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及用量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效果

2017-05-30 00:48王莎莎何锦华罗世念彭锋罗林黄宝灵吕成群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王莎莎 何锦华 罗世念 彭锋 罗林 黄宝灵 吕成群

摘要 [目的]探讨松突圆蚧生防菌在林间防治松突圆蚧的最适喷施次数和用量。[方法]2014—2015年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松突圆蚧疫区,开展了松突圆蚧生防菌不同喷施次数(0斤0次、每年7.50 kg/hm2喷1次、每2年7.50 kg/hm2喷1次)与不同喷施量(0、7.50、11.25、15.00 kg/hm2)对松突圆蚧的防治试验。[结果]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病原真菌制成的菌粉均能有效防治松突圆蚧的发生,且它们之间防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松突圆蚧生防菌粉每年喷施1次,每次7.50 kg/hm2,即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可在松突圆蚧防治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松突圆蚧;病原真菌;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06-0157-03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Spraying Times and Dosage on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Pathogenic Fungi

WANG Sha-sha1,HE Jin-hua2,LUO Shi-nian2,L Cheng-qun1*et al (Forest College,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530005;2. Yulin Forest Pest Control Quarantine Station,Yulin, Guangxi 537000)

Abstract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spraying consumption and frequency of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pathogenic fungi.[Method]The prevention and cure test in different consumption(0, 7.50, 11.25, 15.00 kg/hm2) and frequency(blank, spraying 1 time every year 7.50 kg/hm2, spraying 1 time every two years 7.50 kg/hm2) were done in the epidemic area of Yuzhou District, Yulin City, Guangxi from 2014 to 2015.[Result]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ure in woodland were gained by H. pitysophila pathogenic fungi that sprayed 1 time every year 7.50, 11.25,15.00 kg/hm2,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 efficiency between each test area.[Conclusion]Spraying H. pitysophila pathogenic fungi once a year and 7.50 kg/hm2 at a time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H. pitysophilaat full incidence period.

Key words 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 Pathogenic fungi; Control efficiency

松突圓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 Takagi),又名松栉盾蚧[1],属同翅目(Homoptera)蚧总科 (Cocoidea)盾蚧科(Diaspidae)突圆蚧属(Hemiberlesia Cockerell)昆虫[2]。原产于日本,自松突圆蚧传入我国以来,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香港、台湾、澳门,1984年国家林业部将松突圆蚧列入重大森林植物检疫对象[3]。松突圆蚧寄主以马尾松为主,对马尾松林造成了巨大灾害,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重大损失。松突圆蚧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而雄虫一生中较雌虫多1个蛹期,即分为卵、若虫、蛹期、成虫4个时期,松突圆蚧各虫期均有白色蚧壳作为保护壳。松突圆蚧繁殖能力强,生物潜能很大,且无明显越冬现象,全年都能发生,世代重叠比较明显[4]。春季气温较适合松突圆蚧的生长发育,尤其每年3—4月对松树的危害最为严重[5]。松突圆蚧在松针尤其是较老的松针叶鞘基部的隐密部位剌吸取食,针叶将逐渐出现枯黄、脱落,抽梢缩短、卷曲,树液停止流动,最终植株死亡。近年来,松突圆蚧的危害呈不断扩散蔓延趋势,防控形势严峻。目前,关于松突圆蚧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松突圆蚧的天敌和松突圆蚧的病原真菌进行防治[6-7]。关于利用捕食性天敌至今仅有红点唇瓢虫和圆果大赤螨的少量报道[8-9],而寄生性天敌防治松突圆蚧应用最广泛的是花角蚜小蜂。潘务耀等[10]于1986—1988年从原产地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10],2002年广东、福建省再次引进,经林间释放和扩繁研究最终使花角蚜小蜂成功定殖于福建[11]。然而,关于利用真菌防治松突圆蚧的报道较少。方丽英等[12]利用分离于自然死亡蚧虫尸体的真菌,制成菌粉,喷洒于林间,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缺少对施菌方式的系统研究。笔者于2014—2015年研究了松突圆蚧病原真菌粉剂的不同喷施次数及不同喷施量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效果,以期为今后的生产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林场。该地位于广西东南部,南流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氣候,气候温和,年均温度为22 ℃,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650 mm。

