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蔚 贺雪梅
摘 要:通过对地铁自动售票机人机交互现状的调研分析,以设计可用性设计原则为依据,找出目前地铁自动售票机界面设计的不足之处。从用户满意度和操作效率出发,分析用户行为特征、认知特征和对功能的需求,探索减少乘客排斥的产品,拉近人与机器的距离。
关键词:地铁自动售票机;可用性;人机交互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17)07-0044-02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self-service subway ticket machine interface design with the basis of design usability principle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s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elf-service subway ticket machine. It explores for ways to reduce passenger rejection on the product and narrow dow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mach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ser satisfaction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analysis of us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Self-service subway ticket machine; Usabilit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可用性(usability)是产品的可用程度,是指用户是否能够顺利使用产品,它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一种量化评判准则。对于广泛的用户群体,个体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文案字数和图形识别等因素会降低他们的使用效率。本文基于可用性理论,分析当前地铁售票终端界面的现状及设计优化建议。
1地铁自动售票使用现状
购票流程有选择目的地和车票张数、确认信息、投币、出票找零五个步骤。它与自动贩卖机的流程相似:选择物品和数量、提示金额、投币、找零取物。这些接触点正是乘客在售票机前需要学习的操作步骤,因此,用户的输入回馈是售票机界面设计的切入点之一。
2地铁售票终端触控界面可用性测试
2.1界面视觉满意度测试
2.1.1视觉满意度评价指标
视觉满意度。心理学家Gibson针对人在环境中的感官体验,提出的“直觉感知”。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并非停留在数量和大小上,而是参考了平行层面的其他因素。这种可感知的可能性为“可用性”,它意味着设计可以更加贴合人的审美需求和行为活动,人们在使用产品时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操作提示即可完成。
2.1.2视觉满意度测评实验过程
笔者在制作问卷前实地访问了30人,根据自动售票机界面设计特性,将视觉满意度总结为以下6点:文案信息、明暗对比、操作提示、色彩区分、按钮识别和图形识别。本次调查的方式是问卷调查,其中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共200份,回收182份,有效169份、无效13份、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3%。
2.1.3评价结果及分析
对售票机界面使用满意度调查,如图1所示。
通过对用户的调研可知:
1)其中明暗对比度所占的比率最低。界面的明暗度直接影响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否看清楚界面信息,同时也不排除室内光线对于自动售票机界面的干扰。对于视力不佳的群体而言,较弱的对比度会使操作效率下降。
2)图形识别的满意度不容乐观。不同线路的站点示意均为紫色圆形,部分可换乘站点为黄、蓝色圆形图标;选择线路、张数、金额按钮形状相同,颜色相近,用户只能通过读取文案信息进行区分,造成简单直观性原则、灵活性原则降低。
2.1.4视觉满意度设计优化建议
1)直接可用性
终端界面可过简短的流程视频和语音提示来帮助用户完成实际操作。主界面可提示用户是否需要流程演示,并且演示过程可随时停止,便于用户学习和记忆。操作完成后系统将重置流程视频,以便下次使用。
2)情感交互
在人机界面设计中,机器与用户之间的情感体验很重要,情感的传达使得机器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舒适醒目的配色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给乘客带来优美的感受,减少视觉疲劳。
2.2 界面操作效率测试
操作使用效率。从产品的设计角度出发,可用性是衡量产品是否供用户顺利和乐于使用的标准。产品可用性指的是对产品认知的易理解性、操作的易掌握性、出错的易解决性等方面。自动售票机的使用效率可直观反映界面设计的可用性。
2.2.1操作效率测试过程
本次实验所调研有效用户53人,设备为专业田径裁判计时秒表。在不同线路的四个站点随机进行调研(统计得出购票及充值操作所需时间内不包含投币动作时长)。购票收录的步骤为选择路线、选择站点和读取购票信息;充值收录的步骤为选择充值按钮、插卡操作和确认充值信息。以上动作基本由软界面操作完成,其中插卡动作包含卡槽反应迟缓、机器反馈声音弱等因素,从而影响插卡动作的操作效率。
3.2.2界面操作效率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结论:
1)购票过程中,选择路线所需时长最少,目前西安仅开通三条地铁线,乘客可在较短时间内找到目的地所在的线路;选择站点与核对购票信息(选择张数)所需时间相近,接近4秒,乘客需要在屏幕上逐一提取文案信息,相对耗时。
2)选择充值所需时间最少,为1.786秒。按钮在主界面左下角,比较醒目。在走访调研中记录了部分乘客在这一步耗时超过3秒,分析得知主界面和重置按钮的色彩对比度较弱,不利于色彩辨别力低的乘客。
2.2.3提升操作效率优化建议
1)导航性
初始界面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三类选择:按路线选择、按站点选择、按票价选择。将上述选择按照使用频率进行排列,使其在视觉上处于平行关系;适当添加界面层级,可减少用户在选择界面上停留时间,提高操作的可控性,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2)层次性
由于线路交错复杂、站点较多,用户在选择站点时须逐个判断。终端界面可根据站点客流量热度进行字体大小差异设计,使热门站点醒目易找。
3结语
本文以地铁自动售票机人机交互界面着手研究,对比并分析了当前地铁售票机界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有售票机界面设计以功能为主,缺乏用户行为特征以及情感交互的研究,通过有效的手段提升产品可用性。后续将进一步研究地铁售票终端界面可用性理论以及设计展望,为提升公共自助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Nielsen, Jakob著.可用性工程.刘正捷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傅婕,赵江洪,谭浩.基于潜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交互设计启示性[J].包装工程, 2013,34 (2):50-52.
[3]王选,姚君,牛鹏伟等.基于可用性理论的交互式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 2015,36(12):99-103.
[4]王玉珊,李世国.情感记忆在交互设计中的价值与应用[J].包裝工程, 2011,32(2):56-59.
[5]施王辉,辛向阳.公共终端界面的可用性研究[J].包装工程, 2016,37(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