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夫之“君、相、谏官”三者“环相而治”

2017-05-30 10:48吕炼
大东方 2017年7期

吕炼

摘要: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开始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一人独裁。对于君主专制,王夫之是持批判的态度,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出现腐败,王夫之主认为要进行分权制衡。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王夫之提出了“君、相、谏官”三者“环相而治”的治国思想,君主、宰相和谏官各有不同的职责,彼此之间相互制约。

关键词:君主专制制度 环相而治

对于君主,王夫之认为,“天子之职,论相而已矣,论定而后相之,既相而必任之,不能其官,而惟天子进退之,舍是而天子无以治天下。”君主的职责就是对宰相进行任用和罢免。宰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长,在国家治理上伴有重要角色。只有选用正确官员作为宰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对于宰相,王夫之认为,“故惟宗社安危,贤奸用舍,生民生死之大司,宰相执之,以弼正天子之愆,而自度其去就。”宰相负责国家宗庙社稷、贤臣奸臣的任免、与百姓相关的大事,并纠正君主的错误。宰相虽然由君主任免,但如果用宰相的权力去制约君主,可以有效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防止君主一人独断专权。

对于谏官,谏官的设立也是去为了限制君主权力。王夫之认为谏官的职责主要有两个。谏官制约君权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选择什么样的人为宰相的问题上制约君权;另一方面,是在于协助宰相以纠正君主做出的错误决定。对于第一个方面,君主选择什么样的人担任宰相至关重要,如果君主按照正确的标准选择了贤明的宰相,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但如果君主昏庸,任用了奸臣为相,那么就于国无利。所以谏官要督促君主任用贤臣为相,防止因为君主的主观错误而任用了一些奸臣为相。王夫之说:“故谏官以其犯颜无讳之危言,绳之于早,纠之于微,则木不腐而蠹不生,形不污而影不黯,宰相之可否,入明鑒之中,莫能隐蔽。”谏官们要用直言向君主进谏,在君主的决策刚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予以纠正,从而选用贤明之人担任宰相。对于第二个方面,王夫之认为谏官要代宰相行使其不便行使的职能,即:对君主所下的错误的诏敕予以封驳。宰相对国家全局负责,在具体事务上不便和君主争论,这需要由谏官来协助宰相处理。王夫之说:“宰相必靳于其小,而以封驳争论之权授之谏官,而后宰相得以持其大,而为进退之大经,故唐之制犹善也。”谏官去掌管封驳争论,这样宰相才能去处理重大的事务。王夫之很赞同唐代设门下省封驳君主诏敕的方式。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形成了一种制衡体制,君主任免宰相,宰相的权力制约君主,谏官君主的过失,这种“君、相、谏官“三者“环相而治”的机制不失为治国的一种大好方针。王夫之的这种对制度的顶层设计,只是一种理想模式的设想,并没有把它付诸到实践当中去。但这一“环相制约”权力理论,包含了可贵的政治权力制约的思想因素,蕴含着突破儒家传统圣贤政治的理念的新因素,而与现代民主政治制约的思想有更多的可沟通性。

官吏在国家的治理上极其重要,王夫之很重视官吏在治国上的作用,这是治国的关键所在。在官吏的选取和使用上,王夫之在《宋论》中阐发了自己思想。

王夫之认为要任贤,选择贤明之人为官,重用贤臣。“人主而为国计无疆之休,任贤而已矣;大臣而为君建有道之长,进贤而已矣。”君主任用贤人,大臣同时也推举贤人,用贤臣来治理国家,这是治国的一个关键。如果任用了小人和奸臣,那么国将不治。王夫之说:“是安石之法,未足以致宣、政之祸;唯其杂引吕惠卿、邓绾、章惇、曾布之群小,以授贼贤罔上之秘计于京,则安石之所以贻败亡于宋者此尔。”王安石变法的祸害是任用了吕惠卿、邓绾、章惇、曾布这些小人,他们蒙蔽君主的奸术又被蔡京继承,这是败亡宋朝的祸害。蔡京不仅是宋徽宗时期的奸臣,而且蔡京之后的继任者,也都是奸臣。王夫之说:“嗣之者,攸也、絛也;偕之者,王黼也、朱勔也、李邦彦也;莫非戏也。”这些继任的小人奸臣都是拿着国家政事当做儿戏,用这些小人奸臣治理国家,国家怎么不会败亡呢?王夫之又提到:“故有李林甫,不足以斩肃宗之祚;有卢杞,不足以陷德宗于亡;有秦桧,不足以破高宗之国。”唐肃宗的李林甫、唐德宗的卢杞、宋高宗的秦桧,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如果在国家治理是任用了奸臣,这些奸臣往往会做一些献媚于君主、拉帮结派、铲除异己、欺压百姓、掠夺财富的事,造成祸国殃民。所以宋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使用奸臣,缺乏贤臣。

在官吏的使用上,王夫之认为应注意三点。第一,“省官以清吏治,增俸以责官廉。”通过减少官吏来使政治清明,增加俸禄使官吏廉洁。但是,也不能一味减少官吏,要注意发挥官吏的志向。“士志于士而安于义,勿使抑其长,勿污其秀,乃以长养善气,礼乐兴,风俗美,三代之所以敦厚弘雅,迎天地之清淑者。”不壓抑士人官吏的志向,重视优秀之人,这样才能像三代那样形成敦厚弘大优雅的风俗,让国家清新美善。第二,君主应信任官吏,使官吏长期担任于官职。王夫之说:“故善用大臣者,必使久于其任,而后国是以不迷,君心以不眩。”善于使用大臣的君主,一定让官吏长期担任于官职,这样国家的大政方针才不会混乱,君主心志也不会迷惑。王夫评论宋雍熙之后对官吏的选用说:“十余年间,进之退之,席不暇暖,而复摇荡其且却之心,志未申,行未果,谋未定,而位已离矣。”宋代的官吏在数年间不断被进用、罢免,官吏的志向没有得到伸展,无法发挥官吏的才能使国家得到治理。为什么宋代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王夫之说:“忌大臣之持权,而颠倒在握,行不测之威福,以图固天位耳。”这都是君主忌讳大臣的权力,想把大臣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用权威和恩宠加强帝位罢了。君主不信任官吏,这样只会造成国家政治混乱,甚至亡国的危险。只有信任官吏,让官吏长期担任于官职,才能把国家得到治理。第三,防止官吏扰民,王夫之说:“吏之能扰民者,赋税也,狱讼也,工役也。”官吏能够扰民的,是赋税、狱讼、工役这三件事。怎样防止扰民的事情的出现呢,王夫之说:“任之以其道也,兴之以其贤也,驭之以其礼也,黜之陟之以其行也。”“无冗员,无兼任,择其人而任之以专。”用合理的方法选择官吏,用官吏的贤能来处理事务,用礼法驾驭官吏,根据官吏的行为进行官职的升降,没有冗员和兼任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人以专门的事任用官吏。这样,就能防止出现这些扰民的事情,使国家得到治理。

(作者单位:武警广州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