1.2 供试菌剂 由广西大学林学院筛选的松突圆蚧病原真菌菌株研制而成的菌粉剂。

1.3 样地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和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相结合,进行A、B两组试验。试验A为施菌次数的防治试验,共设置2个试验小区,分别用A1、A2表示;试验B为施菌量的防治试验,共设置3个试验小区,分别用B1、B2、B3表示。2个试验共设置一个对照小区(CK),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3.5 hm2。2个试验的施菌方式和用量见表1。

1.4 采样及观察方法

采样时间:每组试验分别采用2年样品,即在菌粉喷施期后30 d(2014年5月和2015年5月)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以试验小区(含对照小区)为单位,随机选择10棵松树,并在其树冠中、下部位用高枝剪剪下一小枝桠,摘取枝梢稍老针叶1小撮;每小枝桠随机取5撮待测。混合后,随机选取100束松针进行观察记录,各小区3个重复。

观察方法:将所选松针的叶鞘轻剥开,在解剖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针叶基部松突圆蚧的活虫、死虫数量,逐一记录。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死虫率=死虫口数/总虫口数×100%

校正死亡率=死虫率-对照的自然死亡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菌次数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2014年各处理的喷施菌粉后死虫率与CK差异显著,校正死亡率差别不明显,说明每年喷施1次7.50 kg/hm2菌粉能对松突圆蚧进行有效防治。2015年A1处理与CK死虫率差异不显著,而A2处理与CK死虫率差异显著,说明每2年喷1次7.50 kg/hm2菌粉的防治方法不可取。

2.2 施菌量对松突圆蚧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2014、2015年各处理的死虫率与CK差异显著,各处理间的校正死亡率差异不显著。说明菌粉用量在7.50~15.00 kg/hm2时都能在松突圆蚧盛发期对其进行有效防治。试验设计尽可能地保证单一变量,而菌粉用量梯度在2014、2015年差异不显著,说明病原真菌对突松圆蚧的防治主要决定于病原真菌自身,病原真菌在林间的流行受自身性质制约为主。

3 讨论与结论

(1)该研究结果表明,每年喷施1次7.50、11.25、15.00 kg/hm2松突圆蚧生防菌粉,在松突圆蚧盛发期能对其进行有效防治。施菌量试验中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差别不大,说明菌粉用量不是影响菌粉在林间的扩散能力及致病力的必要因素,因此要提高生防菌粉的防治效果,应在生产生防菌过程中注重增强生防菌致病力及在生防菌保存中维持其较强致病力。

(2)2014、2015年未喷施菌粉前的死虫率相关不大,说明松突圆蚧病原真菌林间密度随时间的推延有所降低,从而使防治效果有所降低,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性问题,故每年喷施该菌粉1次,每次7.50 kg/hm2。然而,该病原真菌持续较好防治效果的时间阈值及影响病原真菌在林间持续防治的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TAKAGI.Diospidae of Taiwan based on material collect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Japan-U.S.cooperation science program, (Homoptera:Cccoidea)[J].Part1./part2.Insect Matsumur, 1965(32):1-110.

[2] 潘务耀,唐子颖,谢国林,等.我国南方一种新的林业大害虫——松突圆蚧的研究(蚧总科:盾蚧科)[M]//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昆虫学研究集刊(第二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7):177-189.

[3] 宋玉双.十九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简介(Ⅰ)[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1):30-35.

[4] 陈顺立,武福华,侯沁文.松突圆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4,35.

[5] 刘清浪,何雪香,张欣泉,等.松突圆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测定及其应用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1990(5):149-154.

[6] 方丽英,王缉健,黄宝灵.松突圆蚧防治历程与启示[J].中国林业,2007(9):41.

[7] 邓玲姣.我国松突圆蚧的防治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18-220.

[8] 梁承丰.红点唇瓢虫对松突圆蚧控制作用的研究[J].昆虫天敌,1988,10(2):63-69.

[9] 吴伟坚,麦俊伟,梁琼超.刺桐姬小蜂对几种刺桐的为害程度分析[J].中国森林病虫,2009,28(6):6-8.

[10] 潘务耀,唐子颖,谢国林,等.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引进和利用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1993(1):15-18.

[11] 王竹红,黄建,梁智生,等.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引种与利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3):313-317.

[12] 方丽英,黄宝灵,王缉健,等. 松突圆蚧生防菌的毒力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6):25-27.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0.08%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水稻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
小麦返青期除草剂防治效果试验
4种土壤处理剂对日光温室蚯蚓的防治效果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
“应得”对籽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