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珂 徐世艳 杜鹃 侯倩倩 王佳江 赵泽民
摘要结合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以期推动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科技期刊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影响因素;路径
中图分类号S-0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2-0209-03
Expl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Paths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New Media
L Ke,XU Shiyan*,DU Juan et al(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chun,Jilin 130033)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we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new medias integration.We discussed the integration paths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new media,in order to advanc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
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tech periodicals;New media;Integration;Influencing factors; Path
迅猛發展的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已经將整个世界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农业信息重要传播载体的农业科技期刊,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记载、报道、传播和积累了大量的农业技术、农业成果、农业信息等,为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国家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1]。这为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将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内容为王”的优势与新媒体畅通无阻的传播渠道相结合,既能解决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在体制、机制、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又能促进农业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营造农业科技期刊传播领域的新生态。笔者结合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分析了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以期推动农业科技期刊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科技期刊快速发展。
1农业科技期刊的特点
目前,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共11 533种,其中农业科技期刊630种,占期刊总数的5.5%。农业科技期刊又可被划分为农业综合、农业基础学、农业工程、农艺学、植物保护、农作物、园艺、林业、畜牧与动物医学、蚕蜂与野生动物保护、水产和渔业11类,其中又以农业综合、林学、畜牧和兽医科学期刊较多。总体来看,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指导性,作者和读者以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为主。
1.1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指导性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稿件内容和研究水平的要求相对较高,主要报道农业科研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等农业科学研究内容,以及促进本学科发展的综述性内容。以《玉米科学》为例,该刊是我国唯一的玉米专业学术期刊,在国内外玉米界具有较大影响,刊登了大量关于玉米遗传育种、国内外玉米科研动态、新品种信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的文章,如《2016年吉林省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和《灌浆后期去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子粒含水率的影响》等,大大促进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再以《农业科技管理》为例,该刊创建于1982年,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农业科技管理专业期刊,发表了大量科研管理、科技体制改革、三农问题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文章,尤其是刊发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性的文章,如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撰写的《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雄年撰写的《新时期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重点与创新机制思考》等,为相关产业规划、发展和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产业生产者、经营者做好发展决策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1.2作者、读者和订阅者有特定的范围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作者和读者基本都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大多来自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管理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不同农业科技期刊又有不同的受众群体,如《农业科技管理》的读者对象定位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行政系统及涉农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热心农业科技管理研究的各界人士,《东北农业科学》则主要为广大农民朋友、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生产管理者和农业院校师生服务。总体来看,作者和读者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面相对较窄。此外,从农业科技期刊的征订群体来看,绝大部分都是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院校的科研处、图书馆、档案室等,个人订户相对较少,即使订阅,也是分年度、分刊期订阅,尤其是受网络期刊下载的影响,需要纸质期刊的用户不多,且相当一部分纸质期刊用于评定职称时提交材料。由此可见,农业科技期刊很难依靠发行量来提高收入,必须与新媒体融合,多渠道传播,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2]。
