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泽富 聂强强 石涛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宜城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方法]在宜城设置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在同一地力和栽培条件下,比较各品种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表现。[结果]鄂麦170和矮麦027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及产量表现突出,适合在宜城大面积推广种植。[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新品种在宜城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小麦;品种;展示
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1-0048-02
Abstract[Objective]To select high yield, high quality and multiresistance wheat varieti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Yicheng.[Method]Growth period,main agronomic performance, resistance and yield of varieties were compared in the same land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s by arranging display experiment of new wheat varieties in Yicheng. [Result]The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resistance and yield of Emai 170 and Dwarf wheat 027 were prominent,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widespread promotion in Yicheng.[Conclusion]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widespread promotion of new wheat variety in Yicheng.
Key wordsWheat;Variety;Display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湖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4.07万hm2,产量2.81亿kg。由于种子市场的放开,近几年全市小麦种植品种达20多个,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宜城市小麦品质和种植效益。为了解小麦新品种在宜城市的适应性、丰产性,解决该市小麦品种“多、亂、杂”的问题,2016年秋在该市开展了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为小麦新品种在宜城市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宜城市郑集镇金铺村万顷生态农业公司基地,地势平坦,土壤质地为中壤,肥力中等,常年小麦产量水平为5 250~6 000 kg/hm2,前茬作物为杂交中稻。
1.2参试品种
共9个品种,包括西科麦3号、襄麦35、鄂麦19、矮麦027、先麦12、新麦9817、鄂麦170、邓麦996、郑麦9023,其中郑麦9023为对照品种。
1.3试验设计与方法
共设9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试验采用随机排列[1-2],每个处理种植1个展示区,不设重复。每个展示区宽4.0 m、长100.0 m,面积400.0 m2,四周设保护行。整地、播种、施肥、除草等管理措施统一[3-4]。
试验地前茬作物杂交中稻收获后机械旋耕,播前施40%复混肥(N25%、P2O5 10%、K2O 5%)600 kg/hm2作底肥。2016年10月20日机械精量条播播种,播量225 kg/hm2,10月26日出苗,11月2日齐苗。2017年1月5日追施腊肥,施用尿素75 kg/hm2。2月4日用麦佛(苄嘧磺隆)+阔净(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化学除草1次[5]。3月4日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井冈霉素+1.8%阿维菌素乳油综合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麦蜘蛛。4月14日用30%戊唑·福美双加水溶性营养肥料开展“一喷三防”。5月21日统一机械收获。
1.4调查指标及方法
1.4.1
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分蘖前在各小区内选定有代表性的1行作样行调查全行基本苗,求基本苗数;12月下旬冬至前后调查固定样行内的总茎蘖数,求冬至苗数;翌年立春前后,调查固定样行内的总茎蘖数,求立春苗数。小区有50%茎秆基部第一节间伸长1 cm时记载拔节期;50%的麦穗顶端(不含芒)露出剑叶时记载抽穗期;85%麦穗中部的籽粒大小及颜色接近正常,内部变硬时记载成熟期;出苗至成熟的天数记为生育期。小麦成熟前五点取样,每点各取10株,量地面至穗顶(不包括芒)的高度,记为株高。
1.4.2
抗逆性和病害。各病害的病情发展已基本稳定后调查各小区小麦的抗逆性和病害情况。病害调查时间:小麦条锈病调查在4月上旬或中旬,小麦白粉病调查在4月中旬或下旬,小麦纹枯病调查在4月中旬或下旬,小麦赤霉病调查在5月上旬或中旬。按五级制计算各病害病株(穗、叶)率、病情指数和严重度。
