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海
项目经理日常工作中,每天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由人和事构成的关系。在所有这些关系中,最为核心的关系是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构成的三角关系。这个关系又称为“项目管理铁三角”,项目纷繁复杂的问题大部分是由这个铁三角关系平衡不好所导致。本文就揭示了隐藏在这个三角关系下的神秘力量。
项目经理如何平衡三角关系
项目管理就是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的要求。项目经理通过周密的计划,管理好项目中的人、事、物,以达成项目目标。所谓项目的目标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项目需要交付的产品或服务。为了进一步描述项目的目标,可以从几个侧面进行说明,如本项目要交付某些特殊功能;项目需要赶在“双11”前交付,因为要备战“双11”活动;项目的产品原材料成本不要超过1500元;项目必须符合国家某某标准等。
这样描述项目的目标才清晰和丰满,当然每个侧面还可以继续分解,直至这个目标可以交给一个人和一个团队来实现。所有这些目标其实就是在谈论项目管理的四个重要方面,即:范围(需要做什么事)、时间(什么时间做完这些事)、成本(花多少钱做成这些事)、质量(这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客户才满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项目管理四个最核心的目标,俗称“项目管理铁三角”(见图1)。
项目管理的其他问题,即沟通、人力资源、风险、相关方、采购都是为这四个核心目标服务的。也就是这四个核心目标实现了才能真正交付项目的结果。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如果没有达成这四个目标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如项目经理相关方的关系管得好,但是该做的事没有做,项目肯定交付不了,相关方管理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实现这四个核心目标。另外,还有一个整合管理的作用是平衡这四个目标,让四个目标取得最佳平衡,保证能够交付项目的结果。项目管理的精髓就在于这四个目标之间的平衡。
之所以需要平衡,是因为这四个目标的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对其他一个以上目标产生影响。例如,范围增加(或修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需求增加(或修改),那么进度必然需要延长,因为要做的事情比原来多了;做的事多了,投入必然也会增加,成本会增加;如果做的事情增多,时间投入不足,成本投入跟不上,就会影响质量;质量不好,客戶必然不满意。另外一种情况是压缩进度,如果不打算减少所做的事情,那么必然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多投入资源(也就是成本),否则质量和范围就无法保证。
对于这个三角关系我们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而应该用动态的眼光看待。期望一旦做好,计划不修改显然是与现实不符合的。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所以这个三角形也只能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不可能是静态的。虽然只有四个要素,但是这四个要素所能产生的组合会有千百种情况,参透其中的变化,也就参透了项目管理的本质。
利用三角关系解围客户难题
在对三角形原理有所了解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它解决现实的问题呢?这个三角形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原理,这个原理与中国哲学中的“曲则全,枉则直”(出自《道德经》)不谋而合。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达到某个目的,那么最快的路径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条曲线。下面就几种实际情况来剖析一下该如何应用这一原理。
情景1:客户要增加需求
现实中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客户要变更需求,其中,增加需求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面对客户费尽心思憋出来的“创意”,作为乙方的项目经理,如果直接拒绝显然不合适。因为这样会让甲方很没有成就感,甲方会想,我这么好的创意居然被你否了?对乙方的评价马上就会变为:“嗯!乙方的实力的确不行,以后合作要慎重。”
不建议项目经理直接和客户讨论需求的合理性、试图用更专业的方法证明并说服甲方放弃原想法,这样往往会导致甲乙双方的对立。如果甲方感觉“搞不定你”,那么就可能会找高层来协调。到时项目经理还得“硬着头皮搞”。
建议项目经理采用曲线的方法“逼”客户认真考虑,这个新需求是否值得添加。基本套路如下:
不否定客户,而是先夸奖客户,称赞对方的创意很不错;然后帮助客户分析一下新需求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并且说“新需求可增加”,记住说完这句话之后一定要说“但是……”,后面说什么,这就要回过头来看三角形上有什么可以用来讨价还价的。先说因为新增加需求,所以需要增加投入,那么作为甲方要“加钱”,加完钱之后别忘了还要争取“加时间”。客户增加需求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争取对我们自己有利的条件。做一条需求是挣钱,做两条需求也是挣钱,只要能帮助企业获利,又不违法,何乐而不为呢?
