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在展项设计中的应用

2017-05-30 10:48:04赵开羿景海荣苗军马劲王菁杨冰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7年6期
关键词:TRIZ理论展览设计

赵开羿 景海荣 苗军 马劲 王菁 杨冰

摘 要 以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展览中的“宇宙灯塔”展项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专注于创新的TRIZ理论来解决展项设计中的工程技术难题。

关键词 展览 设计 TRIZ理论

0 引言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展览展示技术也随之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与此同时,观众的参观需求也逐渐提升,不再满足于简单、静态的实物陈列,更希望在科技类博物馆里收获多样化的乐趣。因此,当今科技类博物馆的展览设计中,运用多种展示手段进行综合展示成为趋势。而国内的科技类展项多为相互借鉴模仿,原创性展项很少。

对于新颖的原创展项,需要从众多高新展示技术中选出主题,并用合适的展示手段予以实现。在展览策划创意初期,未必能预见到之后与展示手段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但这些问题需要在后期具体实施时予以妥善解决。作为展览的设计人员,如何利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而迅速地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实现优秀的创意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以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展览中的“宇宙灯塔”展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例,分析如何利用TRIZ理论得到最优解决方案,并最终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1 TRIZ理论简介

粹智理论(TRIZ,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即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该理论是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等人研究世界各国250多万件发明专利后提出的,是一套体系完整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和方法。TRIZ理论给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流程,即先将具体问题表达成TRIZ问题,然后利用TRIZ的解题工具,如发明原理、技术进化理论、标准解等求出该TRIZ问题的标准解(普适解),最后再把标准解转化为具体问题的特解。

2 展项中需要解决问题

近年来,北京天文馆正全面更新常设展览。在前期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提出以天文中比较独特的天体——脉冲星为主题制作展项。脉冲星是一种典型的致密天体,直径大多为20 km左右,会周期性发射脉冲信号。这种天体具有强磁场并且高速自转,它的磁轴与自转轴往往不重合,因此脉冲星的辐射从两个磁极发出后,在空间中传播,形成两个圆锥形的辐射束。如果地球刚好在这束辐射的方向上,就能接收到辐射,且脉冲星每自转一周,这束辐射就扫过地球一次,形成我们接收到的周期性的脉冲信号。

脉冲星的辐射无法用肉眼观测,我们希望展项用实物化的方式呈现出“辐射”与“磁力线”,使其更加直观,便于观众理解抽象概念;并且让展项转动,呈现出因自转而导致辐射在实际空间中周期性运动的过程。然而,脉冲星的自转速度过高,如果完全还原辐射的真实情况,设备的使用时间就会缩短,且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综上所述,该展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表述为:如何在保证展项的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展项中刚体旋转速度,给观众带来较好的参观感受。

3 TRIZ解题过程

针对在展项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工程技术问题,我们利用TRIZ理论,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求解。

3.1 问题的背景和描述

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展览中的“宇宙灯塔”展项位于层高30 m的展示空间里,空间外侧为玻璃幕墙。展项设计高度为9.2 m,底部为圆形,直径为6 m,顶部较底部略窄。展项主体为长约5 m可旋转的脉冲星及表示辐射束的刚体组成,展项整体由电机带动轴承进行牵引,使刚体沿既定的轨道进行旋转运动,模拟辐射束的自转效果(见图1)。

整个展项系统由脉冲星、刚体、电机、轴承以及路径轨道组成。电机控制着刚体的速度,沿着既定的路径轨道进行旋转。展项简单的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针对技术系统存在的这个两难的问题,设计团队通过头脑风暴等方式讨论出一些解决思路,比如调整实物化展示的设计,通过在脉冲星附近放置激光发射器,用可见光的快速旋转来代替辐射刚体的旋转。但该展项所处的环境过亮,正午甚至有太阳光直射,无法满足所需光源亮度。

因此,我们对于新系统提出的要求是:既让刚体的旋转速度低,又保证观众的参观感受好,也就是让观众的视觉上觉得刚体旋转的速度快。同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2 问题分析

