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萌 唐国俊
27年前的一天,一名刚从北京工业学院毕业的学生,只身背着行囊,来到位于北京西南的槐树岭。这名年轻人就是后来为发展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现已成长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总工程师的李春明。
责任重于泰山
从入职第一天起,李春明的人生就和坦克装甲车辆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是从这一天起,“国防事业,责任重于泰山”的概念,就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他看来,要在从事的领域有所建树,为推动国防科技赶超国际水平贡献力量,以学习强身固本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对自己、对国家负责的最好方式。打定主意后,他先后攻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和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北京理工大学第一个军用车辆总体技术工程博士。
繁忙的工作让专门的学习时间变得有限,他就在工作中,利用带领工程项目的契机,潜心向我99式坦克的总设计师、兵器著名专家祝榆生和副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哲荣学习,并刻苦钻研世界陆军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深入兵器各有关研究院所和工厂、
高校调研,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专业知识。
超强的责任感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作为科技研发人员,他潜心钻研每一个细小环节,不放过每一个遇到的问题;作为科研管理者,许多人不理解他的事必躬亲,可他却说,科研管理无小事,管理者首当其冲要以身作则,才能上行下效。
针对我国装甲装备存在的“跑冒滴漏松乱”等共性问题,他曾经带领专项组经过几个月紧张工作,形成具体细致的改进方案,严格细化生产工艺流程,落实设计生产检验文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前某工程装甲装备存在的这方面问题。
在任国家重点工程某项目副总设计师期间,李春明协助项目总设计师王哲荣院士开展研究工作,在他的感染下,项目团队始终对每个细小环节和问题都悉心排查解决,直到探索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跨过原理样车直接进入初样车研制的新模式。该项目的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威武亮相,向世人展示我国国防实力的同时,也成为李春明为实现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从仿研仿制到实现自主创新作出巨大贡献的又一鲜活案例。
凭借着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国防科技引领的执著追求,他从一名普通科研人员、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成长为中国兵器首席科学家,并担任引领我军新一代陆军装备发展的某国家重点工程总研究师,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创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军人。
等不起慢不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大门要向全国各类经济实体敞开。用发展的眼光看,李春明的科研意识十分超前。若干年前,他就认定预先研究是技术发展的起点和解决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的根本途径,也是赶超世界一流水平的关键,并提出了科研工作“等不起、慢不得”的观念。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他带领科研人员不断寻找新的技术方向,瞄准技术高端,扎实推进预先研究工作,为研究所培育了深厚的坦克装甲车辆技术底蕴。
1997年,李春明任某步兵战车分系统总设计师,主持完成分系统首次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型号项目中使用,极大提高了车辆电气性能和可靠性,极大提高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信息化水平;2001年,任陆军某重点项目副总设计师和底盘总设计师,应用了多项先进技术,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军提供了一个标准基型底盘;2003年,他任某演示验证项目总研究师,积极为未来我国新型技术进行理论研究和技术储备;2004年,以对世界武器装备技术转型升级的敏锐性和对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的深入理解,前瞻性地指出要加快推进“十大”转型技术,并提出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基础性和带动性的研发思路,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的技术转型探索了途径;2010年,他又提出了建设高科技、信息化、引领型坦克装甲车辆事业战略目标,推动技术引领和产品创新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等不起、慢不得”。市场经济大浪淘沙,只有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才能一直站在科技的前沿和时代的潮头浪尖。李春明的这一观念,早已感染了身边的大批科研工作者,他们埋头苦干,他们孜孜以求。
志在强军报国
27年里,由李春明参与或带领的科研项目成功了一个又一个,尽管因此而获得的荣誉众多,其中仅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就获得过三次,他卻始终不为所动。他秉承“学无止境,创新无止境”的理念,传承发扬着“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不遗余力于国防科技研发与管理。
2011年,考虑其战略眼光、技术背景、科研经验、协调能力等要素,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党组一致推荐,李春明成为引领我军陆军装备发展的某国家重点工程总研究师。
担当如此重任绝非偶然,源自他坚定的信念、生动的实践和深厚的技术底蕴。27年来,他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科研一线,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技术的深入钻研,他主持总装备部、总参谋部、二炮、公安、武警及国防科工局等领域预先研究项目10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型号项目研发10余项,为推动我国坦克装甲车辆技术由仿制仿研、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跨越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27年前怀揣“强军报国志”的年轻人,27年后,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防科技领跑者。
丹青难写是精神,激情奋战为报国。李春明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科技工作前沿,用“打造一代名车、创新一套方法、带出一支队伍”的理念和脚踏实地的行动,走出了一条用无私奉献铸就的光辉事业之路。在他的领跑下,动人的坦克装甲车辆事业之歌,将在未来奏出更加华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