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主席的一篇“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了人民大众”两万多字的讲话,开启了中华文化的一个新时代。72年后,习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创作的价值导向一以贯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文艺产业越发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且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从产量上说,诸多项目数据稳居世界第一。但从质量上来说,很多都有粗制滥造和抄袭模仿之嫌,很多文艺工作者忽视广大人民的精神需求、完全以市场经济效益为创作出发点,身陷拜金主义无法自拔。电视节目完全引进国外,既没有原创性也没有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为了收视率,甚至一些主打猎奇、以无耻为原料无下限的节目大行其道。为了票房,卖座与否成为一些导演接片拍片的出发点,电影该有的严谨逻辑、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学则完全没有得到体现。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文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艺术创作的真谛,直接沦为了市场的附庸和奴隶。当然,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本来无可厚非。可事实是,一些文艺创作者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作品创作的尺度,脱离了生活和人民群众,其结果是使创作陷入了为了利益而单一进行工作的尴尬境地。
事实上,这并不是因为文艺创作遇到了“瓶颈”、没有了创作的素材可挖的原因,而是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在创造中比较“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了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的获得利益,不值得。导致粗制滥造的低俗作品大行其道,这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人民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那么导致出现这些低俗作品横行的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是造成文艺事业出现问题的一个方面,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现有的政策体系不能够适应文艺发展的需要。其次,国家对积极文化的引导不够也不利于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文艺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庸俗化、市场化的趋向,国家的引导迫在眉睫。第三,文艺工作者的品德操守的丧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大量低俗、色情、暴力的艺术品,这是部分文艺工作者追逐自身利益,趋附市场的结果,是部分文艺工作者品德操守丧失的具体体现。最后,社會的大众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也是文学艺术市场化的原因。人口多、基数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加上我国人口文化水平高低不同,审美水平也有高有低,一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也是文化趋附于市场的一个原因。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这当然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机制上的引导与保障,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落实任务。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增强领导重视程度,提高认识深度。在2014年10月的文化座谈会上习近平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風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对积极文化的引导必然能够促进文艺事业的进步。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文艺事业的发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文艺服务于人民而不是市场”这个问题,把拖动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纳入议事日程。
其次,要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相关制度。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文艺发展正确方向。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放到文艺工作领导岗位上来。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体制,形成不断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动局面。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运用历史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只有建立健全各项政策法规,完善责任制度、奖励制度分工制度、惩罚制度以及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才能推动文艺事业的发展。
第三,要重视媒体舆论积极引导的作用。文艺工作是全民族的事业,文化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保护意识的重要方式。广大媒体人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弘扬先进文化。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对文艺工作的内在要求,把文艺工作宣传做为重要任务,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关于文艺方面政策措施,宣传文艺工作中的新经验和新进展。
最后,还需要努力加强优秀文艺工作者培养,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文艺工作者是文艺工作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只有推动文艺工作者的建设和培养才能更好的推动文艺工作的进步,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可以弘扬民族精神,提供“正能量”对整个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也是避免文化被市场“绑架”的一个手段。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分辨美丑的能力就会提高,并且会潜意识的去追逐高雅的审美情趣,如果全民的文化素养都可以提高到一定层次,“美善”必然能够战胜“丑恶”。
综上所述,有效解决文艺与市场的问题。建立和谐积极的文艺环境,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1] 傅谨.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文艺体制改革 在北京文艺论坛上的发言[J]. 博览群书. 2006(02)
[2] 杜娟. 浅析文艺美学在市场经济与信息时代的担当[J]. 社科纵横. 2006(12)
[3] 包晓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历史意识[J]. 社会科学. 2005(07)
[4] 丁昆. 文化艺术产品寻找市场应把握的几个因素[J]. 市场研究. 2004(07)
[5] 陈辽. 文艺体制的积弊和大力改革的思路[J]. 天府新论. 2003(03)
[6] 金华. 市场经济时代的文艺创作[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 [7] 高红樱. 论市场经济下的文艺功能及文化产业[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1999(05)
作者简介:朱欣园(1992— ),女,汉族,籍贯:湖北孝感,齐鲁工业大学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