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凌秀 刘梓悦
摘 要:宜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环境复杂,有利于发展其优势农产品。本文通过分析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宜昌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并根据其优势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WOT分析 优势探究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042-02
宜昌位于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地处鄂西山区与江汉平原交汇过渡地带,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品种繁多,目前已经形以柑橘、茶叶、油料、中药材、蔬菜、畜牧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如何建立健全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促进宜昌特色农产品销售,以及产业趋同是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关于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的研究还不多,因此笔者通过走访宜昌市农业局、统计局、相关企业及农业大户。基于SOWT分析,探析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旨在为宜昌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及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1 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
宜昌市有13个县市区,目前大部分县区已形成以“柑橘、茶叶、油料、中药材、蔬菜、畜牧”为主要的六大特色产业。其中,柑橘占地面积达130733公顷,茶叶达47716公顷,油料达108.42公顷,蔬菜达132.42公顷。全市特色农产品产值达5871940万元,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09.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225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4057元。全市的特色农产品面积、产量、综合效益均在湖北省位居前列。
2 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的SWOT分析
利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将宜昌特色农产品的内外影响因素分成四个方面,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
2.1 优势分析
2.1.1 农地的区位与自然资源优势
宜昌不仅处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且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复杂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宜昌特殊的自然资源,为特色农产物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2.1.2 特色农产品企业颇具规模
全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数494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2250.67亿元,同比增长15.2%,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3∶3∶1,特色农业加工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统计共有34个,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即宜都土老憨、枝江(白酒)、采花(茶叶)、稻花香(白酒)、萧氏(茶叶)。
2.2 内部劣势
2.2.1 农产品生产主导者市场营销意识淡薄
作为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主导者——农民,其大多数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而长期以来农产品一直是计划经济产品,使得农民一般只根据自身情况和想法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缺乏对于市场变动趋势的关心。目前我国部分乡村仍处于通信、交通、教育资源等条件上落后的时代,导致农民对于市场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趋势等信息很难及时捕捉到敏感及可靠的信息,缺乏有效的市场分析和精准的农产品生产目标。
2.2.2 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程度较低
通过网络营销特色农产品已经成为当前农业销售发展的一种大趋势。笔者通过与宜昌市统计局座谈调研发现,宜昌市农产品销售企业电商化程度普遍较低,宜昌市目前仅有14家电子商务企业涉及特色农产品销售,其中某企业收益的增长幅度仅达289.33千元;通过走访当地农户,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特色农产品营销方式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仅有6.5%的农民表示对网络农产品交易平台了解,51%的农民表示不会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
2.3 外部机会
2.3.1 宜昌自贸区的成立
宜昌自贸片区的成立,有助于部分特色农产品企业提升空间、降低成本、补齐短板。随着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优惠政策,特色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将取得突破性发展,相关特色农产品产业企业的运营成本、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宜昌农业龙头企业可借助已有资金链以及完整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进一步拓展新市场,有利于带动宜昌整体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于较薄弱的企业,由于自贸片区的划分,政府的优惠政策与帮扶力度将更能使企业快速站稳,在特色农产品加工大行业中发展。
2.3.2 农产品展销会
宜昌市农业局先后举办了“全民饮茶日”全国启动仪式暨首届茶博会、第二届网络茶文化节、首届宜昌柑橘博览会、宜昌柑橘产业发展峰会等一些列活动,评选并表彰了“十大最美茶园”“十大最美橘园”“十佳茶叶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十强柑橘专业合作社”。连续七年举办了汉宜农商农超对接活动,组团参加了中国农交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和武汉农博会。通过实施和参加一系列农产品展销会的措施,宜昌茶叶柑橘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影响力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全市特色农产品销售形势大好,价格一路走高,出口创历史新高。
2.4 外部威胁
问题农产品带来的威胁。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让无数消费者忧心忡忡,从“致癌草莓”“问题西瓜”到“催熟香蕉”,层出不穷的事件中有一些至今仍无定论,成为“断头案”。这不仅使产地农民遭受损失,还给整个产业带来负面影响,也使监管部门公信力大打折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无疑是近几年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媒体对部分问题农产品进行高程度的曝光,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内心危险感,这将成为特色农产品营销一大障碍。
3 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对策建议
3.1 政府应抓住自贸片区成立的机遇,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国际竞争力
政府应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形成一批关联度高、技术装备水平强、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企业。发挥其带头作用,在特色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做贡献,促进三产融合。抓住自贸片区的基于,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对经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银行要放宽政策,不能按照小微企业对待,不应设置过高门槛,尤其企业在原材料收购急需资金周转时雪中送炭,解决企业燃眉之急。在宜昌自贸区设置农业专区,完善农业自营出口激励机制,扶持有基础、实力强、能带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业进出口上做大做强。
3.2 提高农民素质,健全及完善特色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农民作为最主要的农产品生产者,其自身素质间接决定了农产品质量,以及市场供给趋势。积极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其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政府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基本教育程度,改变务农者的思想。对于网络营销的普遍性,政府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应该对于困难企业给予资金补贴,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引导辅佐作用,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得到增长。
3.3 提高農产品质量和安全
特色农产品营销必须建立在产品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各环节中,始终保持过硬的产品质量。应当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切身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强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有效应对绿色壁垒。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加强基地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出口质量,杜绝药残、重金属等超标,影响产品销售。
4 结语
宜昌特色农产品营销正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最佳时间段,在开展其优势农产品营销上,政府在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素质的基础上,不仅要加大对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要结合现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从而使宜昌特色农产品内在优势获得真正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宜昌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程燕.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
[2] 张金华.我国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与技术,2005,25(5).
[3] 裘益明.浙江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策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别,2016,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