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崛起四策

2017-05-30 09:09秦海霞
国企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军功诸侯国法家

秦海霞

虽然秦国自西周开始就已经是一个附庸西周的诸侯国,但是因为地处华族文化区域之外,长期以来其实是被视为蛮夷。这种被歧视之痛,成为了秦国历代国君心中的隐疾和奋发图强的根源。

被迫变革

关于秦人的起源,历史记载说法不一,究竟是华族一支还是蛮夷一支,莫衷一是。传说秦的一位部落首领非子曾经为周孝王养马,因为这位非子养马非常有一套,马匹繁殖得快,周孝王为了嘉奖他,将秦谷一带封赏给他,这成为“秦”这一名字的由来。

西周末年,受北方蛮夷挤压,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阳,在这一过程,秦的首领一路护送,因为这一功劳,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且封的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一等——公爵,这位首领也就是秦襄公。秦襄公回去后通过与蛮夷作战,将原来西周都城所在的地方重新收复,在关中逐步扩大了地盘。

秦国君主是公爵,品级并不低,而且是周王正式册封的,并非武力强取豪夺,但是无奈就是被其他诸侯国看不起。举一个例子,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秦既是参战国,也是战胜国。然而一个半月举行践土之盟的却没有秦。

事实上,当时其他的诸侯并不把他们看作诸侯,而是将其视为蛮夷“西戎”之一。即使当时秦的首领是赫赫有名的秦穆公,也只是被认为是暴发户,没有资格与其他诸侯平起平坐。

之所以会如此,最大的根源在于其他诸侯国自认为华族,而秦国则来历有疑,而且文化落后,几乎和蛮夷等同。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生活方式,还是一大家子人都住在同一间大屋里。这多半是游牧时代住帐篷的习俗,但在已经设立男女之大妨的华族眼里就非常不文明。与此同时,其他诸侯国国内文化兴盛,而秦国境内则仍是一片文化蛮荒,这更让其他诸侯国看不上眼。

商鞅变法

这种被轻视被忽略的现状必然引起秦的巨大心理不平衡。不过秦人并没有因此怨天尤人,而是想尽办法来改变现状。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商鞅变法。

公元前361年,19岁的秦孝公即位。这位新君主感到秦国局势危亡迫近,魏楚欺压不说,内部贵族也压他一头。他决心奋发图强,上任伊始,就下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得益于当时关卡不严,魏国的商鞅听说这一召贤令之后就来到秦国见孝公,得到重用。变法的具体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废除贵族领主制,在土地分配上实行的是地主制;废除封建制,在行政建构上实行郡县制;废除世袭制,行任命制。

废领主制,原先隶属于贵族的人民直属中央,这样人民就由国君直接控制。废封建制,卿大夫的采邑变成郡县,土地转为国君所有。废世袭制,所有的官员都由中央任命,权力就是国君的。也就是说,土地、人民和权力都集中到国君手里。

对这种中央集权制度的功过评价历来有分歧,但是针对当时秦国的国情来说,因为有一个发奋图强的君主在,再加上商鞅的一系列主张得到实施,秦国国力大增。

对当时秦国国力大增有巨大帮助的一招是按军功封赏。相对来说,集权制只是按军功封赏的前提,因为国君手里有了权力,同时也有了可以封赏的资本。秦国的军功按人头计算,杀敌一人晋爵一级。只要拎着敌人的脑袋来,就可以邀功请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对于当时秦国臣民来说,有军功,农民也能封侯;无军功,贵族也没面子。于是秦人个个“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也就是只为国君战斗,不为自己战斗;只杀外国人,不杀秦国人;只为高官厚禄杀人,不为蝇头小利杀人。由此,秦国被称为“虎狼之国”,名称虽不中聽,但与其他国家交战中,已经所向披靡。

学术新扬

春秋时期,宋、鲁、楚是三个文化大国,而秦的文化圈仍是一片空白。秦的民风原本彪悍,所以能在军功的号召下自动将自己打造成杀人机器。在蔺相如拼死维护赵国面子时可以看到,秦国的艺术形式还保持在“击缶”阶段,也就是敲瓦罐。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以“郁郁乎文哉”“文质彬彬”等来对秦国进行教化没有现实基础。于是法家填补了这片文化和学术的空白,同时也辅助秦国的历代君主將相在与其他国家交战时确立优势地位。

相对于墨出于宋、儒出于鲁、道出于楚,法家本身没有地域限制,著名的几个法家本身都不是秦国人,效力地点也不同。法家经过实践,也比较得出来,最合适“货与帝王家”的地点是秦国。

法家在先秦诸子中很异类。东方的儒、墨、道都是理想主义者和复古主义者。道家向往太古,讲的是天道,墨家向往禹世,讲的是帝道,儒家向往东周,讲的是王道。法家却是实用主义者和功利主义者,主张面对现实,规划未来,他们讲霸道。而与此同时,秦国要图强,自然一拍即合。因此,从上层做起,严控群下的法家就有了落实的基础。

法家在秦国大显身手,大展宏图。他们依靠的仍旧是君主拥有集中的权力,使用的手段是赏罚并重,赏则高官厚禄,罚则峻法严刑。在这样的情况下,铸造了一个举国上下、步调一致、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国家,战斗力陡然增强。

匡罗人才

秦国崛起的过程中,将所有不利的因素都极力向有利因素转化,国家无文化基础所以引入法家是一方面,国家人才匮乏所以广罗人才是另一方面。

秦国君主重用客卿,一是打击了国内贵族,二是削弱了其他国家的实力,因为从其他国家收罗过来的人才都对本国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春秋时期,秦穆公得知在楚国为奴的虞国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急不可待地要用高规格的礼仪迎接他。公孙枝认为,用这样的阵势去赎一个奴隶,会因惊动楚人而不可得,于是就用五张羊皮把百里奚换了回来。秦穆公与百里奚颇为谈得来,想拜他为相国,百里奚谦辞不受并推荐了宋国的蹇叔。经过一番周折,不仅请来了蹇叔,连他的两个儿子也一起请来了。随之,蹇叔被拜为右相,百里奚被拜为左相。正是在这一干外来人才的辅助下,秦国才在大西北站稳了脚跟,奠定了强国的基业。

秦孝公继位后,以情辞恳切的“求贤令”昭告天下,商鞅就是被其所吸引,来到了秦国,成就了秦孝公的志向。之后的秦惠文王虽然“收拾”了商鞅,但仍继续任用外籍人士,拜魏国的张仪为相,采用连横的方针,削弱了其他六国的力量。

秦昭王“五跪得范雎”的故事,一直被人视为礼贤下士的典范。魏人范雎本在中大夫须贾门下。他在齐国受到齐王的重视,但被须贾嫉恨,不得不装死来避祸,被出使齐国的秦国使者带回秦国。秦昭王曾先后五访范睢,跪而请教治国方略,方才打动了范雎答应辅佐秦昭王。

秦庄襄王任用的吕不韦、秦始皇任用的李斯,也都不是秦国人。这些外来人才,给秦国带来了新鲜而强劲的力量,成为大秦崛起的基石之一。

猜你喜欢
军功诸侯国法家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赵盾擅权及其影响
屈原之死
古代军队如何计算军功?
军运会:让友谊之花绽放赛场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屈原之死
小小书法家
没法守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