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总书记还说“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书记又说:“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
2017年3月两会李克强、弭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环境,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生态的关注和李克强总理把垃圾分类提到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政府对环境污染的重视。
生态环境跟百姓每天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垃圾。垃圾是城市的附属,城市的运转每年将产生上亿吨垃圾。垃圾围城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垃圾埋不胜埋,烧不胜烧,造成一系列严重危害:
污染大气,露天堆放,释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污染水体,堆置或填埋,产生酸性、碱性、有毒物质。生活排放出的含汞、铅、镉等废水;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许多致病微生物,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孳生地;侵占大量土地等等。不要垃圾围城,不愿垃圾围城,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黎民百姓的一致共识。
科学的垃圾处理,充分利用垃圾刻不容缓。垃圾处理链条收集、运输、转运、处理处置四环节,而垃圾分类是优化垃圾处理链条的重要环节,垃圾分类是垃圾的正确处理的先决条件。
作为最典型的公共管理问题,垃圾分类是全社会的综合系统工程,必须从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全社会共同发力,缺一方而不可为。而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环境短板的大背景下,垃圾分类全面推广仍然需要啃下硬骨头。
2016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文,明确到2020年度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分类,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率达35%以上。
2017年北京市垃圾管理将推广垃圾分类“大小桶”模式,实行干湿分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99.85%。为北京点赞!
居民小区是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的源头,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再利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既是改善社区环境,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垃圾变废为宝的重要举措。
环境是由每个人决定,百姓须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人人参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长期坚持,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