如图3所示,TRIZ的解题步骤中的第一步就是问题分析,其中包括功能分析、因果分析,确定冲突存在的区域,找到問题的标准解,寻找可用的资源。

(1)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将抽象的系统转化为具体的图表,或者通过定义与描述系统元件所需达到的功能,以及元件之间、与环境之间、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分析整体系统。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应对系统的各种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确定系统中的制品、系统元件和超系统元件。系统是由功能元件及作用组成的功能网络,该网络与超系统及制品共同构成产品的功能模型。制品是系统的目的所在,也叫做系统的作用对象;系统元件指的是系统的组成分子,比如产品的组成零件;超系统是影响系统的要素,但是设计者不能针对这类要素改进,如果将其作为系统资源加以利用,甚至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宇宙灯塔”展项系统功能分析的结果如表1所示。接着,根据功能分析结果,建立系统的功能模型(见图4)。最后,通过分析功能模型,我们对系统元件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描述,并得出导致旋转刚体转速过快问题的功能因素。待解决的问题如下:第一,旋转刚体高速旋转后,对于观众有危险性(属于有害问题,优先解决);第二,旋转刚体旋转后,给观众带来的参观感受(逼真程度)不足。

(2)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即应用因果链分析法确定产生问题的原因。现在的系统中根本问题在于观众参观感受不足。如图5所示,此问题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使用刚体来表示脉冲星的脉冲,表现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则是刚体的旋转速度受到了限制,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刚体本身的性质,如刚体强度不足、质量过大等,同时还与刚体所处的环境有关,如刚体离观众过近、与观众无隔离等。

3.3 问题求解

3.3.1 冲突解决理论

我们选用的第一个解题工具是冲突解决理论,包括技术冲突和物理冲突。TRIZ理论中归纳了48个工程参数。在应用中,需要将冲突的双方内部性能用至少2个工程参数来表示。通过查找冲突矩阵,得到解决冲突的发明原理。发明原理是研究人员对创新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常用的有40条。当确定了发明原理之后,可以根据这些发明原理来考虑具体的解决方案。

(1)技术冲突解决

首先,我们对冲突进行描述:为了改善展项的“刚体高速运动对观众产生危险”,需要降低刚体的旋转速度,但这会导致系统中脉冲刚体对观众激发的参观感受变弱。将冲突的语言转化成TRIZ标准冲突后可以发现,我们希望改善的参数为“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可靠性”;同时造成恶化的参数为“强度”。通过查找冲突矩阵,得到如下的发明原理(见表2)。

根据上述发明原理,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依据第11条发明原理“预补偿”,可以将刚体与观众之间加上透明度极高,且强度足够的透明钢化玻璃罩,阻隔观众和有危险性的刚体。

方案二:依据第35条发明原理“参数变化”,可以将原设计的刚体替换成柔性材料,如将刚体换为钢丝,或表面使用软质的外壳,内部加龙骨,减少系统的重量,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物理冲突解决

为了保证辐射束的旋转速度和展项的安全性,考虑到参数“旋转速度”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该冲突可以从“条件”上进行分离。可选用“基于条件的分离”原理,选择第1条发明原理和5条发明原理得到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如下:

方案三:依据第1条发明原理“分割”,可以将传动系统和支撑系统分割,增加单独的旋转传动轴作为支撑和传动系统,再将刚体与轴连接,随轴转动。

方案四:依据第5条发明原理“合并”,可以将原设计的独立刚体合并成圆锥体。将圆锥体的表面密布LED灯具,通过编程,让光源有规律地变换颜色,实现旋转效果。

3.3.2 “物质-场”分析

我们选用的第二个工具是“物质-场”分析。“物质-场”分析是通过功能模型,发现有害作用、不足作用以及过剩作用等问题。该方法适用于已有产品中发生的冲突以便改进设计。在使用该工具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问题的类型来确定问题的性质,然后参考76个标准解,从而得到解题的思考方向,最终提出解决办法。

根据脉冲星系统的功能模型,我们首先需要建立问题的“物质-场”模型(见图6)。然后,根据所建问题的模型,应用标准解解决流程(见图7)。

如图7所示,由于本问题属于“有害”作用,所以采用1.2类标准解。通过查找标准解,我们得到第一条标准解为:当前设计中同时存在有用和有害作用,引入S3消除有害效应。依据选定的标准解,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五:依据标准解,可以在刚体外部增加一个透明的钢化玻璃外罩,将观众和刚体隔离开来。改进后的“物质-场”模型如图8所示。

同时,我们还得到第二条标准解:当前设计中同时存在有用和有害作用,通过修改S1或者S2,消除有害作用。依据选定的标准解,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六:将单一的刚体分拆成多根较细的刚体,减少刚体的质量,降低刚体高速旋转后的危险性。

3.3.3 裁剪

裁剪是TRIZ理论中的一种改进系统的方法。通过裁剪,可以把问题功能所对应的元件删除,达到改善整个功能模型的目的。这种方法既可以降低成本,还能够消除过度、有害、重复作用,简化系统。