病株(穗、叶)率=病株(穗、叶)数/调查总株(穗、叶)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穗、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株(穗、叶)数×5] ×100
1.4.3
产量结构。成熟前调查固定样行内的有效穗数。每小区随机选取50穗混合脱粒,数其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粒数。从晒干籽粒中数取2个500粒称重,结果相差不超过05 g,2次数值相加,即得千粒重。
成穗率=有效穗数/最高总蘖数×100%
理论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0.85(八五折计)
增产率=(处理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对照小区产量×100%
1.5数据统计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最终结果用平均数表示。
2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及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播种当天开始降雨,持续到10月30日,累计降雨92.3 mm,此轮降雨缓解了宜城市秋收期间天干少雨导致的田间墒情不足的压力,有利于小麦发芽出苗,使展示田小麦出苗“早、全、齐、匀、壮” [6]。越冬期间以晴天和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较高,加之土壤墒情好,麦苗生长、分蘖迅速,群体密度较常年偏大。由表1可知,矮麦027分蘖率比对照郑麦9023高,其他品种均比对照低,各品种分蘖率由强到弱依次是矮麦027、郑麦9023(CK)、邓麦996、新麦9817、先麦12、襄麦35、西科麦3号、鄂麦170、鄂麦19。鄂麦170、襄麦35、鄂麦19、邓麦996这4个品种生育期比对照郑麦9023长,其中鄂麦170生育期为213 d,比对照长5 d,其他3个品种比对照长2~3 d;西科麦3号、矮麦027、先麦12、新麦9817这4个品种生育期为205~207 d,比對照短1~3 d。
2.2抗逆性和病害情况
2016年11月下旬、2017年1月底和2月初宜城市遭遇3次低温降雨过程,但持续时间不长,对小麦生长影响小,展示田小麦未受冻害。立春后,宜城市雨量偏多,其中4月8—9日经历一段雷暴大风天气过程,除了矮麦027和先麦12,其他品种展示田块均出现倒伏现象,其中西科麦3号倒伏最严重,倒伏面积约占25%,各品种倒伏情况见表2。
2017年春季持续阴雨天气加之小麦群体密度偏大,为该年度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条绣病等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3月4日和4月14日对品种展示区病虫害进行了2次飞防,赤霉病、条锈病表现在后期较轻,但是纹枯病表现仍然较重。5月5日对各品种纹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进行了定点调查,在各品种间定点调查100株。受气候因素影响,该年度纹枯病发病普遍,病株率达100%,发病最重的是先麦12,病情指数为37.3;发病最轻的是西科麦3号,病情指数为20.0。赤霉病发病最重的是先麦12,病情指数为12.5,其次是襄麦35,病情指数为10.8。条锈病只在西科麦3号田块发生,病情指数为0.2。白粉病在试验年度各品种展示田块中均未被发现。
2.3产量结构
由表3可知,各参试品种理论产量为4 164.0~7 069.5 kg/hm2,品种间产量差异明显。产量比对照郑麦9023高的有5个品种,产量由高到低依次是鄂麦170、矮麦027、襄麦35、先麦12、西科麦3号,其中鄂麦170和
矮麦027产量为7 069.5、6 492.0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32.46%、21.64%。产量比对照低的有新麦9817、邓麦996和鄂麦19这3个品种,分别比对照减产21.98%、18.75%、1743%。
3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鄂麦170、矮麦027、襄麦35、先麦12、西科麦3号等品种较对照郑麦9023增产明显,丰产性较好。鄂麦170和矮麦027长势和综合抗性较好,可大面积推广,应注意鄂麦170熟期。先麦12和襄麦35丰产性较好,但是纹枯病和赤霉病发生相对较重,在做好纹枯病和赤霉病防治,控制病害发生的情况下,仍可以大面积推广。西科麦3号抗倒伏能力弱,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群体密度。新麦9817、邓麦996和鄂麦19产量较低,表现不佳,不宜在宜城市推广。试验年度属特殊气候,该次展示试验数据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郭东升,李彩萍.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农业科技通讯,2008(5):32-33.
[2] 袁延乐,李祥惠.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种业导刊,2014(12):14-15.
[3] 李淑梅,马俊,董丽平,等.小麦品种比较试验[J].天津农林科技,2014(6):12-13.
[4] 王书文,鲁飞,沈庆荣,等.2014—2015年度凤阳县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6):43-44.
[5] 吴岩松.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7):43-45.
[6] 胡立勇,丁艳锋.作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