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松
摘 要: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工程钻探,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对磨盘沟尾矿库进行了详细勘察,查出了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建设将要采用的基础形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尾矿库;初期坝;承载力;排水井
建筑概况:拟建尾矿库等级为三级,建(构)筑物主要为初期坝、排水管、排水井、消力池等。
1 地形地貌
拟建尾矿库为山谷型尾矿库。山体倾角约20~40°。尾矿库库区大部分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沟谷两侧山顶岩石基本裸露,库区沟谷及坡面植被发育。区内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地形标高在650~840m之间。地貌单元属山间沟谷地带。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区地质构造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中段,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构造通过坝址及库区,沟谷顺直且较狭窄,沟谷内无地表水出露。库区及坝址山体稳定,地质构造简单,无不良地质作用,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性小。为查清库区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野外勘察期间,采用地质罗盘对库区岩体结构面产状进行了实测。
测量结果见下图:
2.2 地层结构
根据钻孔揭露,将勘察范围内地基岩土按物质组合、埋藏条件及成因类型等特点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分述如下:
1层杂填土:杂色,主要由碎石块、矿渣、粉土及砂土组成,稍湿,松散。
2层角砾: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片麻岩风化残积物,一般粒径2~30mm,最大粒径超过50mm,含量约占50-70%,最大粒径60mm,充填物为砂土,多呈棱形,磨圆度、光洁度较差,稍湿-饱和,稍密-中密。
3-1层片麻岩:青灰-黄褐色,隐晶质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多呈砂粒状及碎块状,節理裂隙很发育,为强风化层。
3-2层片麻岩:青灰-黄褐色,隐晶质结构,片麻状构造,岩芯多呈碎块状及块状,节理裂隙发育,为中等风化层。
2.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1层杂填土:该层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性质差。
2层角砾:该层呈稍密-中密状态。
3-1层片麻岩:为强风化,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该层物理力学性质建议值:摩擦系数f≈0.60,黏聚力标准值c≈20kPa,似内摩擦角φ≈70°。渗透系数k≈6.5×10-4cm/s。
3-2层片麻岩:为中等风化,较软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层物理力学性质建议值:摩擦系数f≈0.65,黏聚力标准值c≈25kPa,似内摩擦角φ≈75°。渗透系数k≈5.5×10-8cm/s。
2.4 地下水
场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
3 地基工程分析
3.1 地层承载力
场区内各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变形模量Eo(MPa)、压缩模量(Es)评价如下:
2层角砾:fak=280kpa
Eo=30Mpa
3-1层片麻岩:fak=500kpa(经验值)
3-2层片麻岩:fak=2000kpa(经验值)
3.2 场地土地震效应
该区大地构造处于Ⅰ级构造单元中朝准地台(Ⅰ2),Ⅱ级构造单元燕山台褶带(Ⅱ22),Ⅲ级构造单元承德拱断束(Ⅲ62),Ⅳ级构造单元大庙穹断束(Ⅳ202);场区内地层结构构造简单,分布连续,未发现活动性断裂通过本区。根据场地土名称、性状及估算场地等效剪切波速为210m/s,判定该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场区覆盖层厚度介于0.5-17m,建筑场地土类别属Ⅱ类,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值初期坝附近为0.45s。
4 结论与建议
1)建议拟建初期坝、排水管、消力池以3-1层片麻岩(强风化层)为地基持力层。初期坝左右坝肩与山体接触部位,应将山坡松散覆盖层及植被全部清除,保障坝肩与稳定岩体充分接触。拟建排水井以3-2层片麻岩(中等风化层)为地基持力层。
2)为防止雨水冲刷初期坝及后期坝坝肩,在坝肩处设置截水沟,将山坡雨水引至库外,以保证初期坝及后期坝坝肩不受破坏。
3)区内地下水位变幅为1.50-2.00m。
4)区内最大冻土深度约为1.26m。
5)基槽开挖过程中,如遇软弱土应清除,严禁基底浸水、冰冻或人为扰动;如遇地下水,可采用“明排”方法进行排水,基槽开挖后,应加强验槽工作,遇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参考文献:
[1] 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07-01实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2008-7-30实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012-08-01实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