通过观察功能模型,我们发现脉冲刚体对观众带来的危险性属于有害作用。针对功能模型中存在有害作用的问题,依据第三条裁剪规则“主动元件的作用由其他元件或超系统替代”,将脉冲刚体、轴承、电机、路径轨道等元件进行裁剪,改为固定的投影机进行投影,通过光影效果营造出脉冲星快速旋转的参观感受。裁剪后的功能模型如图9所示。按照功能裁剪过程,可以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七:将刚体取消,脉冲星的辐射采用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制成圆锥壳,壳顶部内部高流明的投影机,在圆锥壳上成像,实现高速运动的效果。

此外,系统中还存在一个不足问题,即刚体给观众带来的参观感受不足。我们首先采用技术系统进化定律进行分析。技术系统进化定律有9条,包括完整性定律、增加理想化水平定律、动态化增长定律等。这9条定律表明系统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同时也提供了从进化角度思考解题方案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现有技术系统的进化过程,选择合适的技术进化定律“动态化增长”。

科普展览展项的发展经历了静态展板、静态陈列品或模型展示、动态模型展示(目前发展水平)、动态交互体验模型展示(潜在状态)四个阶段。依据现有技术系统的进化发展过程,我们选择了“向连续状态变化系统传递”技术进化路线,按照选定的技术进化路线,确定潜力状态。按照技术进化分析,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八:增加人机交互途径,观众可控制脉冲星的转速变化以及LED的光影变化,模拟出多种不同的脉冲星的转动效果。

我们还尝试使用“物质-场”分析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建立了问题的“物质-场”模型(见图10)。根据所建问题的“物质-场”模型,应用标准解解决流程进行解答。由于该问题属于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查找第1或第2类标准解,来确定问题的通解。最终,我们得到标准解:系统不能改变,但允许使用一个永久或暂时的外部附加成分S3改变S1或S2。依据选定的标准解,我们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方案九:在刚体表面增加LED灯,加強观众的参观感受(见图11)。

3.4 问题的解

我们使用了冲突解决理论、“物质-场”分析、裁剪、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等对问题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九个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汇总,得到最终解为:将展项原有单根刚体分拆成6根细刚体;在刚体侧面安置可变化的LED灯,观众可通过触摸屏和脉冲星进行交互,控制脉冲刚体的旋转速度以及LED灯的闪烁速度;展项周围使用透明钢化玻璃罩以保证安全性。

3.5 解的評价

根据TRIZ理论得到的解已经运用到北京天文馆“宇宙畅游”展览中的“宇宙灯塔”展项上,并通过部分调整、现场实施和布展,于2017年1月已经面向观众开放(见图12)。截止到2017年8月底,观众通过触摸屏控制展项旋转速度的累计次数超过2.56万次。此外,该展项3个不同内容的触摸屏的总交互次数超过25.47万次,平均每3名观众中就有1名与展项进行互动。而展项的刚体经过了寒暑假两个旺季的考验,仍然在有条不紊的运转中。通过和观众的交流和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观众对于如此高大且不停旋转的展项充满好奇,对其灯塔的造型也总是刨根问底。展项成功的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可以说我们的设计和实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

4 结语

TRIZ理论是创新理论,也是问题解决理论,是可以应用到工程技术领域的解题办法,在展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综合运用TRIZ的冲突解决理论、“物质-场”分析、进化定律等,可以开阔展项设计者的视野,提出更多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檀润华,王庆禹.产品设计过程模型、策略与方法综述[J].机械设计,2000(11):1-4.

[2]魏赛娜,曹国忠,檀润华.TRIZ冲突解决原理在U盘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设计,2013(2):38-39.

[3]周永清.TRIZ中矛盾理论及应用[J].科学与管理,2010(3):15-17.

[4]张志远,何川,张鹏.运用TRIZ理论解决新产品开发中的冲突[J].工程设计学报,2003(4):192-19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 exampl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smic Lighthouse" in Beijing planetarium “Universe Tour” exhibition is presented, which elaborated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by using the innovative TRIZ.

Keywords exhibition, design, TRIZ

猜你喜欢
TRIZ理论展览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艺术启蒙(2018年7期)2018-08-23 09:14:18
设计秀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17
有种设计叫而专
Coco薇(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6
基于TRIZ理论的高速机床导轨防护罩设计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5:55:32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29:58
让博物馆更好地服务大众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3期)2016-02-26 1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