2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體融合的影响因素
2.1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融合意识不强传统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是通过纸质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和期刊的官方网站进行传播,这种传播多为被动方式,加之受众少,缩小了传播的范围,降低了传播的时效性,制约了期刊传播作用的发挥。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常用的新媒体技术主要有RSS订阅、E-mail Alerts、APP、iPad移动阅读平台、QQ/论坛/微博/播客/微信等[3]。据统计,2014年微信在社交类移动应用中月均活跃用户数排名第一[4],随着微信用户的日益增多,微信公众平台逐渐被人们关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一些农业科技期刊也相继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但该平台的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截至2016年底,我国仅有7.36%的农业类核心期刊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且大部分农业核心期刊并未精心维护和运营该平台,推送效率偏低,仅为0.01~5.00条/月,甚至部分微信公众号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5]。此外,推送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枯燥化,多为纸质期刊文章,缺少阅读者感兴趣的行业热点话题;推送的形式则以文字或文字+图片为主,缺少对视频、语音等多媒体的综合运用[6]。
2.2农业科技期刊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弱农业科技期刊基本都具有严格的编审制度和专业化的审稿专家、编校队伍,加之审稿专家和编校人员的态度都十分严谨,使期刊内容具有较强的公信力,总体来看,农业科技期刊编校水平较高、内容质量过硬。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科技期刊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学术资源,但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并未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只是单一地、阶段性地发挥作用,除了某些农业领域研究人员为了开展学术研究购买期刊或从网络上下载期刊内容外,刊物内容便无从发挥其他社会影响力。此外,农业科技期刊的编校队伍经过多年积累,拥有丰富的办刊经验和编校技能,但因为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和交流机制[7],这些经验和技能也仅囿于在自己期刊发挥作用,未惠及更多人。
2.3未熟练掌握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运营的专业技术目前,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维护工作大都由传统编辑兼职完成,虽然新媒体运营维护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已经很完善和成熟,常规操作界面不要求编辑人员有太高的专业水平,但非专业出身的农业科技期刊编辑的新媒体运营维护技能仍十分缺乏[7],操作起来也不够娴熟,不仅对新媒体平台运营维护不尽如人意,而且更难以对各种新媒体进行深度开发,进而影响了编辑人员对新媒体探索的热情,阻碍了新媒体思维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运用和发挥。例如,某些农业科技期刊盲目跟风,虽然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但由于新媒体操作技能较差,加之未对平台功能进行很好定位,导致推送的信息量少,内容不够新颖,更新速度慢,微信公众平台空洞乏味。此外,新媒体运营维护需要较大的技术投入,而大多数农业科技期刊自身盈利能力不强,没有资金聘请专业公司或人员来进行新媒体运营。
3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讨
3.1提高新媒体融合意识,增强新媒体用户的互动性农业科技期刊应提高新媒体融合意识,不能将新媒体作为期刊、在线投稿系统、官方网站等的附属品,而应将新媒体融入期刊的发展,在栏目内容、传播途径、经营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用新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农业科技期刊的不足,通过新媒体的高效传播、良性互动等与作者、读者和订阅者紧密联系,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8-9]。目前,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处于观望或谨慎态势,纸质期刊生产与新媒体平台建设仍是2套思维方式和运行机制,属于简单的技术性互动,这就要求主管期刊新媒体运营维护的领导和编辑要在技术和理念层面进行转变,掌握刊媒融合技术,根植刊媒融合理念,打造刊媒融合平台,实现全方位深度融合,将传统的单一编辑出版转型升级为传媒业的“编辑+网传+服务”的运营方式,使传统农业科技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10]。
在农业科技期刊新媒体融合平台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增强互动性,改变期刊单向的、一次性的传播,让作者、读者参与包括选题、编辑、印刷、出版和发行全过程,为期刊的发展建言献策。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应依据读者的需求和爱好精心策划推送的内容,以真正地吸引读者[11],如《安徽农业科学》除了按时推送优秀论文外,还与读者互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开展了论文评选活动,让读者参与投票,评选出最佳论文;每天推送“聚焦”“动态”“科普”“三农”“生活”“说酒”等方面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12]。此外,推送信息的频率要适宜,若频率过高会导致用户觉得推送的内容过多、过滥,引起排斥和反感,进而取消关注;若频率过低则会导致用户降低关注度,进而弱化对用户的吸引力。一般而言,最好每1~2 d推送1次信息,每次推送量以5条左右为宜,在用户有时间阅读的时间段内推送,如午休时间11:00—14:00、下班时间18:00—22:00。
3.2整合农业科技期刊资源,选择最适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纸质期刊、官方网站和新媒体三者的优势互补、全方位融合,编辑在选题策划时,要考虑这3种媒体各自的优势、选题内容在哪种媒体上发布更能引起读者共鸣、选题内容如何将3种媒体更好地融合等问题,只有将这些内容综合考虑,才能使纸媒与新媒体更好地衔接。由此可见,3种媒体发布的内容是关键,纸质期刊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优质的内容,在信息“碎片化”“快餐化”的大数据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优质、精炼的阅读内容,农业科技期刊要围绕信息收集、内容编辑、信息发布等环节,进行资源总体调配、流程优化、形式创新,做到分门别类、内容精练,以方便读者快捷、准确地查找到所需信息和内容,不断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就方便检索而言,标题、摘要、关键词等是信息传播的关键检索因素,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重视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信息的编辑加工,使其能够符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方便用户查找相关内容。