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平
每当看到垭口那棵巨大的黄葛树,就知道三百梯要到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公共汽车到歌乐山需要从牛角沱出发,经新桥、山洞上山,需要好几个小时,完全是长途绕行。所以当年我回歌乐山婆家,主要还是靠走路爬山。
汽车坐到烈士墓,然后就开始步行,爬山。当时从南岸到歌乐山,跨长江沿嘉陵江,再登山,路途遥远。喘口气抬头望,百年黄葛树静静矗立,如同一位祖宗在等候,我们抖擞精神走向三百梯。
那时古道这个词语还不流行,我们把三百梯称之为“老路”。
登上一步又一步已无棱角且深浅凹凼的石梯,来到浓荫如华盖,树身庞大的黄葛树下,承接几股垭口清凉的风,不经意间便浸润到了远古的气息。
可惜后来这个远近闻名的古树仙逝了,是因为有了辣子鸡一条街后。据说是因为油污毁掉的,老板还赔了罚金,并在古树处雕塑了一个黄葛树桩谢罪祭奠,又在旁边种了一棵黄葛树。
中国人毕竟是华夏的子孙,有着深厚文化的血脉,一旦吃饱穿暖,就开始怀古。于是我知道了三百梯可查记载可以追溯至明清,已有好几百年历史了。
据乾隆《巴县志》卷二《关隘》记载:“高店,隘口,县西北四十里,直里一甲,石路陡峭,盘五里而上,高临歌乐山……”这里的“石路陡峭,盘五里而上”中,定有三百梯。因为,上了三百梯,走一段缓坡路,才能够到达“隘口高店”。
在过去,这石梯石条组成的道路,被老百姓称之为“中大路”,仅次于官道。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商贾,贩盐贩米的骡马队,赤脚上阵的百姓,都在上面熙来攘往,热热闹闹。这条远可到达陕西的路如今称之为“秦巴古道”,全程都是青色条石铺就。堅硬的石头路也经不起千人踏万人踩,更经不起沧海桑田,我们如今去寻觅见证古道,也只能看见是些微片段,可谓笔断意不断。
歌乐山高店子是秦巴古道上一个比较完整的所在。
盘山公路上汽车冲上飚下,不是有心人是捕捉不到这条老街的。一个一晃而过的口子便是高店子古街入口处,所以古时候被称之为“隘口”。试想,古代歌乐山高山连绵,只有高店子这条“中大路”贯通南北,故有“高店关”之称,据当地老人说,其关口就在老街中部微微凸起处。过去此地设有一道关门,旁边还有收押犯人的卡房和官府设置的官店。据《清代巴县档案汇编乾隆卷》第53页记载:“上由西路璧山、铜梁、合州,自城起递解,必由高店子,原修有卡房一所,现存,周围垣墙丈尺不高,应宜修补。”
现在高店子一条大路贯穿无阻,两旁都是民居,没有一点官府的痕迹。
尽管高店子的石板路被水泥柏油层层覆盖,好像消弭了历史,好在还有摇摇欲墜的老房子和耄耋老人。生于斯长于斯养老于斯的李老伯告诉我们,从解放前到解放后的1957年,高店子街都是肝胆俱全,油盐柴米酱醋茶,布店药铺煤站豆腐作坊黄糕店客栈酒肆……是歌乐山当时最热闹最兴旺最方便、生活用品最齐全的商业中心。
李老伯1952年就读的高店子小学,其前身是座庙,他还看见过金灿灿的菩萨,90年代高店子小学才归并到新街上去了。李老伯家就住在街头,起早贪黑过路的马蹄声脚步声常常进入他的梦境。
后来公私合营,成立人民公社,将七零八碎的生意店铺归拢,把零散的土地归为集体,加之公路的完善,歌乐山的商业中心就由老街高店子慢慢转移到新街上去了。高店子便渐渐沉静落寞,真正老了起来。
寻找古道金刚坡段是在一个冬日暖阳天。
我们离开高店子已经中午11点左右。本来可以直通的古道被市林科院办公大楼占据,只好绕道欧家湾,经过一个被清翠水松、水竹抢夺风采的枯萎荷塘,然后向右穿过林科院走上一条碎石路经过十几棵高大的香樟树,便又续上了老石板路。这段平直古道,一边靠田野一边临水沟,中间条石横放,两边条石竖放镶边,看来曾经是条考究和风景如画的中大路。沟壑边有高大的青杨树和槐树,沟壑上面被野生青藤覆盖。
如今的古道石板有点七拱八翘,但走到上面很有走在久远的仿佛。然后顺坡而上,来到公路上,老路又不见踪影了。据《渝合十塘考察记》载:二十五里金刚坡,位于歌乐山西北坡,现存三塘坡、三塘院子相关地名。这些老地方老路又在哪里?如何续接上呢?我们还需从金刚坡下山到冷水沟。
深冬季节,草枯叶黄,满地满山,但仍有绿叶在枝头,冬阳温暖明媚,万物气息腐朽而芬芳,虽然前路不明,我们一点不恐慌,反而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洒脱。
走到一个岔路口,我觉得应该往左下,另外两人说该右上,我看了看,左阴右阳,大冬天的,先往阳光灿烂之处走了再说。在阳光的诱惑下,我们走过大片绿藤坝,走过大片笆茅草地,穿过长满青松的峡谷和蜿蜒干枯的山湖……居然意外看到崖壁上挂有一牌子,上书:金刚坡生产队。
我们加快脚步寻找下山之路,结果越走越高,眼前出现一平坝,坝中笆茅草高大丛生,支支长毛蓬松绽放,洁白耀眼轻盈;几大丛火棘子豆豆红得如火如荼,仿佛要点燃整个草甸子。我们迷失在笆茅草红豆丛中,虽然饥肠辘辘,但兴致勃勃拍照。有人甚至摘下火棘子扔进嘴里,边吃边遥想:说不定古时候有人也误入这里,也是口干舌燥饥肠辘辘,抓一把红豆充饥解渴也是可能的。
深一脚浅一脚走出草甸,终于见到人,问下山路,答,应该倒回去往下。你们绕回来了。倒回去不可能,脚耙手软坚持走到矿山坡,搭车再下盘山公路,这段探秘才算结束,还是意犹未尽。
编后: 据说歌乐山很神秘的!
从小长在歌乐山山脚的小编,看到此文便一发不可收拾。
小时候,小编听说歌乐山很神秘。在歌乐山上关押过的共产党,女人没有一个当叛徒的,比如江姐、双枪老太婆等等。再据说,《红岩》作者罗广斌1949年以后给党组织写了个秘密报告,反映歌乐山的渣滓洞、白公馆的奸细,报告关键的两页神秘失踪到现在都没有下落。
长大了的小编知道,一个涉枪劫匪身带命案潜逃八年,最后在歌乐山遭万人围追堵截,被两个便衣击毙后,警方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集体一等功。
歌乐山每年的八九月要封山防火,别处都是冬季封山防火,只是严查火种,这里是夏秋季节封山防火,而且是外来车辆一律不许进入,进出要查验户口本、身份证,小编至今也不明白,歌乐山的防火为何跟别的地方不同。
歌乐山,真是很神秘,这就是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