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政策支撑体系研究

2017-05-30 10:48张则瑾万劲波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众创业

张则瑾 万劲波

摘要: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文章重点分析了大學生创新创业现状与重要意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现状与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改善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搭建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完善创新创业专业服务、创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F 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7)04—0349—05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国办发布《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印发《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龙头骨干企业、高校院所等建立的专业化众创空问加快发展。在系列“双创”政策引导下,社会各界不断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大学生也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逐步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据统计,2014年近40万归国人员中15%选择了自主创业,2015年新毕业大学生创业比例同比增长近一倍,全国逾千万的网络创业群体中大学生占到6成。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内的“双创”有效支撑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016年,众创空间数量超过4 200家,与3 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创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超过40万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近1 000家,提供180万个就业岗位。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795万,自主创业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文中重点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意义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重要意义

大学生创业一方面能够激励自我价值实现,释放青年人才资源的创业动力,另一方面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的毕业生中6.3%选择了自主创业,相比2014年的2.9%提高了一倍,基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和鼓励、企业家的社会认可度、创业的荣誉感和经济收益,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愿意直接去创业。然而2016年却回落到了3.1%,意味着大学生创业趋向于理性,也表明大学生创业存在诸多挑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有着以下3方面的重要意义。

1.1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扭转传统就业观,拓宽青年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渠道

从20世纪初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到后续的大学生自主择业再到如今的大学生主动创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全国高校学生咨询和就业指导中心曾做过问卷,结果显示,有强烈创业意愿及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占78.95%,反应出了大学生对创业的渴望。创业作为就业渠道已经被大部分大学生接纳、推崇,作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渠道。许多年轻人认为,现在已经没有永恒的职业和岗位,不受时间和场所限制的弹性工作、第二职业也不新鲜,通过创业重新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就是一种成功。

1.2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同时促进“新经济”的培育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30%,相比之下,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问。在现有经济结构下,全社会每年只能提供约1100万个就业岗位,而每年新增待就业人数约2 400万以上,年度缺口日益增大。大学生创业是促进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的现实渠道。大学生能够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本身就是成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催生全新的职业,带动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促进“新经济”加快发展。

1.3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利于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需求带动政府建设面向大众的“双创”服务体系。各地综合运用各类创业扶持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企业招用毕业生,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创业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海绵效应”。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每个人的创新创意和创造活力,有利于打破社会纵向流动的固有层级,改变和重塑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包容式发展,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大学生创新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新经济发展、扭转就业观念、促进自我价值实现都有重要推动作用。大学生创业不仅深入到新兴科技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多个领域,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对新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兼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2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挑战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逐渐涌现:有成了时尚达人的聚美优品陈欧,有稳居中国十大独立军事类榜首的铁血网创始人蒋磊,有提供各种优质资源的电驴创始人黄一孟等,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优势。

1)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现阶段创业成功大多依赖高科技和新商业模式,大学生多年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特别是理工科学生掌握的先进技术,为实现用“智力换资本”提供了必要条件。

2)创新精神和创业激情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了持久动力。现代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有着挑战传统行业和传统观念的信心,他们敢想、敢试、敢做。大学生大部分精力充沛,执着,拥有好奇心,因此总能出现创业奇迹。

3)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创业合作交流是最好的创业实践培训。以“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为特征,新一波创新创业浪潮正在形成发展。大学生通过收集、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创业活动,能够激发创业创意;通过涉足新领域,学会独立运作和经营,能够磨炼坚忍不拔的毅力;同学、朋友合作创办企业,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生创业面临创业动力不足、创业融资困难、创业服务不够精准、创业环境有待改善等诸多瓶颈,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于10%,存在打击信心、浪费资源等负面影响,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

1)“象牙塔”重视理论培训,实践培训相对薄弱。很多学校对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不健全,碎片化、单调、脱离实际,主要集中在创业概念的灌输和案例的介绍,就会导致缺少系统性、实践性的管理经营培训。虽然部分城市政府和高校建立了不少孵化器、产业园,但是入住率低,出孵率低、实践效果差。

2)大学生创业目标模糊,部分创业层次相对较低。除了部分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创业意愿外,其余毕业生创业源于自身就业压力大,创业收入高、准入门槛低等因素,由此导致大学生“精英创业”缺失、“草根创业”层出不穷,倾向于资金要求少、技术要求较低的领域,例如淘宝开网店、开咖啡厅,“短平快”项目居多。创业群体已迅速扩大,但大学生总体创业成功率依然相对较低。

3)创业经费来源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据调查,70%的大学生创业的第一桶资金来自父母的积蓄,大学生创业的成败影响整个家庭。一旦资金链的断裂就会导致创业企业失败。天使、风险投资等创业投资、创业平台爆炸式增长,但对大学生初创企业的信心不足,导致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投资更加慎重;同时社会投贷联动的机制尚未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创业投贷联动存在“肠阻梗”,往往烧完第一桶金就面临着创业失败的风险。

