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友军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资料和结合实践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对小反刍兽疫的诊断及防控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反刍兽疫;有效监测;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3637(2017)06-0030-01
在兽医学临床上,小反刍兽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疾病,其与犬瘟热病毒、海豹瘟病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免疫学特性极为相似,病情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糜烂、腹泻等,其感染对象主要为山羊、绵羊等体型相对较小的反刍动物。
1 小反刍兽疫的科学诊断
1.1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比较短,通常为4~5d,最多为21d左右。感染小反刍兽疫疾病的羊普遍出现口干舌燥、情绪烦躁、食欲不振和毛皮失光等病症,同时伴随脓装鼻液和恶臭口气等症状。潜伏期后,小反刍兽疫进入发病急性期,这时羊会出现高烧、黏膜充血并破裂的症状。进入发病后期,在羊的下唇部及下齿龈会出现坏死性病灶,严重时延伸到在舌头、颊部以及下颚等部位,并伴随腹泻、血水粪便等症状,危及生命。
1.2 病理变化
感染小反刍兽疫的羊只淋巴结会出现水肿,口腔及鼻腔内的黏膜局部或全部坏死,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患病初期,羊只在流行学上表现为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在组织学观察下羊只肺部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含有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出现出散性斑块状实变。发病后期,大部分羊只出现脾脏梗死或重大,并且皱胃会发生糜烂,创面有出血现象,在影像学观察下有清晰的轮廓,并且影像有一定规则;患病羊只的直肠、盲肠以及结肠处会充血或出血,并且呈现出明显的特征性条状。
1.3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一般需要收集患病羊只的口腔和鼻腔黏膜、直肠及眼睑下结膜等处采集病料,试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血液采集加入抗凝剂。在检查前期,需要采用Vero细胞培养小反刍兽疫病毒,经观察,该病毒能够在5d内让Vero细胞发生病变,细胞不断变圆,最终形成合胞体。病毒检测使用RT-PCR以及CDNA探针进行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时可采用对流免疫电泳实验等技术进行检测。
2 小反刍兽疫疫情的综合防控
2.1 切断致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根据小反刍兽疫的传播特点,有效切断其传播途径,其中最为主要的方式就是加强消毒,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消毒前对动物粪尿、污物、垫料以及饲料等进行全面清除,清除方式最好选择堆积焚烧或者密封发酵。二是完善消毒工具,主要包括消毒用防护工具和消毒工具。三是合理选择酒精、碘伏、或酚类消毒剂进行消毒灭菌。四是消毒中需要注意的是,金属类工具要进行高温火烤或消毒液冲洗等技术灭菌;场所消毒可通过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工作人员服装等消毒可才有消毒液浸泡清洗的方式。通过各种手段,全面切断致病病毒传播途径,防止大规范疫情发生。
2.2 迅速控制疾病传染源
小反刍兽疫的传染源是疫病传染与扩散的源头,迅速控制住传染源能够有效防止疫病的大规模扩散,降低动物感染率,从而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首先,在发现疫情疫病后,应当在第一时间报告给当地兽医和有关管理部门,并做好相应的控制、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及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相关隔离、病情监测和消毒防控工作。其次,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应结合疫病特点,严格按照应急预案的防控原则,迅速隔离感染羊群,填埋或焚烧重症羊群,做到无公害处理,并对圈舍进行全面清理和消毒工作。最后,在疫情监管与防控中,应当明确告知养殖企業和养殖户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确保他们认真落实防控政策,力争将疫情控制在未发之际。
2.3 全面实行免疫接种
目前免疫接种是防控小反刍兽疫最有效的措施,应对羊群做到全面免疫接种,在接种过程中,要做到:一是在引进新的品种或国外物种时,要做好入境检测和检疫调查工作,防止外来疾病造成区域性病毒传播。二是根据羊群品种和年龄特点接种免疫疫苗。夏季多雨季节和冬季寒流季节是小反刍兽疫的高发期,在高发期来临之前,对免疫力弱的幼龄羔羊和母羊等进行免疫接种,通常使用牛瘟疫苗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颈部两侧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与牛相同。一般在注射后10d进行抗体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全面进行了免疫接种后,也需要加强日常消毒和疫情检查工作,做好日常病毒的防控。三是做好养殖人员和技术人员疫病防控工作,保证人员的安全和卫生。
综上所述,要加强针对小反刍兽疫的病理学特征科学研究,采用科学、有效的检验、诊断技术,加强对疫情的检测及排查,然后通过合理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来保证对疫情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巴依尔.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06):25-26.
[2]龙云凤,刘晓攀,周晓黎,祝贺,艾军,董俊,叶玲玲,陈朝银.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及防控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 2012(05):94-98.
[3]石岩,翁善钢.小反刍兽疫的流行、诊断与防控[J].中国畜牧兽医,2013(04):23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