基本套路:分析影响、表示同意,但是得加价和加时间。
情景2:客户要压缩进度
客户可能为了赶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而要求乙方压缩进度,这本身无可厚非。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抓住了,我们应该对甲方表示理解。但是理解归理解,我们不应该用不专业的方法做项目。不能让客户感觉似乎压缩进度很容易,否则他就会形成这样的观念:“啊哈!原来乙方藏了这么多缓冲,看来这次还压缩少了。”所以作为乙方的项目经理收到这样的请求时,不能像谈范围那样比较痛快地说“可以”,而应该在分析影响之后据理力争,但要掌握火候,在感觉客户快要翻脸之前,或者刚刚翻脸的时候,咬牙切齿,很不情愿地说出五个字“不是不可以”,当你说完这句话之后客户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亮光,快要沉入水底的时候抓住了一根稻草。前面的“争”实际上是在攻心,为后面争取利益,为减少项目风险做铺垫。这时看那个三角形,可以谈的方向首先是范围,所以应该谈能不能减少范围,或者把范围重新排一下优先级,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重要的工作先完成,以不影响客户的时间点为原则。然后谈成本,因为要加班或赶进度,所以成本会增加,需要甲方给予相应的补偿。
对于甲方的咄咄逼人,项目经理要用好套路,不要逆来顺受,这样只会对自家团队成员狠命地逼催,一碰到客户就变成“霜打的茄子”,该争取的利益也不去争取。
基本套路:分析影响、据理力争、说“不是不可以”,但是“能不能少干点活、能不能加钱”。
情景3:客户要削减成本
谈成本的思路和谈时间的思路是一样的,只是一定要表现出极不情愿的样子。因为如果你很容易在成本问题上让步,甲方会感觉你可能压缩的空间很大,他会有吃亏上当的感觉。谈到这里,读者大概已经看出套路的规律了,总结一下就是:别人跟你谈“一条边”,我们不要跟着客户的节奏,而是跟他谈“另外两条边”。你谈你的,我要我的,双方更容易达成共识。
基本套路:分析影响、据理力争、说“不是不可以”、但是“能不能少干点活、能不能延长时间”。
情景4:客户限定死了范围、时间、成本
如果能用情景1、2、3的套路和客户谈判,说明你已经是一个比较合格的项目经理了,大部分情况都可以应对了。但是现实总有残酷的一面,如果客户和发起人把三条边都限定死了,而且质量不作为我们的牺牲方向。这种情况下该怎么谈呢?
根据“曲则全、枉则直”的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已经没有可以谈判的地方了,那么就应该转换战场,找别的角度谈(见图2)。
图2的右面是项目管理的所谓“六边制约”,共七个要素,多了风险、资源和相关方三个要素。那么,针对情景4的答案就隐藏在这新的六边制约模型中,就是“风险”。此时要和客户谈“风险”,说白了就是吓唬他,基本的思路是帮他分析这样做的代价。例如,范围方面的风险、进度方面的风险、成本方面的风险以及质量方面的风险。所谓风险包括可能性以及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影响。这有点像为客户算命,占卜一下未来的吉凶祸福,待客户露出求指点的眼神之后,再反过头来谈范围、时间和成本。
基本谈判套路:首先要淡定,便能显出专业性来,然后谈风险、分析不利的影响、等待时机、谈三角形。
情景5:三条边限定死,客户不害怕承担风险
如果谈风险还是搞不定客户,那又该如何做呢?一般客户见多识广,神经比较大条,属于风险追逐型。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谈呢?如图2所示,还有一个方向是“相关方”,那么应该和“相关方”谈什么呢?
如果谈感情、谈关系,前提是得有感情、有关系,临时发展关系是来不及的。谈关系时,顺便再谈谈风险,最后绕回来谈范围、时间和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甲方相关人士,尤其是有决策权的相关方,分析和利用其中的关系。利用甲方内部的矛盾来互相施压,以便让事情向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基本套路:谈风月(顾左右而言他)、谈关系、谈风险、谈三角形。
情景6:通过关系牌还是搞不定
如果打关系牌行不通的话,那么只能走最后一招了,这个终极大招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拖”。
现在之所以谈不通,是因为甲方占据绝对主动权,我们只有等待合适的时机才能实现攻守易位,有时候事情急不得,正所谓事缓則圆。关于“拖”字诀的原理,如图3所示。
随着项目的推移,相关方(当然也包括甲方)对项目的影响会越来越低,也就是俗称的“生米煮成熟饭”了,而且越到后期,变更所付出的代价越大。
为了拿下项目,我们早期不得不先答应一些不合理的条件,等项目中后期再伺机和客户谈判,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当然,也需要考虑客户的利益,在特定的现实条件下做出最有利于双方的、专业的决定。
基本套路:拖,直到时机合适再讨论三角形的三条边。
小结
以上是对项目管理三角关系在实践应用中的几点体会,希望在实践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当然这些套路可能在其他情景应用和发挥。希望以上内容对战斗在项目管理一线的项目经理们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