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占彪 孙秀丽
我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邀请一位医生、一位房地产商和一位艺术家共同沿着同一条街道去同一个地方,到达终点后,我们询问他们路上都看到了什么?艺术家回应自己看到了落日的余晖,想作画;房地产商注意到两个孩子的交谈,发现其中一个孩子具有成为非常成功的商人的素质;医生注意到商店的橱窗内摆满了各种药品的瓶子,还有在这些药瓶前议论纷纷的男女。同一条街道,他们看到的画面如此之不同,这些画面背后的思维假设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不难看出,人们拥有的不同假设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焦点解决教练技术里的假设也一样,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教练实践工作。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教练实践过程中,我们思维背后是有一些基本假设(即基本信念)支撑着我们的思考方向和行为。
我们可以做一个联想。有一天,我们的一位企业客户带着一些(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困扰和挑战来到我们面前,他困在问题中无法自拔。如果你是一位传统的心理学临床工作者,也许会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分析客户问题的成因方面,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对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这位客户是因工作压力而感到焦虑,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低。那么,通常情况下,他也许会被问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困扰你多久了?我们会努力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然而,假如我们作为一名焦点解决教练(以下简称教练)来面见这位客户,我们持有的核心假设是创建解决方案,是通向问题解决的捷径。这样的假设也让我们遵循一种完全不同的流程,我们倾向于使用目标指向的提问和干预,比如: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会有什么不同?或者这样问他:当焦虑没有发作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我们常常发现增强对解决方案的意识的提问,能澄清事实并重新点燃客户的能量。
我们都知道,客户所遇到的问题不会以同样的强度持续出现,总是会有例外存在。作为教练,我们坚信的第二个基本假设是:客户已经拥有了一些解决的经验,他们已经经历过或长或短的、问题不那么严重或根本没发生的时期,我们有兴趣找出客户如何创造出这些不受问题困扰的时候。他们的贡献是什么?什么资源帮助他们经历这些例外?发现的结果可以是开发解决方案的重要信号。彼得·萨伯说:“如果有用,多做一点!”这提醒做教练的要带领我们的客户仔细走进过去的资源,并寻找想要的解决方案的或大或小的预兆。
基于上述假设,我们希望借此与大家分享“有关例外”:
1问题不会一直在发生,总是会有例外的情况。
2找出例外将会降低问题的威胁与困扰。
3与其先教客户新的,不如先探讨客户已经会的,将这些经历复制、保持、增加、扩大。
4坚持做有用的、对的,就无法做错的。
5客户更信任自己已有解决问题的经验。
6与目标有关的例外,我们要格外关注。
相信客户是
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众所周知,教练过程需要发掘客户为本的解决方案,由此我们也总结出焦点解决教练的第三个基本假设:相信客户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我们相信客户对他们自己的(主观的)世界具备足够的知识,而且是绝对独特的知识。客户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他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作为教练,我们需要创造空间,陪伴客户,让客户有能力去发掘他们自己的个人的解决方案,并且持续地微调直到他们真的适合。
如果我们将客户视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专家,作为教练的我们相信客户的资源和能力,这种信任可能是焦点解决工作最为核心的前提。教练假设客户拥有所有必须的能力去找到解决方案,更确切地说,教练甚至假设客户已经经历了这些解决方案不过只是忘了注意到。教练过程创造了一个框架,在其中客户能把注意力聚焦在他们的经验上。如果我们成功地把客户的注意力引导到这些方面,能力就会被激发并且有意地使用起来,即使很长时间里客户并没有觉察到。
我们有时候可以把客户比喻为“种子”,一颗橡树种子(可以是千差万别的其他种子)被种到田地里,我们知道它有自己的生命力,它拥有长成一棵大而有力量的橡树所需要的所有能力。这时我们需要的是耐心与关注,我们每天可以观察到它迎着光的方向生长的最先出现的小的迹象。种子的成长历程寓意着客户的教练陪伴历程,我们并不需要添加任何东西,一切都已经在客户那里了,作为教练我们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相信客户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为客户保留时间和空间。
未知是有用的
我们经常说教练可以实践未知的艺术。当我们见到客户时,不带着任何预先的假设或偏见,不带价值判断,这可以赋予我们自由,使得我们能够提出不合常规的问题。未知的反面是确定,我们通常倾向于获得确定性,发现令人信服的论据,彻底地分析以发现“真相”。难道我们都不想用好的见解和调查过的数据来证实我们的陈述吗?但对我们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架构、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接受我们的观点对客户而言并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未知的艺术帮助教练专注在他的工作上,即创造一个有用的教练过程,提出有帮助的问题,赞赏地倾听,给予资源取向的反馈,以及(如我们经常所说)不要挡住奇迹的路。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大意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表现。在孔子看来,尊重事实是最正确的态度,不知就是不知,不能装懂。要改变不知的局面,唯一的途径是放下架子,勤学好問,补充知识,所以孔子说“是知(智)也”。
焦点解决教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勤学好问”。Not knowing在教练过程中,是一种常态,我们对客户所知甚少,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来,更不知道他们向往何方。一切都需要我们透过教练对话,透过向客户“勤学好问”,进而使得客户得以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