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经济发展研究及其现代意义

2017-05-30 12:32:19朱国庆陈海涛
三峡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商业农业经济

朱国庆 陈海涛

摘要:宋朝经济空前繁荣,尤其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十分发达,这一切都是得益于宋朝建立了完善的经济制度。研究宋朝经济发展,对发展我国当代社会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朝;经济;农业;商业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7)03-0075-03

经过唐朝末年的战乱和五代十国数十年的分裂后,宋朝再次实现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宋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皇帝懦弱,军队软弱,对外战争鲜有过胜利。官僚腐败,军队涣散。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宋朝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极为繁荣。

宋朝注重农业发展,大量兴修水利工程,开垦荒地,又重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良,农业生产率迅速提高。宋朝统治者重视开荒,至道元年(995)政府颁发诏令:“近年以来,天灾相继,民多转徙,田卒污莱”,“应诸道州府军监管内旷土,并许民请佃,便为永业,仍与免三年租税,三年外输税十之三”。[1]后继的统治者还有相似的诏令颁发,鼓励百姓垦荒。宋朝历代统治者通过颁发诏令,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开荒,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到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宋朝全国共有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耕地,到天禧五年(1021)全国共有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耕地。[2]宋朝出现了很多新的农业生产工具,例如踏犁(用于代替牛耕),鞅马(用于插秧)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乾道七年(1171)十二月,薛季宣受命行边淮南西路,“复合肥三十六圩,立二十有二庄于黄州故治东北,以户颁屋,以丁颁田,二丁共一牛,犁、杷(耙)、锄、锹、、镰具,六丁加一錅刀,每甲辘轴二、水车一”。[3]此记载说明宋代农业生产工具非常丰富,并且犁、杷(耙)、锄、锹、镰具基本上包含了近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大部分工具。大量新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普通农田每年每亩年产量为一石,江苏浙江地区农田每年亩产量可以达到二至三石。南方有名的早稻尖米,其实也是起源于宋朝在江淮两浙地区大量引进种植的占城耐旱、早熟的稻谷品种。宋朝,农业发展速度江南比黄河流域快,到南宋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总量超过了中原地区,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地区。太湖地区稻谷产量在南宋时达到全国第一,苏州、湖州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产粮基地。有“苏常熟,天下足”之称。

促进农业高度发展,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促进手工业空前发展。北宋时期全国发现金属矿藏数量达到270多余处,比唐朝增加100多处。金、银、铜、铁、铅、锡、煤等是北宋主要的矿产。仁宗时期,每年金产量1万5千多两、银产量21.9万多两、铁产量724万斤,铅产量9万多斤、锡产量33万斤。宋朝的丝线、麻、毛纺织业也很发达。毛织业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纺织业在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等地甚为流行。南宋时期两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主要生产地。江苏、浙江和四川丝织业发展水平最高。1966年在浙江兰溪南宋墓中曾出土一条棉毯,长约2.51米,宽约1.16米,重约1600克,平纹组织,双面起绒,绒头丰满厚实,经纬纱相当均匀一致,这表明南宋的棉纺织技术已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1]纺织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与之配套的印染业的发展。宋朝官窑、民窑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宋朝瓷器生产地主要包括七大名瓷窑:定窑(河北曲阳)、汝窑(河南汝州)、钧窑(河南禹州)、官窑(河南开封)、哥弟窑(浙江龙泉)、景德窑(江西景德镇)、建窑(福建建阳),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瓷器都很精美,各具特色。宋朝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易物品,远销海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和印刷术在宋朝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朝造纸主要分布在四川、安徽、浙江等地区。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4]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纸产地。四川的布头笺、冷金笺、麻纸、竹纸,安徽的凝霜、澄心纸、粟纸,浙江的藤纸等都闻名于世。[5]由于造纸产业的发展与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宋朝印刷业也迅速发展。

