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敏 王亚
特色众创空间是发展方向
时间回到2016年5月8日,阳光和煦,天气宜人。渝中区人大常委会组织20名区人大代表来到了位于中山四路上的3w空间,刚一下车,就被这里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浓厚的创业氛围所吸引……
“2015年,3w空间才在重庆挂牌成立,仅一年时间就已成为市级众创空间。3w空间主要是面向重庆及周边地区优质初创企业和团队提供办公工位、开放式路演厅等现代化移动办公設施和各种投融资、品牌推广等各项服务。”这里的负责人热情地向代表们介绍情况。
走进去,代表们惊喜地发现,这里已入驻企业26家,一批批20多岁的年轻人在这片热土上成长、奋斗,这里是他们梦想起步的地方……
代表们发现,渝中区众创空间在发展中,结构主体还比较单一,高等院校少、科研院所少,高科技企业少、这些都是制约众创空间发展的“短板”,如何解决?代表们纷纷开出“药方”。
“现在众创空间很多专业化程度不高,项目缺少特色亮点,要督促政府整合完善众创空间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多层次投融体系,积极开辟创新创业专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众创空间的扶持政策还比较零碎,大多限于房屋、水电补贴等方面,建议区政府要着力整合现有扶持政策,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有关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资金进行整合‘打包,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有效统筹。”
……
句句箴言,直切要害。
据了解,渝中区现有10家众创空间获得重庆市众创空间的授牌,总面积达到3.2万m2,累计服务创业团队、创业企业300余个,其中“D5众创空间”、“U创空间”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授牌。“打造品牌众创空间、特色众创空间应该是我区各众创空间的主要发展方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米绍林说。
“草根”创客,在这里起步
创业难、创新更难,难在哪里?
难在起步,如何把创客扶上马,起好步,是区人大常委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区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区政府“关于发展众创空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项工作报告”时,就提出了“强化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建设,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网络化、集成化、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等审议意见,持续督促区政府抓好落实。
之后,区人大常委会督促区政府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配备了小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科技查新服务窗口、在线软件开发测试平台等技术服务项目;督促区政府在两路口地区打造了示范众创空间——“e+众创空间”,与在孵企业云威科技共同建设的“智能硬件实验室”,配置了价值700多万元的硬件设备,其中包括3D打印机、五轴数控机床等各种仪器设备都可供企业免费使用。
“比如3D打印,企业只需负担材料费。如果拿到外面的3D打印企业加工,一克的加工和材料费约为4元,在我们e+众创空间只需1毛钱。”云威科技CEO李力介绍。
重庆云威科技公司是最早入驻e+众创空间孵化的大学生双创微企。仅3年时间,从注册资金15万元、7名大学生的科技微企,发展成为注册资金120万元、办公面积1000平米、年营业收入规模达到亿元的企业,带动就业人数200多人。其创新成果曾参加全国双创成果展,得到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接见。
初创企业,在这里起航
这两年,渝中区通过支持重点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软岛科技在新三板上市,大龙网、途作林杰分别成为跨境电商、地理信息行业的龙头,百润科技是百度最大合作商之一,趣玩科技成为互联网流量分销巨头。
这同样与渝中区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工作很有关联。
区人大常委会抓住“培育和支持重点企业典型示范引领”这个重点多次开展视察调研活动,调研组提出“要针对重点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扶持一个,带动一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等视察意见。
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两次专题会,积极协商此事。2016年11月,渝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成立,并成为双创企业快速成长的坚实后盾。
“我们与重庆市科委合作建立起了规模2000万元的‘渝中区创业种子投资基金,为全区初创期企业提供30万元的公益入股或50万元的无息贷款。”渝中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据该中心介绍,渝中区政府还成立了规模2亿元的产业引导母基金,目前已设立4支子基金,专门针对全区互联网、智能硬件、科技服务等创新领域,推动创新企业发展。
“渝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创业环境,针对我们公司有专门的‘项目、融资、人才引进等优惠扶持政策。”重庆途作林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汤伦华说。
该公司2010年在渝中区创业,从最初的4个人、2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发展到现在有4家分公司,300多名员工、216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2016年合同收入接近两亿元。
汤伦华也被评为2011年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2016年重庆科技领军人物。“作为渝中区十八届人大代表,能够为众创空间发展建言献策,看到它们发展的一天比一天好,我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