此外,农业科技期刊具有人力资源优势——专业的编审人员,他们为期刊的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刊媒融合发展的今天,编审人员在严把文章质量关的同时,更应加强对优质信息资源的获取,例如在向专家约稿时,可以询问其能否提供相关图片、视频,以使稿件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在网络和新媒体平台传播。这可以结合《中国知网》近期研发的增强数字出版和数据论文出版进行发布,根论文部分可以用印刷方式或数字方式刊出,但所增强的内容仅通过网络呈现。增强的内容包括文字资料、数据表格、图形文件、音频文件、视频文件等,作者可以上传实验室试验、田间试验、农技推广等视频和音频材料,给读者提供更加生动、更为丰富的信息,让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内容,极大地提升了论文及期刊的价值。为了最大限度地發挥人力资源优势,还应整合人力资源,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将农业科技期刊与相关科技期刊、传媒机构等联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
由于农业科技期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特点,决定了其传播受众面较窄,接收群体比较固定单一,也决定了其应结合自身定位和运营目标,有侧重地选择新媒体工具。以2015年7月16日荣获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作品奖”的“壹学者”为例,它是由人大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发的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目前垂直用户已经超过55万,这些用户不同于普遍意义上的粉丝,主要因为垂直用户具有较高的黏性,是新媒体平台真正的目标用户[7,13]。
3.3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培养具有新媒体运营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具有新媒体运营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必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4]。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培养现有的编辑人员,让他们学习微信、网络传播和运营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兼职从事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和推广工作[5],这就要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编辑对刊媒融合发展重要性的认识,调整其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使其适应从单一文字编辑到图、文、音、视频等多元化编辑的转变,逐渐提高运营多种媒体的能力。除培养现有编辑以外,还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来从事期刊新媒体的策划和运营,并根据期刊的要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对新媒体进行深度开发。但这类专业技术人员大多仅熟练掌握传媒技术,而期刊编辑人员具备农学、编辑学等专业基础,所以新媒体运营的学术内容和质量还需要传统编辑把关。
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微信公众平台、APP客户端等不是期刊的附属品和兼顾发展的内容,这就要求农业科技期刊除了配备具有新媒体运营专业技能的人员外,还应多渠道筹资,进行技术投入,如进行软硬件的升级、配备服务器和开发数据库等,必要时可将部分新媒体运营服务外包,获取专业公司的付费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效率[7]。
4结语
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这为农业科技期刊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科技期刊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和作用,与作者、读者、订阅者和用户紧密互动,快速、精准地传播农业信息和技术,全方位打造农业精品期刊[15]。对于众多农业科技期刊而言,新媒体是一个新生事物,将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更好地融合,实现期刊的转型升级仍任重道远,需要农业科技期刊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运峰.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融合[J].世界文化,2014(10):4-8.
[2] 宋凤菊,王晓华.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2):107-110.
[3] 王福军,冷怀明,郭建秀,等.互联网背景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路径[J].编辑学报,2016,28(1):11-14.
[4] 梁凯,陈鹏,江敏,等.微信平台在科技类学术期刊中的应用现状:以“2013年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为例[J].学报编辑论丛,2015(00):223-227.
[5] 谭彩霞.我国农业类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及对策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4):71-75.
[6] 李媛媛,楊芳,周康.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6(14):94,96.
[7] 文瑞.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之道[N/OL].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2-23[2017-06-10].http://www.cssn.cn/zx/201602/t20160223_2878346.shtml.
[8] 孙艳.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6):129-132.
[9] 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5,27(7):133-135.
[10] 吉丽君,谢敬囡.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期刊媒体融合路径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5(1):92-94.
[11] 肖骏,谢晓红,王淑华.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定位及其意义:从学术期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差异的视角分析[J].编辑学报,2017,29(3):275-277.
[12] 米春桥,彭小宁,米允龙,等.农业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4):235-237.
[13] 刘永俊.用户体验视野下学术期刊的转型路径[J].传媒,2017(8):31-33.
[14] 梁徐静.融媒体背景下期刊的转型及发展策略[J].出版广角,2017(5):14-16.
[15] 兰洁.编辑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价值创新[J].出版廣角,2016(5):11-13.
45卷32期吕 珂等农业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