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治进程中相声讽刺品格不能丧失

2017-05-30 10:48:04张育仁
公民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季锋芒段子

张育仁

之所以把相聲纳入写作的话题,是因为老张深深感到,这些年我们在民主与法治建设进程中,特别需要具有批判意识和战斗锋芒的艺术作品的时候,突然发现过去曾经具有民间“讽刺艺术”之称的相声,已经不再具有这样的艺术品格。在一些只满足于“娱乐至死”的相声作品中,“讽刺”的严肃性和担当性已经完全丧失了。

记得好几年前,我曾经在一篇名为《相声死了,演员很牛》的文章里,委婉地批评了当下不少相声演员的巧言令色、搔首弄姿、相互挖苦、庸俗圆滑的种种表现,进而指出,这就是当今相声“艺术”在表面的热闹之下,不可避免走向低俗和萎缩的根本原因。

我写道:“相声‘艺术走向无聊低俗,是人民群众不愿意看到的一种社会文化局面;也是一个正常的民主与法治社会所不该呈现的尴尬局面。

本来,相声除了搞笑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必须具有激浊扬清的社会文化批判功能。然而,近些年来,相当一部分相声编导和演员竟十分油滑地放弃了社会批判责任,似乎变成了像汉代东方朔那样的俳优人物。其实,说他们是俳优人物还把他们抬高了。

古代的俳优人物如东方朔、优孟、优梅、郭舍人等,一则社会地位低下,深知民间疾苦;二则在调侃谐谑中往往暗藏批判社会丑恶,甚至直指权贵丑态的锋芒。

而当今一些“大腕”级的相声演员,其地位之高,已远非“白领”之类可以形容,居则豪宅、出则豪车、食则豪宴、玩则豪奢;偶有出演则豪车开道、显要捧场、大款赞助、星族拥戴……如此高高在上,哪能体察民情、恪守良知?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相声肇始于俳优。而俳优这种古代的相声,在其本质上与杂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古代的俳优人物,不管是身处江湖还是庙堂,绝大多数都习惯于用讽谏作批判武器,以此来坚守自己最起码的良知立场。因此,说他们是特殊意义上的“杂文家”,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我们至今仍能从传统的相声段子,如《讲帝号》《改行》《骂汪精卫》等经典作品中,感受到其嬉笑怒骂的淋漓尽致;那之后我们仍能通过侯宝林、马三立、马季等演员的段子,如《贾博士》《维生素》当中,感受到他们对官僚主义,以及种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的辛辣讽刺。

粉碎“四人帮”后,相声曾一度大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声在搞笑的同时,重新亮出它的批判锋芒。想想马季、唐杰忠说的《帽子工厂》大受欢迎的情景吧,那时,一个相声段子的“战斗作用”明显胜过无数篇杂文。

可叹的是,现今相当一部分相声已完全堕落到插科打诨,贫嘴浅薄,甚至靠露骨的色情“荤搞”来讨好观众的可悲境地!当然,相声界也时不时在煞有介事地找原因、想对策,希望“重铸辉煌”。但他们找来想去,却总是找不到病因,觅不到方向。

为什么不对那些假冒伪劣、贪赃枉法以及种种损害人民利益、阻碍民主与法治进程的怪相进行幽默无情的抨击呢?究其原因是:一些所谓的相声演员已经把“搞钱”视为第一要事,怎能指望他们具有讽刺的节操和战斗品格呢?

猜你喜欢
马季锋芒段子
击剑:优雅的锋芒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为你,我愿意藏起锋芒
海峡姐妹(2019年2期)2019-03-23 02:55:36
天下仁和初露直销锋芒
段子来了
中学生博览(2016年8期)2016-05-14 08:59:57
修订《条例》打造巡视“利剑”新锋芒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32
大师风范
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