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雨
重庆理工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花溪河畔,背靠真武山,西临长江,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在7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注重科研建设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在深耕细作中促进了科研成果向市场和教学的“双转化”,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专业团队,书写了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服务中的辉煌篇章。
这座学校谱写的精彩传奇,是地方高校科研发展史的历史见证,其背后更离不开市人大代表、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石晓辉20多年来的倾心铸就。
他致力于科研創新性建设的孜孜不倦精神,成就了自己的科研人生,也成就了重庆理工大学在教学研究型高校中占有的一席荣耀。
科研成果要服务地方建设
今年初,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专题记者会上,石晓辉提出了“要发挥高校优势,助推西部创新中心建设”的见解。
“我们将坚持以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建成西部创新中心贡献力量。”对未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石晓辉充满信心。
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将如何做好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早在2011年,初任重庆理工大学校长的石晓辉就开始引领学校在科研创新性建设上先行先试,将提出的系列科研创新理念付诸于实践,力争打造高质量、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石晓辉顶着“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头衔与重庆理工大学“结缘”。任教期间,石晓辉充分运用自己在汽车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推动学校在科研建设道路上顺势发展。
20世纪90年代,学校抓住了汽车工业战略机遇期,顺势成立了车辆学院,并很快成为重庆发展汽车的主要支持大学之一。
随后,学校又结合重庆发展,先后成立了西南土地管理学院、重庆星照汽车学院、西南万友旅游学院、重庆汽车学院、重庆知识产权学院等。“这些都为我们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服务地方建设上奠定了基础。”石晓辉坦言。
鼓励技术走出象牙塔
科研兴校、校企合作是石晓辉常常提到的“口号”。石晓辉告诉笔者,“对于高校老师来说,历来只有‘高大上的理论才能被称为科研成果,但到头来多是挂在墙上的一纸专利认证书,并未成为真实的产品,这样导致科技成果的转化不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不够。”
对此,在对学校科研建设发展规划中,石晓辉提出“从基础性研究向应用型研究方向进行转换”理念。这一理念也推动着学校科研工作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历程。
“我们加大了学校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对师生专利申请实行全额资助,对具有广泛推广应用前景的原创性科研成果设立专项资金。”石晓辉在学校组建了专门机构、法人公司,通过公司灵活聘用各类科技人才,鼓励老师们跟工程师组成协同创新团队。
石晓辉认为,高校老师很多是知识分子出身,愿意自己闷着脑袋搞,重独立轻协同,现在的社会哪里有不协同就完成一个大的项目和产品?“目前学校做得比较好的几个团队都是教师团队和工程师团队结合做的。”
为激励老师们能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石晓辉在制度上“出谋划策”。比如在分配机制上,明确了专利成果转化中学校与成果完成人之间“双70%”的权益分配方式。“把成果转化收益的70%给研发团队,学校把30%收益里的70%拿给团队做后续研发。”石晓辉表示,这样极大地调动了老师们科研创新的积极性。
今年2月,由学校彭东林教授、刘小康教授团队首次提出的原创性“纳米时栅”测量学术思想,在日本获得了两项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将对提高高端制造装备的紧密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对此,石晓辉颇为自豪。
专利排行高居全国38位
“他作为一名专家型领导,多年来从未放弃过自己在专业领域上的科学研究工作。”重庆理工大学研究处副处长宋林琳介绍说,先后担任过学校的党委常委、副校长、校长等职务的石晓辉,一直致力于自己在汽车专业领域上的前沿研究,率领学校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上不断稳定增长。
“印象中石校长总是在大热天里骑个摩托车,来回奔波于家里、办公室和实验室。加班加点、半夜三更呆在实验室更是家常便饭,他经常自己扳扳手、装装备,其言传身教至今都让我受益匪浅。”重庆理工大学工学博士邹喜红说,石晓辉对科研问题思考角度新、层次深,固然令人信服,而他那种严谨敬业、亲力亲为的工作态度,对于一个学科带头人来讲,更是难能可贵。
“创新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里。”邹喜红说。
自1998年以来,身为团队负责人的石晓辉带领着“先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实验检测技术及设备”科研团队不断登攀,先后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省部级的科研奖励8项。
2014年,学校将该项目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重庆理工清研凌创测控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销售额达到8000万元,2016年销售额已达到1.6亿元,成为了行业内该领域领军型企业。
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公布的大学专利奖排行榜,重庆理工大学排名居第38位。
同时,石晓辉还不忘自己市人大代表光荣身份。
五年以来的代表履职征途,他相继提出了加强专利执法促进专利保护、运用保险机制巩固扶贫成果、加快推进木洞长江大桥建设等建议。
虽然本职工作很忙,但石晓辉十分珍惜代表资格。他表示,要结合自己的专长,把选民的信任和代表的责任化为工作的动力,多为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