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关税政策对汽车产业的影响研究

2017-05-30 14:44:03冉京
中国商论 2017年27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影响

冉京

摘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汽车关税政策,然后分析了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汽车产业 关税政策 影响 应对策路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076-02

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概述

1.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了世界汽车的生产大国,但从本质意义上来看并不是强国。2012年,我国汽车产业拥有的总资产总计近四万亿元,汽车工业从业人员380余万人。但是我国整车产量的总和数量才相当于其他国外优秀汽车集团中的一个分支企业的规模,而且其中的利润还有很大一部分流入了国外汽车集团的手中。总而言之,我国汽车产业规模较大,但是汽车企业实力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自主研发能力弱、国际竞争力差等。

1.2 我国汽车产业进出口状况

1.2.1 我国入世前的汽车进出口状况

在1991年到2000年之间,我国每年都存在较大的贸易赤字,虽然1994、1995、1996、1997年这四年呈现递减的趋势,但整体来看汽车进出口贸易赤字总体还是呈现增长的趋势。在这几年中,我国依然对汽车产业实行高关税的政策保护,但数据却说明了根本上的问题,想要单单靠高关税的政策来实现并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是无法成功的。我国汽车产业多数是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严重不足。

1.2.2 中国入世后的汽车进出口状况

中国自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履行关税减让的承诺。到2005年,我国已经取消配额,汽车进口关税也逐步下降了7次之多,截至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关税已降到25%。自我国加入WTO以后,进出口的数量在逐年上涨,并且增长幅度较大,但是近几年的进口数量都大于出口数量。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履行关税减让的承诺后,我国的进出口金额也在逐年上涨,但是在2008年后进口金额远远超过了出口金额。随着关税的减让,我国汽车的进出口数量可以说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除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份,增长幅度稳固提升。

2 我国关税政策概述

2.1 关税减让

关税减让的手段分为四种:削减关税,并约束;约束现有关税;约束一个关税的最高水平,承诺不超过该水平;保持免税待遇。在关贸总协定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关税减让一直是其努力推进发展的方向,也是世贸组织为之努力的目标,在WTO关于关税的两项主要义务为:非歧视征收关税以及降低并约束关税。

2.2 我国汽车的关税减让历程

2.2.1 高关税时期(1951~2001年)

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的工业基础落后,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更是相差甚远,因此我国从1951年的第一部关税税则就开始定下了高关税的基调。改革开放后,我国在1985年制定了新税则,汽车进口税率又开始逐步提高,90年代初更是把整车进口的平均税率提至129. 1%的最高峰。但是随着在90年代我国开始为加入世贸组织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我国从1993年起又开始进行逐步减少税率的工作,到1996年我国整车进口关税已经降低到了65.5%的平均水平。

2.2.2 入世后的调整期 (2002年至今)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了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时的协定,我国进一步下调了汽车进口关税。经过5年的逐步减让后,我国的汽车进口平均关税从2002年的30.7%下调至2006年的18.8%。我国自从加入WTO后汽车关税税率的变化,通过五年的缓冲期,基本完成了世贸组织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关税要求。从2006年7月下调以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高关税保护到低关税的变化,从而刺激了进口车市场。

3 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3.1 入世前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3.1.1 有利影响

(1)保护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在高关税保护时期的政策为我国汽车产业初期的发展创造了相对竞争压力较小的发展环境。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于建国以后,当时的工业技术水平落后,基本没有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因为我国整体上偏重重工业发展,所以汽车产业以大型的货车客车为主。因此像轿车一类的乘用车的研发水平更加落后,无法与以轿车为发展主体的外国企业竞争,高关税的保护为汽车产业面对外国企业的正面冲击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时间。

(2)获得了外资投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汽车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一些国外品牌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但是我国百分之八九十的超高关税基本阻挡了国际厂商向中国出口汽车的意愿。另外,我国拥有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两种生产要素,并且政府也希望得到外商的投资。所以像大众、本田、奥迪等国际汽车企业纷纷选择来中国合资建厂生产销售。这种情况下,我国汽车企业开阔了眼界,能够了解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新的技术,加速了我国企业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脚步,为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契机。

3.1.2 不利影响

(1)国内企业竞争力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汽车市场对轿车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偏重于大型货车客车的发展思路,使得国内企业面对需求越来越大的轿车市场无所适从,导致市场上的乘用车种类单一、技術落后。类似于 “闭关锁国”的关税政策更是让国内企业无法与世界接触,致使技术水平、管理模式等各个方面无法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2)损害消费者利益。高关税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保护了生产企业,但是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汽车企业生产出大量技术老旧而价格奇高的产品,进口汽车的价格更是令消费者望而却步。由于当时国内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只能选择这些高价国产车,严重地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汽车走私比较严重。在90年代,越来越多经济情况较好的人不满足于技术低下的国产汽车,但是又负担不起高额的进口汽车价格。在这一情况下,许多沿海地区的人选择将国外汽车走私到中国贩卖,走私汽车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关税收入。在走私最严重的时候,每年都有几十万辆的汽车走私到中国,对国内汽车企业产生一定的冲击。

