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产党员的特权

2017-05-30 10:48
北京支部生活 2017年6期
关键词:炸药包特权共产党人

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第8集中的一段情节特别引人注目:老革命陈岩石受邀参加省委常委会,讲了一堂特殊党课——一句“背炸药包是共产党员才有的特权”,令剧里的省委常委“一班人”震撼,也让剧外的我们为之动容。

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在生死危急关头,为掩护群众、保护战友,舍生忘死,这是党员牺牲奉献的特权。开国老将军萧克在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话就发人深思。他说:“战争年代,谁是不是共产党员,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些作战勇敢,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准是党员。”

“背炸药包”只是共产党员诸多特權中的一项。老共产党人陈岩石,无疑是忠实的践行者,像蜡烛那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发挥光和热。这位老共产党员,退休了还一直奔走举报贪官,呼吁工人利益没落实就不能拆厂房,谁敢拆就从他身上压过去。有的官员不喜欢他,叫他“老石头”,可群众喜欢他,把他称作“第二人民检察院”。

权力是把“双刃剑”。然而,有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有的思想上产生优越感,处处讲身份、讲地位,凌驾于群众之上;有的政治上产生官僚化,搞“家长制”、拉“小圈子”;还有的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之所以欲壑难填,是因为权力的滋味太诱人,权力的兑换太容易,其危害绝非腐败分子贪占一点、奢靡一点那么简单,特权思想的蔓延,必将贪欲点燃,把权力用过,必定害党害国害己。

时移世易,像陈岩石一样背炸药包的特权或许没有了。身处和平年代,共产党人的特权却无处不在。那就是 “忠实地为人民办事”,而不是为个人办事;只能“适合人民的利益”,而不是适合少数人的利益;“最多的奉献”和“最少的索取”。离开这些,执政之基就会坍塌,力量之源就会枯竭,党的性质就有变质变色的危险。

共产党人的“特权”,特就特在能“豁出去”。投身改革不是口号,服從命令不是表态。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当下,改革每前进一步,都要像打仗一样,做到“受命之日忘其家,临阵之时忘其亲,击鼓之时忘其身。”蹄不疾,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步不稳,则如醉汉走路,东倒西歪。唯有“蹄疾步稳”,改革的伟业才能像长江之波,奔腾向前。

战争年代“背炸药包”,打下了人民江山。如今,暗淡了刀光剑影,远离了鼓角争鸣,但对党员干部的“围猎”却是“四面埋伏”。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背炸药包”的血性胆气须臾不可或缺,永远不能丢弃。对党员干部来说,这个“特权”是从政、为民之根;对国家民族来说,这个“特权”更是发展、兴国之基。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身为共产党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岗位、干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党工作、为国效劳、为民谋利,只要勇于担当、清正廉洁、爱民为民,就无愧于自己的人生、无愧于自己的奋斗。

没有风浪,难以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便无法品味人生的真味。彭德怀同志说:“党给我唯一的‘特权,就是带头吃苦!”改革发展,冲锋在前,也需要一种“背炸药包”精神,炸掉前进路上一个个“暗礁”“陡坡”“险峰”。

猜你喜欢
炸药包特权共产党人
无聊是一种特权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贺炳炎:让炮弹带着炸药包飞到敌人窝里去!
爷爷是个炸药包
融信抛下个“炸药包”
试论现阶段特权问题及其治理
『人大代表』不该成为特权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