国外大学生对创业有信心,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不无关系。因此,各地和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面临的挑战开展针对性的创业培训,设立全周期一站式“创业援助服务中心”,除了提供与创业相关的信息服务外,还要定期举办有实操性专业培训和跟踪服务,对大学生“创业援助”申请实行“宽进严出”政策,为寻求创业机会的大学生提供详细的创业援助服务,建立健全涵盖校内校外各阶段、求职就业各环节、就业创业全过程的精细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3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现状与需求

大学生是“双创”最富活力的一支主力军,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创新创业向“纵深”发展,在降低创业准入门槛、简化创业手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营造良好创业生态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3.1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的基础框架已基本形成

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系列“双创”支持政策,形成系统的支撑体系。国务院印发了2个“双创”政策文件(国发[2015]32号、国发[2015]53号),有15项政策直接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8个国发文件,7个国办发文件),各部委也相继出台配套细化政策。政府和社会资本深入合作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商事制度改革为创业者营造宽松的准人环境;多元的财税政策为创业者拓宽融资渠道;专门针对特定企业支持创业担保贷款发展、针对大学生等特定人群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为创业门槛的降低、创业成功率的提高提供保障。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2016年4月6日,李克强总理赴“北大”等高校调研的同时也和“ofo”等著名学生创业代表交流。以人才发展为支撑,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正在塑造新模式与新业态。

3.2亟待完善普惠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措施

目前“双创”政策支持体系主要面对社会创业者,并不完全适合大学生的初创需求,例如人驻大学科技园孵化器的质量可能有所折扣等,需要结合“大学生缺乏成熟的创业经验”这一现实改进培养方式和支持模式。落实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离不开可操作性的配套举措。如“创业四川”行动启动以来,已配套出台文件30余个,形成“学业+创业”双导师模式,扶持近2万名大学生创业。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要求,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高校畢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拓展就业渠道,完善精准服务,强化困难帮扶,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要从社会化创新和终身学习角度来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能仅看经济效益,更要看社会效益,可以使充沛的大学生人力资源和充裕的社会资本很好地结合,减缓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资源相对短缺带来的冲击。

3.3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

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就是投资未来,使大学生能够在“双创”友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中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各尽其用,成为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的中坚力量,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持久动能。在某种程度上,传统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对社会发展,尤其是在造福弱势群体、缓解贫困与社会不平等方面的负面作用和正面潜力被经济利益所遮掩或者被人为忽视。有利于社会创新、包容性创新的创新创业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一样,应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激励支持。在多方协力推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规模化发展,创业带动就业的“滚雪球”效应加快形成,倒逼大学、企业、政府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治理转变:大学为毕业生适应创业型社会作系统的创业教育准备;很多企业为吸引大学生创业进行了相应的组织管理变革;政府作为公共机构,也积极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能力。

4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的政策建议

“双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人力资源质量,而且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社会发展模式。要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创业政策和就业服务,通过部际协调机制让各类支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1)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保证政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为“双创”腾出市场空间、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开辟内生发展道路。政府明确列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清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对阻碍创新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等体制性障碍进行清理,营造创新友好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鼓励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先试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和创新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科技、金融、人才等政策支撑体系和配套措施,确保“好的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得以落实。

2)搭建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和载体。改变政府直接面对创业主体,愿意锦上添花不愿意雪中送炭的习惯性做法,加强普惠性支撑平台建设。2015年9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53号),核心就在于要把推进“双创”与支撑平台构建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核心支撑平台来服务所有的创新创业主体。按照“政府支持平台建设、平台构建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服务创业创新主体”思路,使分散的資源与政策形成合力,发挥“政策支持+市场支持”协同效应。建设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市场化、专业化的众创空问,推动专业化众创空问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协同发展,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路演活动,共同构建创新孵化链条。引导创新创业人才与龙头骨干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整合科技、信息、资金、管理等现代生产要素,深入基层开展创新创业服务,补齐基层服务短板。

3)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专业服务。由于“双创”主体社会化趋势明显,大量个体创业者和小微创业团队的经营行为在工商注册、质量管理、缴纳税务、法律责任等环节难以适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甚至难以认定和监管,需要及时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实施细则和行业标准,依法规范认定和监管流程。通过“互联网+”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和专业辅导,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双创”持续发展:包括市场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创业投融资服务;检验检测、软件开发、研发设计、法律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

4)创新“双创”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校与企业、专业服务机构联合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化平台,主动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培育综合性“双创”人才。邀请留学归国人员、企业高管等创业精英加入创业导师队伍,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强化有针对性的创业就业辅导服务,更精准地促进“双创”人才供需匹配,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实效。开展创新创业慕课教育和全民教育,培养公民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夯实创新创业社会文化根基。

猜你喜欢
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众创业
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究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角下的广西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角色缺失及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