3.2 入世后关税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分析

3.2.1 有利影响

(1)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之后首先我国企业将面对国际上的竞争,为我国的汽车产业国际竞争,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在加入世贸组织时对中国的汽车产业评价为幼稚产业,如果中国企业抓住了这一机会,必然会让中国汽车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入世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如今我国汽车产业的出口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汽车的出口量在2012年达到了99万辆,而汽车总体的进口金额也从2001年的2.08亿美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126.71亿美元,整整提升了五十倍有余。这些数据上的变化是和关税的减让密切相关的,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在这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也说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升。

(2)开阔了企业眼界。我国在高关税时期的保护政策就像一个厚重龟壳,不仅保护了国内的企业免受冲击,更是国内企业与世界交流的障碍。加入世贸组织后增加了与国际交流的机会,让企业可以真正地走近国际先进企业,去了解其管理方法、规章制度、经营思路。可以用学习到的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来优化改革老旧的企业经营模式,使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地制定企業目标,一改以往“订单多少,生产多少”的僵硬生产模式。

3.2.2 不利影响

(1)出口竞争力不足。虽然降低关税可以使得消费者获得好处,但是生产厂商失去了高关税的保护,将直接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面对拥有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外企业竞争,我国这十年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2002年的2万辆增长到2012年的100万辆。但是在国际竞争中仍凸显不足。在亚洲范围内,我国的汽车出口量仅仅是泰国的60%、印度的20%,仅仅是日本韩国的零头。而且我国的汽车出口国仍然是以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埃及等欠发达地区为主。2012年我国的汽车生产与出口比例仅为3%,更是说明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足。

(2)部分车企经营环境恶化。我国在加入WTO时对我国的汽车产业评价为幼稚产业,因此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五年)将我国的关税保护降低到世界平均水平,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一次残酷的竞争,一些国产厂商在竞争中因为技术、管理、价格等一系列因素被淘汰下来。这必然会带来大量的工人失业,社会资源配置损失,甚至影响到某些以汽车产业为主的地区经济发展,对国内的经济情况产生影响。

4 我国汽车产业的应对策略

4.1 政府对汽车产业给予更多支持

汽车产业在国家的工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我国在经过关税一步步地减让后,关税对于国内汽车产业的保护作用已经削弱很多。所以政府需要通过其他方面政策给予支持,例如,在前几年推出的汽车下乡和购买小排量汽车给予的补贴政策等。虽然这些政策有的已经结束,但是政府可以在以后采取类似的政策给予支持。现如今国家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研发技术数据的积累等专业性的科研支持尚有不足,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在鼓励国内企业出口、促进技术进步、引导国内居民优先选择国产汽车等具有政策导向性的政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4.2 增加研发费用的比例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过低,投入的经费过低必然会导致自主研发的能力薄弱,就无法提高技术水平。国内企业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继续将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只能加剧国内的竞争矛盾,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价格战的现象,最终只能两败俱伤。所以企业应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技术、培养人才当中。只有能够培养出不断创新研发、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差距的研发队伍的企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3 合理利用非关税手段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过五年的调整期将汽车关税减让到了一个最低水平。然而,十多年过去了,进口汽车的价格并没有降至与国产汽车相似的水平,这是因为中国合理地采取了非关税手段来抵御进口汽车。我国应该合理地采用国际上的常用手段来保护汽车产业,利用一些世贸组织中没有明确制止并在各国常用的非关税手段来制定相对应的灵活多变的政策来进行贸易保护。例如,采用明面上降低关税、开发市场,但是在国内流通环节增加各项针对进口产品征收费用,制定一些规定技术指标、排放等方面的限制措施,增加对进口汽车的反倾销调查,限制外资的进入方式以及规模等方式来限制进口汽车进入我国市场。

4.4 国内厂商坚持“走出去”的发展道路

随着如今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蓬勃发展,我国的汽车厂商不应只立足于国内市场,需要更加关注国际市场。加大汽车出口量既可以增加企业的收入,又可以避免国内汽车产能过剩带来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想要将汽车出口到国外,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达标,符合出口国的质量要求。其次,厂商不能仅靠价格优势对外出口,更要提高出口的汽车技术含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葛春燕.我国汽车关税变化对汽车销量的影响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01).

[2] 吴先华,郭际.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3).

[3] 沈伟.浅谈关税下调对中国汽车工业影响[J].长江大学经济学院,2012.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28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