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兵
摘 要:随着霍林郭勒市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建设,加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地下水资源的可开采量却在逐年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对霍林郭勒勒市地下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文章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霍林郭勒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建议
一、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下水系统划分
霍林郭勒市以哈勒金哈达一带的中低山及梁状台地脊线为界横跨两个地下水系统区,该界以东为松辽地下水系统区(A)黑龙江一级地下水系统(A01)嫩江二级地下水系统(A01C)霍林河三级地下水系统(A01C01);该界以西为蒙北高原地下水系统区(D)乌拉盖地下水系统(二级),而以哈勒金哈达处的岩相古地理界线为界又可将乌拉盖河地下水系统分为乌拉盖河地下水系统以及敖伦陶海地下水系统南北两个三级地下水子系统。结合本次工作区的分布范围及三、四级地表分水岭的位置,又可将工作区分为沙尔呼热、乌拉盖河、敦德诺尔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四级地下水系统)。霍林郭勒市的地下水依据其赋存条件及水力性质可划分为三大含水层系统,即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系统、松散岩类孔隙及其下伏岩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系统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层系统。而松散岩类孔隙及其下伏岩层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系统,亦可根据潜水含水层赋存岩性的不同细分为松散岩类孔隙与基岩风化带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系统、松散岩类孔隙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系统及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系统等4个含水层子系统。各潜水含水层系统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为统一含水体。
(二)富水层位、地段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霍林郭勒市的地下水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组)为松散岩类孔隙与基岩风化带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松散岩类孔隙与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其富集地段主要集中在沙尔呼热水文地质单元内的霍林郭勒河谷区,由霍林河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五栋房富水地段、沙尔呼热镇富水地段、拖修厂富水地段及巴河口富水地段,
(三)地下水动态特征
通过对以往及工作期间的地下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气象资料的分析,区内的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地下水关系明显,其规律为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份降水量较小且表土层上冻,地下水没有渗入补给,径流排泄和人工开采不断消耗上一年的获取的补给,地下水位在此期间呈持续下降,4月底降到最低值,随着雨季到来、雨雪消融以及冻层开化,地下水得到补给,水位开始上升;根据气象资料本区大气降水基本集中在7~9月份,结合其地理位置,河谷区地下水位上升较快,其他地段较慢,由于补给存在一定滞后性,8月上旬至10月初水位达到最高点,从10月中旬水位开始下降,并持续到来年的5月份,从而完成一水文年的周期变化。
二、地下水资源评价
通过对乌拉盖河、敦德诺尔水文地质单元以及沙尔呼热水文地质单元内的4个富水地段分别进行了地下水资源的计算与评价。
对区内地下水资源同时进行了水质分类及质量评价,共采取全分析测试水样47件,其中水质级别为“优良”和“良好”级别的占38.30%,“较好”的占4.26%,水质级别为“较差”的占40.42%,“极差”的占17.02%,根据本次水质评价结果与以往对照,区内地下水的水质明显变差;同时结合其不同用途如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分别进行了水质评价。
三、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及区划
根据6个计算评价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结果,同时结合其已有开采量,对计算区的潜水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五栋房、拖修厂富水地段潜水资源已超采,超采程度分别为轻度超采及严重超采;沙尔呼热鎮富水地段、乌拉盖河及敦德诺尔水文地质单元潜水资源尚有开采潜力,但潜力较小;巴河口富水地段的潜水资源尚可扩大开采,其开采潜力为中等。
四、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霍林郭勒市经济发展迅速,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另一方面近年来自然干旱、大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及煤矿疏干排水的影响使水资源严重短缺,这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霍林郭勒市经济发展的瓶颈。
既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又要使地下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且可持续,针对此,在结合本次对地下水资源特别是潜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及区划成果的基础上,为霍林郭勒市制订了潜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方案,同时对地下水资源保护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及措施。
五、建议
针对霍林郭勒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采地下水应沿河布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下水向河流的排泄量,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同时加强水源地的开采与保护,严格控制各水源地的开采量,合理设置开采井的数量及分布方案,禁止盲目扩大开采地下水。
2)要做到地下水、地表水、中水等统筹兼顾,合理开发,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提高中水回收利用,开展节约用水杜绝水资源浪费,减少对地下水的开发,缓解水资源压力;加强地表水水利工程建设、蓄水节流,疏干水应做到排供结合。
3)对地下水资源应严格控制,严格执行取水制度,实行计划供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监控地下水位降深。
4)建立健全地下水水质、水位动态观测网,要密切关注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趋势,要随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发现污染及时处理并查找污染源。
5)继续加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评价与研究,逐步完善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式,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为水资源合理开发管理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