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
1月中旬,北京电力工程公司的张文新,从国家电网董事长舒印彪手中接过“国网工匠”的证书,这是国网首次评选的扎根一线,工作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掌握绝活绝技的“国网工匠”。
20多年的电缆创新路
1988年7月,20岁出头的张文新电缆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供电局工程处(现北京电力工程公司)电缆一班实习。第一次接触到实际电缆施工现场,张文新记得工人师傅称他为书生。他和工人师傅们一起挖电缆沟、人力牵引铺设电缆、生火烧沥青膏子等是他成为一名真正电缆人的第一步。通过这些真干、实干、苦干,张文新将满脑子的公式、数字等知识转化为实践。
在工作中他一边干活,一边思考如何利用理论知识的优势使得工作内容更加优化。在20多年的工作中张文新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110千伏电缆鉴定装置的研制,填补了国内不能准确鉴定单芯电缆的空白;ERC-8016绝缘树脂在油纸电缆接头中的应用,解决了油纸绝缘电缆接头在不能用火场所施工的难题……随着张文新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他从一个书生成长为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副总工程师。
实现电缆检测可视化
“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电缆安装技术彻底摆脱对外国专家的依赖。”这是张文新潜心技术攻关,解决电缆施工可视化问题的一个倔强的誓言。“张老师,咱们检测电缆附件时,要是能看到里面的情况该多好啊,就像医生给病人做胃肠镜检查似的,内部是否受损一看就清清楚楚。”正在记录试验数据的张文新听到同事的话激动地说:“嗯,这个想法好,咱们可以尝试着把视频检测头送进电缆附件内部!”
说干就干,通过网络、熟人等各种渠道,张文新搜集了大量材料,在同事们疑惑的目光下开始研究。同时,他还三番五次地到医院挂号要做胃镜,直到大夫警惕起来:“你是干什么的呀,怎么总跑到我们医院里打听胃镜的事?”在说明来意后,大夫为他详细讲解了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对他自制电缆内窥镜的想法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2010年9月,经过几十个日日夜夜的潜心钻研,检测头终于实现了對电缆施工质量的可视化检测。
每年为公司节约上千万
在张文新看来,创新就是一场头脑风暴,而真正把技术应用起来才是创新的成功。2010年8月,以张文新名字命名的“北京电力工程公司张文新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了。
创新工作室从此掀起一次次技术创新高潮,五年多来,工作室共有50项技术创新,其中48项创新成果已经运用到施工生产中,1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专利,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每年为北京公司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在张文新的创新工作室,展出的技术创新成果有几十项,其中,电缆加热碳,隧道井口安全吊栏……都已经广泛应用到北京电力工程建设中。张文新说,“工作室的项目都是自下而上申报,大家在一线施工中根据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探索创新,创新成果直接应用于工程,不需中间的转化过程”。
编辑/王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