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向阳
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也在不断进步,艺术衍生品便是这种时代的产物,它结合了艺术和商品的双重特性和价值于一身,也是当今“艺术大众化”这一趋势的必然产物。艺术衍生品拉近了大众文化与艺术之间的 距离,使得艺术能让更多的人们近距离接触,艺术衍生品在我国它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值得我们去深思和研究。
关键词:艺术衍生品 设计 创意
一、艺术衍生品概述
艺术衍生品的流行与文化发展趋势相关,是文化艺术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一种表现,也是当代文化背景下观众接受艺术体验的一种方式。大众文化兴起,艺术倾向于多元化,走向社会,人们不仅能欣赏经典获得审美享受,也能表达对艺术的认同、热爱并希望将艺术融于生活。艺术衍生品就像一座桥梁,沟通普通人与艺术大师的心灵交流,缩短现代生活与艺术文化的距离,改变了艺术是普通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奢侈品”的状态,真正将艺术品带回家。
我们通常所说的衍生品,是从原生事物中派生出来的事物,顾名思义,艺术衍生品就是从艺术家原创的艺术作品中派生出来的艺术品,派生的这一过程赋予了衍生品一定的艺术附加值,并和产品的商品性质紧密联系。它是提取、发掘了原创艺术作品的特质和精髓,经过再创造运用到创意产品、复制品以及生活用品上得到的产物。通常有复制类衍生品、出版衍生品、创意衍生品等。
二、艺术衍生品载体应用探究
艺术品衍生的设计与一般文化产品相比,其特征首先在于符号性。它以原作的艺术形象为依托,使观众和消费者在接触它时,就被置于一种文化背景中。虽然衍生品一般都会结合新材料,賦予某种质地和形制的具体载体上。但它图像纹饰间所流露的文化信息和美学风格,激荡着欣赏过它的观众的心灵。其次, 艺术衍生品一般都带有一定的实用性。珍稀的艺术品变成可穿可戴可用的商品,能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中,是因为现代人崇尚自由和快乐的艺术化生活方式。人们有着对生活的审美取向个性化和希望生活中增添一些藝术氛围的消费心理,使具有符号性的艺术衍生品受到欢迎。
艺术衍生品的设计要围绕艺术品原作、衍生载体以及设计方式而展开,基于对原作品的了解,从而挖掘出它具有针对意义的特质和代表性元素、符号、文化和内容,经过设计者的再设计、再创作,通过一定的设计方式和手法应用在合适的载体上面,最终完成一件艺术衍生品的创作。
三、艺术衍生品设计方式探究
一件艺术衍生品的创作之初,要充分了解艺术品原作,挖掘艺术原作的内涵和艺术家创作的风格,抓住原艺术品的独特之处和灵魂所在,提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元素,设计出真正能表现出艺术原作精髓的艺术衍生品。所以掌握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和精髓,是着手设计之前必不可少的功课。
艺术原作在艺术衍生品上如何运用是整个设计过程中重要的问题。提取设计元素和以怎样的方法将元素应用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其一,从艺术原作的局部提取。除了艺术作品的主题形象,很多风格独特作品的局部也会有极高的辨识度,有针对性的提取最经典的局部并加以合理运用,不仅能彰显艺术家的创作特色,更增添了许多趣味。其二,艺术原作的整体应用。将完整的艺术原作应用在衍生品上,如明信片、T恤衫、画册等形式。其三,艺术作品系列组合。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往往自成一派,其艺术作品呈现形式多种多样,综合艺术家多件系列作品应用在衍生品设计中,可以形成系列组合。其四,艺术作品的再创造。将艺术原作结合自己的想法再创造,将原有的设计元素结合新的设计思维,使衍生品更具有特色和魅力。
成功的艺术衍生品与合适的载体是密不可分的。它是艺术原作的另一种展现手段,是衍生品的主体所在。衍生品的载体种类不计其数,服饰、家具用品、文具等等,在载体的选择上要與原作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将原作的独特艺术魅力更好的呈现出来。与不同的载体结合会给同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元素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载体的特点不仅仅只限于外形,还有材质和功能多方面特点,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艺术原作的内涵和精髓,对于衍生品的载体同样要掌握它的各种特点,才能将艺术作品的元素与载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得到创意新颖的衍生品。
每个设计师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设计风格,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就当今艺术衍生品出现的最多的平而类别来说,例如画册的设计就可以应用到许多书籍装帧中的创意和设计方式。除了平面类别以外,跨界的衍生产品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例如许多艺术玩偶就是将原本在画纸画布上出现的艺术形象突破了绘画语言的限制,从平面走向立体,实现了艺术语言之间的转换,相对于纸上的“看得见”, 立体的“摸得着”赋予了这些艺术形象独特的魅力,这种把平面转向立体的设计方式就是比较可取的。
总而言之,在艺术衍生品的设计中可以的方式不计其数,一件艺术衍生品是艺术原作、衍生品载体与设计师思想碰撞的产物,设汁师不但要对艺术品原作有深刻的理解、对衍生载体的特征有全方位的认识,还要结合己的创意想法,最终才能完成一个艺术衍生品的设汁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衍生品产业发展报告(2013)》[M]西湖国际博览会.艺术国际2013.11.20
[2]伊侬《艺术家缘何介入艺术衍生品》[M]济南日报2012.8.20.(A16)
[3]周永亮《艺术衍生品市场模式调查》[M]2012.02.16.
[4]《美国:艺术衍生品探索新方向》[M]2012.07.04.
[5]陈梦婕.《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奇迹》[M].福建日报2010.07.06.
[6]蔡萌《艺术衍生市场的发展前景》[M].中国文化报 2012.02.13.
[7]村上隆《艺术创业论》[M] 江明玉 译 中信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