宋朝商业的繁荣发达,主要体现在城市商业上,宋朝不再强烈限制商业交易地点和时间,这是与以前朝代最大的不同。唐朝初期的坊市制度规定居民居住区和商业交易区必须严格区分开来。如唐中宗景龙元年(707)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6]这表明,唐代城市中的商业活动只能在白天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進行。而在宋朝,都城开封居民居住区和商业交易区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商人可以在居住区开设商铺;营业时间更加自由,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还可以出现了夜市,夜市营业“直至三更”。[4]因此宋代夜市十分繁荣。此外,商业区还向城市外围发展——镇市和草市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经营管理比较好的一些镇市和草市,甚至有可能逐步发展成独立的小商业城市。人口在10万户以上的商业大都市也慢慢开始在宋朝各地出现。就北宋来说,10万户以上的大城市约有40多个,到宋徽宗崇宁年间已有50多个。[7]夜市和新商业区市宋朝商业发展的新产物。宋朝的商业分工也开始细化,普通商品交易、农产品交易、手工业品交易和服务业交易都有明确分工。

由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飞速发展,宋朝财政收入迅速增长,远远高于以往朝代。

上表说明,宋朝国家财政收入中,工商业占据重要地位,宋朝已开始出现了工商业社会的萌芽。

宋朝经济出现繁荣的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新的农耕工具的出现和新的农耕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同时宋朝统治者对农业采用了新的政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这一政策加速了土地的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效率随之提高,从而为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这一政策也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人身依附性,促使一定的失地农民从事非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活动或者进入雇佣劳务市场,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市场贸易活动和海外贸易活动的发展,并使得宋朝一跃成为享誉世界的贸易大国。传统义利观的变化、宽松自由的政治制度和完善的商场管理制度促进了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古代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中,商人是最末位的,是国家“重家抑商”政策中被“抑”的对象,这种状况,发展至宋朝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观,政府鼓励经商,不再歧视商人,这也是宋朝统治阶层对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作出的政治回应,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商业发展状况。宋朝建立了完备的商场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商品价格管理制度、市场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商业税收按理制度。宋朝的商场管理制度堪称中国古代市场管理制度之典范,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宋朝的市场管理制度宽严适当,实现了国家调控与市场自由的平衡。

宋朝的经济飞速发展,得益于宋朝统治者建立的完善的经济制度。这对于我国当代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14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内战,中国的经济发展遭遇到了严重的破坏。到1949年我国经济发展指标甚至远不如旧中国经济发展鼎盛时期的1936年,工业产量下降百分之五十,农业产量下降百分之二十多,交通运输业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经济亟待发展,人民生活亟待改善。新中国一成立,中国共产党迅速领导人民在废墟上发展经济。在短短的三年(1950-1953年)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指标就超过了1936年,期间爆发了抗美援朝战争,国内也在进行清剿国民党在大陆残余势力,我们有限的财政收入还有负担这两次战争的军费开支,这发展成果实属来之不易。到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经验不足,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缺乏经验,以至于进入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时期,国民经济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行进。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经济发展仍取得了不少成果。从1953-1978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6.7%。在此期间,国家投入大约七千多亿元资金,完成了3000多个大中型项目建设。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发展成果丰硕。例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华北油田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六盘水煤炭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以及13个大化肥厂、4个大化纤、3个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完成,标志着我国共工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与此同时,完成了多条铁路和几十个深水码头建设。“两弹一星”项目研制成功,培养了许多政治领域、科技领域、和文化领域的高级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物资保障。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社会主义经济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终于走上了正确的道路。2015年我国GDP为10.9萬亿美元,1978年我国GDP为2122亿美元,37年间GDP增长了50.4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1.2%。在这37年间,我们建立了完整的物质生产体系,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宋朝完善的经济制度值得我们借鉴,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成绩喜人,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市场通过交易状况,以供求关系为杠杆,调节资本的流入和流出,自发地完成资源配置。市场配置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但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市场的缺陷,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使市场配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完善市场经济相关法律体系,使市场经济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

注 释:

[1] 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2009年。

[2] 周方高:《关于宋代湖南农业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国农史》,2013年。

[3] 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2010年。

[4] 吕思勉:《中国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5] 范鹏飞:《中国朝代梳理》,《商情》,2014年。

[6] 王溥:《唐会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7] 王迎双:《论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征及其原因》,《考试周刊》,2014年。

[8] 剑锋:《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宋朝》,《学习时报》,2009年。

责任编辑:黄祥深

文字校对:夏 雪

猜你喜欢
商业农业经济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国内农业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商业前沿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商业前沿
商业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