台、实验柜应满足实验的功能性、坚固性、耐腐蚀性,以及安装布置的灵活性。
4. 仪器设备
(1)常见的机械器具类作案工具样品。
(2)多波段光源、紫外观察照相系统等特种光源。
(3)测量工具、计算机等分析设备。
(4)照相机、摄像机等影像采集设备。
5. 安全和环境保护
(1)通风效果良好,有专门的排气装置。
(2)配备相应的眼罩、口罩、手套、实验服等实验保护用品。
(3)冲淋装置和洗眼器。
(4)废液回收储存处理装置。
注释
①罗亚平.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概述[J].公安大学学报,2002,4:36-38.
参考文献
[1]罗亚平.犯罪现场血迹形态分析概述[J].公安大学学报,2002,4:36-38.
[2]李凡,韩冰,马书玲,等.9种介质上滴落状血迹的模拟实验研究和应用[J].刑事技术,2006,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