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枝
摘 要 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也需不断地创新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艺术品,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要求。本文对现代陶瓷雕塑的成型方法和装饰手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陶瓷雕塑的不断创新,使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创新;成型方法;装饰手法
0 引 言
传统的陶瓷雕塑表现手法虽然经典,但是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已经有些食之无味。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的界限也逐渐消失,人们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对于艺术的看法也随之更加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在传统基础上对陶瓷雕塑艺术进行改革与创新,为陶瓷雕塑作品注入个性特点和时代精神就显得十分重要。
1 现代陶瓷雕塑的成型方法
(1)直接成型
在现代陶瓷雕塑中,直接成型的手段是最为常用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成型方法,其主要方法有:拉坯成型法、泥条盘筑成型法、泥板粘接成型法、泥条泥板混合成型法及捏塑成型法等。陶瓷艺术家只需按照自己的构思,用自己的双手对材料的形状进行塑造就可以了。这种成型方法能够让陶瓷作品有着浓郁的原始风格,对艺术家的艺术思想能够有一个更为淋漓尽致的表达,极具个性,是对传统陶瓷雕塑中所强调的“规整性”的颠覆,更符合现代人追求自由、张扬自我的审美意识。同时在材料的选择上,直接成型的特点使得材料对陶瓷雕塑的影响很小,材料的精细程度如何远不及陶瓷艺术家对材料的运用手法重要,为了制造出一件优秀的陶瓷雕塑作品,艺术家需要不断地在同一件作品中去感悟,熟练自己的制作技巧。
(2)间接成型
间接成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直接使用陶瓷艺术家的双手,而是利用模具达到使陶瓷雕塑成型目的的手法。虽然使用模具的方式与直接成型法相比,缺少了原始的美感与独一无二的特色,但是对推进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各地的陶瓷制作工坊基本上都以间接成型法为陶瓷雕塑制作的主要方式,在间接成型的手段之下,陶瓷艺术家只需要使用模具就可以快速实现陶瓷雕塑的成型,加快了陶瓷雕塑作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了制作效率,使得精美的陶瓷雕塑作品可以实现大批量的生产。不仅如此,陶瓷艺术家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创意与灵感可以体现在模具的制作上,通过模具将更多的艺术灵感具象化,用最简单、最方便的方式使之进行传播,促进产品的市场化发展。但是量化生产也给陶瓷雕塑作品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说,间接成型的陶瓷雕塑作品在大规模的生产中不可避免地要以牺牲精细程度为代价,导致虽然制作出的陶瓷雕塑作品看似精美,但是千篇一律,细节禁不起推敲。在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如何做到在不放弃陶瓷雕塑作品量化生产的同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创新,是当前陶瓷产业从业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比如可以利用目前十分火热的3D打印技术将细节做工最好、最为精美的陶瓷雕塑作品进行量化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作品能够尽可能的保证其具有“原汁原味”,在量化造型的基础上将陶瓷雕塑作品内在的灵魂也“复制”出来,提升其艺术价值,促进陶瓷市场的不断发展。
2 现代陶瓷雕塑的装饰手法
(1)对传统装饰手法的创新
陶瓷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陶瓷艺术也需不断地创新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的陶瓷艺术作品,以适应新的时代环境要求。传统的陶瓷雕塑创作是有着很多规矩的,无论是原料的选择还是烧制的过程,一旦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陶瓷作品出现一些“缺陷”,而这些“缺陷”一旦产生,就会被视作“废品”进行淘汰,不能够称其为陶瓷艺术品。然而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对于这些“缺陷”却有着另类的解读,比如说传统陶瓷作品中釉色的缺陷代表着这件作品的不完整,但是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却认为有这种“缺陷”的作品,是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这种思想代表着新的审美情趣,也让陶瓷艺术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正因如此,雕塑艺术家会有意识地在陶瓷雕塑制作和烧制的过程中创造一些突发事件,试图制作出更为独特的作品。比如说在一些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中,经常使用到“起泡”这一表现形式,陶瓷雕塑艺术家需要借助泥、火、釉三者之间在烧制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反应,来实现这种“意想不到”的“缺陷”效果,等待“起泡”的过程是激动人心的,这一过程本身为一件陶瓷雕塑作品注入了更多的创作乐趣,使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了更加迷人的魅力。
(2)装饰手法的反借用
一件陶瓷雕塑作品的审美价值不仅仅取决于艺术家对于陶瓷雕塑作品的设计以及为其注入的思想价值,也取决于艺术家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对其进行制作。泥、火、釉三者构成了陶瓷艺术的语言,三者之间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也就是说,陶瓷雕塑艺术家如何对泥、火、釉进行控制,决定了陶瓷雕塑作品的外部特征。比如,在火的高温作用下,泥土与釉发生反应,借助二者之间的不匹配收缩,有意识地导致产生釉面开裂的现象;再比如说,烧制之前在陶瓷雕塑的泥坯上滴上一些油、或者撒上一些盐,就会使陶瓷雕塑作品形成缩釉效果。这些都是对常规“缺陷”原理的应用来达成另类的装饰效果,是一种“反借用”。现代陶瓷艺术家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借用这些手法,给自己的陶瓷雕塑作品以更多的表现可能性。
(3)对材质的直接借用
对材质的不同选择,会导致最终制作出来的雕塑作品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与审美效果。材质本身具有的特征会影响陶瓷雕塑作品的特点与感染力。比如说,陶泥和瓷泥是两种材质特征有着一定差异的制作材料,陶泥质地更为酥松,粗犷而质朴,具有原始而自然的风味,但缺少精雕细琢的功能;而瓷泥则更加细腻,能夠胜任一些需要严谨工艺的精致陶瓷工艺品的制造。那么,在制作粗狂题材的陶瓷作品时,就要选择陶泥为制作材料,而制作具有精致的小型摆件时,则要选择质地更为细腻的瓷泥为制作材料。这样的选择手段能够让具有不同功能的陶瓷雕塑作品更好地发挥其使用价值
3 结 语
总而言之,现代陶瓷艺术家以开放的艺术眼光对传统陶瓷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发展,使当前陶瓷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今后,陶瓷艺术家仍然要不断发扬优秀的传统陶瓷文化,并结合现代艺术语言进行更具创造力的陶瓷雕塑作品的制作,使陶瓷艺术更具时代色彩。
参 考 文 献
[1]包林平,张仁保.谈当代陶瓷雕塑艺术的表现语言[J].陶瓷研究,2011(02):34-35.
[2]张书畅.论汉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的形成[J].中国城市经济,2011(18):321.
[3]郑开明,陈春华.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研究[J].艺术科技,2014(01):165.
[4]林建华.现代陶瓷雕塑表现手法探究[J].艺术科技,2015(02):135.
[5]洪梓桦.在陶瓷雕塑创作中感受艺术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6(04):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