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铃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朗读教学过程无法量化和朗读效果无法进行书面考查,教师缺乏相应的研究,造成课堂朗读训练有余而效果低微,学生书面表达胜于口头表达的尴尬局面。如何让教师摆脱朗读教学的困境,有效“突围”,探求行之有效的朗读方法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给足朗读时间,循序渐进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涵泳工夫兴味长。”足见朗读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一是时间要充分。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材安排每节课的读书时间,充分让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时做到:声音洪亮、咬字清楚、发音正确,逐步做到不破句、不添字、不漏字,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二是指导要正确。课堂上,除了有充足的朗读时间保证外,还需要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否则再多的时间也是枉然。首先,教师要对文本有深刻理解并把自己的情感带入课文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其次,教师在精选朗读内容的同时,还要在朗读技巧上作指导,如:读书时的节奏停顿、语调高低、轻重缓急、语气安排、语速快慢等。
三是过程要合理。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化无声语言為有声语言的阅读活动过程。因此指导过程要循序渐进,做到任务明确、示范正确、读有成效。每次朗读要有明确的任务,学生才有读书的内驱力,带着问题读书,也才有思考;要求学生读好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示范能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只有这样,朗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活化朗读形式,鼓励参与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课堂的需要,变换不同的读书方式,能促使学生保持良久的朗读兴趣。如: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语感弱,为了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阅读情感,可以用示范朗读。需要读书思考或反复练习,同时要提高朗读的参与度,可使用自由读或者默读。如遇到课文中对话较多,为了表达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以及加深阅读理解,可采用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或内容总结时,可选用齐读。总之,不管使用哪种朗读形式,教师要尽量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其中,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朗读。
三、追求朗读个性,体会情感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而朗读是学生在体验课文情境后用有声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个体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体会情感,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表现,因此,单一的方式、统一的要求容易造成读书疲劳。同时学生在朗读上有个性差异,有的擅长情感朗读,有的擅长角色朗读,而有的理解能力强。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
在朗读上的优势,安排不同的读书形式,取长补短、多法并用,使朗读活动达到最佳的
效果。
四、关注朗读评价,赏识激励
正确、流利是首要目标,在初读课文时,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是否添字、漏字,是否注意停顿及语气的轻重缓急等。有感情朗读需在学生自由读、充分读、欣赏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再作适当点拨,从而达到内化语言、升华情感的目的。
掌握评价方法。首先评价语言要丰富,“你读出了快乐的感觉,要是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你一定是作者的好朋友啊!”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如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同桌互评等。评价宜以正面赏识、激励为主,适当点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善于聆听,在发现学生优点的同时提出更高要求,要引导他们从实践中掌握规律,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评价鼓励中树立自信,喜欢上朗读。
(作者单位:福建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田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